金銮殿上。
这帮大臣心中愤怒不已,但谁都不敢表现出来。
指不定,这些文武百官在心里已经把陛下的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一遍。
其实真不是这些大臣不会去治理水灾,而是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大家都不愿意去做。
在京城享福多好,去南方受那罪。
人哪,都是自私的。
只会想着自己好,却不会去承担应当承担的责任。
爬到这个位置本身就不容易,谁都不想去做这种捞不到好处的事,事情办砸了还有被降职的风险。
这一次,陛下把三皇子都骂的体无完肤,真是一点都不顾及手足之情。
所以也没有哪个大臣,敢当这个出头鸟。
三皇子一向在朝廷中的威望都很高,况且他还手握重兵,陛下往日都还算客气。
今日则一改往日之风,一点情面都不留了。
“滚回去好好看。”
“即刻去南方上任。”
“若水灾之事办不好的话,孤定要拿你是问。”
江宁从桌子上丢出一本《治水大法》,直接落到了三皇子的面前。
“臣弟遵旨。”
说罢,三皇子转身便离开了朝堂。
当他转身那一刻,脸上的愤怒显而易见,可他在这个时候不会发作出来。
“诸位大臣,还有何事要上报?”
江宁看着这一个个饭桶,硬是没有一点的好脸色。
片刻,无一人敢发言。
“日后谁拿着俸禄不做事,就主动辞官回家吧。”
“退朝,孤看到你们就来火。”
江宁今天是出气了,本就窝火的他,也需要泄一下愤。
这帮大臣们总算是松了一口气,毕竟治水之事被三皇子给揽下来了,自己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
挨骂就挨骂,只要脑袋还在,官职不丢,一天骂自己十顿都没关系。
回到府邸的三皇子,直接破口大骂。
“他娘的,没有老子在抵挡赵国的进攻,你的皇位还坐的稳吗?”
“狗娘养的东西,如此不顾及手足之情。”
三皇子回到府邸就开始砸东西,他在泄愤。
看到三殿下如此愤怒,谋士郭天刚知道肯定发生了不好的事情。
“三殿下为何如此生气,与属下说道说道,让属下为殿下分忧吧。”
这郭天刚也是一头雾水,从来没看到三殿下如此生气过。
“你看看你看看,陛下让我去南方治理水灾。”
“这现在只要是棘手的事情,都交到了我的身上。”
“怎么不气,迟早有一天让他从这张龙椅上下来。”
看着手里的这本《治水大法》,三皇子气不打一处来,甚至想把它撕的稀碎。
但是想着这是御赐之物,若是陛下怪罪起来,又有的受的。
三皇子强压着心中的怒火,把《治水大法》丢在了桌上,随即拿起一个茶杯又是猛地往地上一砸。
“殿下无需动怒,依属下看,这并不一定是坏事。”
谋士就是谋士,反正都冷静去应对。
这些年,三皇子靠着郭天刚,也算是避免了很多的错误。
所以说,三皇子对这位跟随自己多年的谋士还是很尊敬的。
“郭先生莫非有何妙计吗?”
“这治水之事什么好处都捞不到,怎么能说它事一件好事呢!”
三皇子确实想不明白,这明明就是没有半点好处可捞的事情,怎么在谋士的眼中还有利可图了。
“殿下你想,现在南方面临水灾的压力。”
“此时最着急的,难道是朝廷吗?”
郭天刚示意三皇子消消气,两人一起坐了下来。
“当下自然是百姓最着急。”
“秋收之事,关乎整个南方百姓的生存问题。”
三皇子喝着杯中的茶,总算是冷静了下来。
“没错,当下最着急的是百姓。”
“殿下你看,此事就如同我们抵抗赵国大军一样,那是在为百姓谋福。”
“治水也是一样,那是全身心跟百姓共同在抵挡灾难。”
“殿下能够得到的,将会是民心,这是多少金银财宝都换不回来的呀。”
郭天刚不急不慢地说道,一针见血。
“郭先生所言甚是,我现在除了兵力以外,最缺的便是民心。”
“若是民心在我这,那兵力自然而然也就不会缺少。”
三皇子眼前一亮,茅塞顿开一般发现了这件事当中的转机。
“是的殿下,此事由殿下来办,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这份功劳若是被他人给夺去了,那才是一笔损失。”
“殿下在南方所做之事,百姓们都看在眼里。”
“百姓最终感激的,定然不会是陛下,而是殿下您哪!”
郭天刚喝着茶,一副处事不惊的模样。
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能操之过急。
人嘛,一旦心急了,就会办坏事。
“这件事我必须亲力亲为,好让南方的百姓看看。”
“这国家危难当头,是我在力挽狂澜,而不是龙椅上那位。”
一想到这,三皇子的心情瞬间大好。
该说不说,三皇子也是个喜怒无常的主。
前面还大发雷霆,这下喜笑颜开的。
如果说三皇子没有这位谋士的话,恐怕早就去了九泉之下陪先皇了。
毕竟三皇子这个性格,那真不是一般人能够驾驭的了的。
“放心吧殿下,这份功劳殿下势在必得。”
“而且依属下来看,这次的水灾不算特别严重,只要用心去治理,还是很快便可以解决的。”
郭天刚一副绰绰有余的表情,他知道这件事其实并不难,只要用心去做,那么收服民心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三皇子这下是心情大好了,但是其它大臣心情可就差咯。
“李大人,你说陛下这喜怒无常的,我们日后该如何是好啊!”
“是啊,这伴君如伴虎,这陛下实在是难伺候。”
这帮投靠了三皇子的大臣聚集到了李大人这里,一个个为前途在担忧着。
“怕什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三殿下去南方治水,我们虽然捞不到好处,但三殿下可以收获到民心。”
“于我们而言,岂不是一件好事。”
还是李大人反应的快,他知道这件事的利害关系。
这帮大臣,自从投靠了三皇子以后,那是为三皇子操碎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