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临转念一想,陛下这既然已经和赵国彻底闹翻了,那自己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岂不乐哉。
看来,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赵东临看着散皇子,两人会心一笑,正是要看到这样的局面。
“陛下,老臣也认为,赵国欺人太甚。”
“这和明抢,没有任何分别。”
“这一仗,必须要打,势必要让赵国付出惨痛的代价。”
此刻赵东临说话了,一脸愤怒的样子,实则心里乐坏了。
听到丞相这么说,这一帮主和派也不敢再多说什么,他们不知道此刻赵东临葫芦里卖着什么药。
“哦?”
“丞相当真这么认为吗”
“你不是一直跟孤唱反调吗?”
扑通。
赵东临跪了下来。
“丞不敢,陛下圣明。”
“这一仗,关系到陈国的尊严,乃至生死。”
赵东临罕见地如此听从江宁的想法,实在让朝堂之人目瞪口呆。
使出蹊跷必有妖。
“陛下,臣也认为这一仗不得不打。”
“赵国欺人太甚,真不把我们放在眼里。”
“若答应赵国条件,岂不是让陈国子民蒙羞!”
这时三皇子也站了出来,义愤填膺地说道。
“好,很好。”
“那就让孤的好弟弟,来抵御赵国的进攻。”
“时机成熟,可以反攻赵国领土。”
江宁表现的很是欣慰,让人觉得他很信任三皇子一样。
“臣领命,势必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
此刻三皇子的心里乐开了花,这正是自己想要的结局。
赵东临在一旁,内心也是偷着在乐,这陛下心真大。
“若是守不住南方边境,孤绝不客气。”
“退朝。”
江宁一脸凶狠地看着三皇子,其实也在暗指赵东临。
不过,赵东临和三皇子哪里害怕这样的威胁。
这江山都要不保了,还怕一个皇帝的语言压迫?
退朝之后,赵东临和三皇子默契地聚在了一起。
“三殿下,可以提前喝一杯庆功酒了。”
“哈哈哈!”
赵东临放声大笑,似乎已经掌握了胜利一样。
“丞相,这不也是如你所愿吗?”
“哈哈哈,来人,上酒!”
三皇子今天是高兴了,仿佛这陈国不是它江家的江山一样,狼心狗肺。
这陈国的子民看到这两位的行经,怕是杀了他们的心都有了。
御书房,徐垒迫不及待地找到江宁。
“陛下,这赵东临从来就没安过好心”
“这次竟然主动站在陛下这一边,恐怕动机不纯。”
徐垒一脸担忧,虽然他也支持与赵国开战,但他更加知道赵东临是个多么狡诈的人!
“无碍,无碍。”
“孤知道赵东临和三皇子安的什么心。”
“这件事情的成败,还得倚仗徐将军你了。”
江宁像是胜券在握,一点也不担忧赵国大军的进攻。
“为了陈国,为了陛下。”
“臣在所不辞。”
“只要老臣还有一口气在,赵国大军就休想踏进陈国的土地。”
徐垒抱着必死的决心,除非赵国军队从他尸体上踏过,那就不会有赵国的一兵一卒进入陈国。
也许徐垒以前和赵东临一伙,但在国家大义面前,徐垒无论如何要对得起以前并肩作战过的兄弟们。
随后,江宁把作战计划说与了徐垒。
“妙呀,陛下真是雄才大略。”
“陈国有陛下,乃是百姓们的福分。”
这不是夸赞和马屁,而是徐垒打心底里佩服。
作为一名将领,能让他彻底臣服,是你要有碾压他的军事才能。
古往今来,战争的胜利,人才是最为重要的一还。
“去吧,这一次,就有劳将军了。”
江宁语重心长,因为徐垒将会在之后的战斗中,充当至关重要的角色。
“臣领命。”
单膝下跪,即便没有军令状,徐垒的内心也早已给自己立下了军令状,不成功便成仁!
“既然你们想做渔翁,捡这个便宜。”
“那孤就让你们知道,当卖国贼的代价。”
此刻江宁的内心充满了恨意,他恨赵东临,恨三皇子。
身为朝中重臣,一个还是皇室成员,竟然全然不顾百姓们的生死。
你要以百姓的性命做赌注,那就让你们知道有些东西是赌不得的!
另一边,赵国使臣张昊极其恼怒地赵国北部边境。
这里,屯兵十万。
见到大军,张昊恨不得立马发兵攻打陈国。
可他更明白,必须要征得赵王的同意,才可真正发兵于陈国。听到陈王如此言论之后,赵国这十万大军各个愤怒无比,恨不得直取陈王人头来泄愤。
赵国屯兵十万,想要用的便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条计策。
毕竟这十万大军压境,没点实力的国家,早就派使臣前来和谈了。
若这十万大军真的全面进攻,保不齐陈国去联合它国,给赵国形成合围之势,那也够赵国喝一壶的。
不过,赵国这十万大军,也开始在做全面的准备了。
张昊还要赶回赵国的都城,向赵王去汇报情况。
一路上,张昊恨不得马上就能见到陛下。
因为在陈国所受到的侮辱,是他作为使臣从未有过的。
况且,赵国在七国之中,本就是实力强悍,有望一统天下的存在。
还没有哪个国家,敢蔑视赵国,更别说对其放狠话了。
张昊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让陈国灭国。
而三皇子这边,也开始带领着军队前往陈国南部边境。
可他就有所不同,不仅行军速度缓慢。
甚至,看到一些美丽的风景,三皇子还有闲情雅致下令停止前进,欣赏一番风景再走。
这哪里是去救陈国的,分明就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而此时三皇子军中,士兵们也是议论纷纷。
“你说,这三殿下为何如此怠慢。”
“莫不是,他和其他国串通一气。”
“不会吧,三殿下可是江家人,他怎会眼睁睁看到自己家的领土被攻打。”
几名起兵在私下讨论着。
这种讨论,可不是一两个人在这样说,而是大部分士兵都在议论。
该未开战,便已军心不稳,这一场仗怎么看都会是输。
按理说,保家卫国,是义愤填膺,刻不容缓的。
而这三皇子,却是悠闲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