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云卿见她问及徐清远,并未多想,便道:“这位便是大名鼎鼎的当代大儒徐清远,徐先生;也是如今沐儿与轻羽两个孩子的文学师傅。”
此话一出,戚敏不禁一愣。
当代大儒徐清远的名讳,她是听过的。
据说是不少读书人的楷模,而且徐先生一心钻研文学,婉拒了朝廷以及帝王的数次邀请,更是震惊天下。
没曾想,这人……
居然这么年纪,长相也是风度翩翩。
见戚敏突然愣住了,阮云卿不免好笑:“还去不去买你的食材了?”
戚敏迅速回头,下意识的拉过阮云卿的手:“我一直以为徐清远是个老头子,没想到居然是这风度翩翩的少年,简直太厉害了……年纪轻轻名号便遍布天下了,走,我们去看看讲学!”
阮云卿见她突然改变主意,不禁哭笑不得,还不等她开口,便直接被戚敏拉走了。
很快两人便到了地方,此刻三三两两的文者已然聚集了不少,其中不乏大户人家的公子,以及朝堂官员的爱子。
由此可见,这徐清远在文学才子心中多么的受尊重与欢迎。
因着两人的女子身份,所以阮云卿便拉着戚敏上了二楼。
此处能够瞧见等会主台之上的徐清远,也能听到对方的高谈阔论,还不必与那些公子哥拥挤在一块。
很快徐清远来了,方才还小声议论的人立刻禁声。
徐清远一开口便引用了孔子的不少言论,接着作出了自己另外的一番讲解,最后通过引出《大学》、《中庸》、《战国策》等……诸多事情,来告知天下才子如今正是国家缺人之时。
接着徐清远继续开口,无非就是对才子们的规劝。
毕竟这些才子之中也并非完全都出生豪门,还有不少人是寒门学子,都盼着这科举能够一跃龙门。
徐清远知晓这些人的心思,也并未多说。
无非就是强调了不管自己身处何处,在或大或小的官位之上,都应该以百姓为己任,踏踏实实的为百姓做事情。
阮云卿听着,也在发表着自己的意见:“其实这些道理,许多人都听过;但不得不说徐先生今日一番讲解,却是讲的很是生动形象,也难怪这些才子这般听得进去了。”
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高升与庙堂则忧其民。
这才是为官者真正应该做的事情。
等到徐清远讲解完毕之后,下面立刻爆发了无数称赞。
徐清远也在此刻,朝着众人行礼之后,默默离开了。
阮云卿见她离开,不禁扒拉了一下/身边还一副沉醉模样的戚敏。
“你……该不会是红鸾星动了吧?”阮云卿低声开口,刹那间将戚敏闹了一个大红脸。
她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才、才没有!我只是欣赏这般文人风骨罢了,你不要多想!”
阮云卿见她这急切的模样,心中便隐隐猜到了几分。
但此刻八字还没一撇,她也没说破,只将话题拉扯到了科举上面:“这次科举,不知道又是花落谁家了?其实这些人应该庆幸,徐清远无心仕途,不愿参加科举,否则的话怕是他次次都是状元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