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地西去十里,有一处山间小湖,湖水清凉、静谧非常。
湖边青石之上,散落着一袭素色粗布道袍。清澈湖水中,一道身影正背对湖岸,浸沐其中。
他并未挽髻,一头青丝半浸于湖水之中,湿漉漉地贴在宽阔紧实的脊背上,水中小鱼在他的踝边缠绕。阳光穿透水面,隐约可见其肌肤之下,有金色鳞纹一闪而逝。那身影在氤氲的水汽中自有一股浑然天成的野性与力量感。
忽然周遭湖面水汽骤然升腾、凝聚,化作一片朦胧薄雾,瞬息间交织成一道无形的屏障,将整片水域悄然笼罩,形成一方结界。
仙子凌波而立,悬停于不远处的湖面上空。只见她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温婉端庄,自有慈悲宝相。乌发如云,长及纤腰,发间缀着珠翠,流光隐现;身着碧玉纽、素罗袍,广袖随风飘动,宛如彩云缭绕。
“好个蠢物!青天白日的,羞也不羞!”仙子带着一丝嗔意,却不含半分鄙薄。
湖中人恍若未闻,不羞不恼。只见他手臂掠过湖面,扯过岸边青石上的道袍,于水中迅速围裹腰下,纵身跃出湖面,带起一片水花!转身之际,道袍已翩然罩上挺拔身躯。
他随意系着衣带,衣襟松垮,露出大片紧实胸膛;宽肩窄腰,水珠顺着脖颈滑至锁骨,虽是妖却生的神仪明秀、朗月疏眉,无半分浊气,好一个世无其二的少年郎。
湖中少年坦然望向仙子:“天地造化之初,本就一丝不挂。我与山林草木皆坦诚相见,为何羞耻?”
仙子轻斥道,“既已幻化人形,便要谨守人伦。倘若有凡间女子途经此地,见此情景,岂不失礼?”
湖中少年郎声一笑,“这湖中游鱼,仙子可辨其雌雄?我虽不是修道之人却也知这皮囊色相皆是虚妄,仙子又何以被衣裳这枷锁自困。”
仙子闻言,唇角竟泛起一丝笑意:“罢了,你若心向天地自然,追寻大道同源,自是好的。望日后行事,皆遵循天道,多行善勿作恶,必能修成正果。倘若背道而驰,危祸苍生……”她语声转肃,“我必前来收你!”
言毕,仙子从怀中取出一颗流转着七彩霞光的灵珠。她玉手轻推,灵珠便穿透结界,悬停于少年面前。
“此珠名为‘赤霞’,能锁你妖识,涤荡异息。此后行走人间,便与常人无异,但亦无法再显化妖形。纵是那些道行高深的神仙道士,亦无法窥破你本相。”
少年闪过一丝疑惑,“仙子为何助我修仙?”
“你且听好,这赤霞珠,原为三十三天外,离恨天兜率宫八卦炉中一块至阴至阳的灵石。昔年,玉帝曾赠予一功勋卓著的上仙……”她话语微顿,似有叹息,“后因那上仙触怒天颜,被贬下凡尘,这灵石也跌入‘灌愁海’中,形有残缺。若你能在人间历练,将其残缺补齐,两者皆算完满。”
“敢问仙子,这灵石要如何弥补残缺?”少年追问。
仙子笑而不答,语声温润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此地名为许地,从此之后,你便唤做——许仙。许你一场仙缘,望你莫负此名。”话音未落,那笼罩湖面的结界已如烟散去,仙子的身影也消失在这水面之上,仿佛从未出现过一般。
许仙立于湖畔,朝着仙子消失的方向,深深一揖。随即,毫不犹豫的将那赤霞珠纳入口中。灵珠入腹,顿觉浑身似通透无物般清爽。他整理好衣衫,挽好发髻,望了一眼这方赐予他名字的山湖,便踏上了修仙之路。
自许仙得了姓名后,便觉与从前不同,既然彻底收敛了妖形,只能以人身行走凡间,便也要学些人间的活计。
他一边游览名山大川,一边寻访市井奇人,不消六七年的功夫,便能通音律、懂诗文,一身功夫更非寻常江湖客可比。
此时的许仙早已褪去了那身半旧的道袍,平日里喜素色广袖长衫。
他身形高大、褒衣博带,额前几缕青丝垂下,沉稳中透着几分不羁的飘逸,有魏晋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