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杯换盏,菜过五味。
大殿之中交谈声此起彼伏,时不时有笑声传来,气氛相得益彰。
只是吃饭饮酒显得有些单调,襄王大手一挥,召来乐师舞娘,歌舞助兴。
乐师琴艺不错,曲子弹得十分欢快。
而叶芜频频皱眉,一副他弹得还不如我的样子。
赵江月留意到这一点,心中暗暗警惕,担心叶芜心里没有点数,真的站出来弹一曲不堪入耳的琴。
叶喃眸中含着坏笑,一杯饮过之后,便挪了挪身子,凑到叶芜身边窜弄她。
“叶芜,你听听这乐师弹的琴,还不及你十分之一,不如你出去抚琴,让大家开开眼界。”
叶芜本来还有些犹豫,听叶喃这么一说,顿时装了起来。
“你说的不错,我正有此意。”
话音一落,叶芜便要起身,赵江月见情况不妙,抢先一步站起来说道:“父王今日大寿,女儿愿抚琴一曲,为父王助兴。”
襄王闻言开怀大笑,“善,江月真是一片孝心。”
赵江月温柔一笑,起身来到大点中央,乐师当即让出位置,退到一旁。
叶芜面露不满之色,恨恨的坐了回去冷哼一声,心说这赵江月好没眼力见,居然抢自己的风头。
叶喃眼眸含笑,这赵江月倒是个有心之人,不想让叶芜出丑。
但是转念一想,方才在后花园里,这赵江月单单针对她,却对叶芜礼遇有加,这让叶喃心里有些不平衡,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目光微转,叶喃笑着对叶芜说道:“鲜花还要绿叶来衬,等到郡主一曲作罢,你再去弹琴,稳稳压她一头,不是更显得你厉害。”
叶芜仔细一想也有道理,表情又变得得意起来。
赵江月抚琴,弹了一曲热闹欢快的曲子,不管是技巧,还是感情的融入,都可以说登堂入室。
而且赵江月故意炫技,用了一种极其难得手法弹了一段。
之所以如此,是为了提醒叶芜,让她心里有点数。
然而叶芜只学了三天琴,连音都没有找准,品不出曲子的妙处,更别提这高超的技巧是怎么回事了。
一曲终了,大殿中掌声雷动。
有人赞叹道,“郡主琴曲登堂入室,真是妙极,妙极。”
赵江月微微一笑,缓缓走到自己的位置上。
她心中暗暗想着,这一曲之后,叶芜应该就清楚差距了,大抵是不会在出来弹琴了。
然而事与愿违,赵江月刚刚坐下,叶芜便站了起来。
她面带得意之色,笑着福了一礼道:“襄王爷大寿,振国将军府叶芜,也愿意抚琴一曲,给襄王爷助兴。”
此话一出,赵江月和她的闺蜜团顿时变了脸色。
这人真是……真是蠢到无可救药。
过道的另一边,叶振国眉头一皱,叶芜什么时候会弹琴了?
在将军府,叶振国主外,对家中之事知之甚少,故而没有出言阻止。
有人抚琴,襄王自然十分高兴。
“好好好,看来今日我等都有耳福了。”
赵江月单手扶了扶额头,随后默默捂住了耳朵。
叶喃努力控制表情,但是嘴角的笑意依然难以控制。
隔着过道,裴寰瞧见叶喃一脸坏笑,脸上露出疑惑之色。
嗡——
叶芜的手一动,便让琴弦发出一声惨叫,大殿的气氛顿时凝固,每个人脸色都古怪起来。
什么情况?难道是失误?
嗡嗡嗡,登登登……
一阵刺耳的声音接二连三,毫无旋律可言,就像是琴声撒了一把米,然后让鸡啄出来的一般。
叶振国脸色黑成锅底,他虽然不懂琴,但是好不好听他还是听得出来的。
今日寿宴,满朝文武几乎都在,叶芜这般献丑丢人,让他脸面无光。
襄王脸皮抽了抽,这琴弹得也太难听了,不过碍于叶振国的面子,他也不好叫停,只要忍着噪音,等着叶芜这一曲弹完。
然而叶芜越弹越起劲,越谈越难听,声音已经不能用刺耳来形容了,完全是一种折磨。
“真难听啊……叶将军的女儿莫不是疯了?”
“此女今后恐怕要沦为笑柄了。”
窃窃私语声传来,叶振国听得一清二楚,他额头青筋直跳,忍无可忍。
“够了!”
他一拍桌子,打断了叶芜。
叶芜眉头紧锁,露出不满之色,自己弹得正起劲,他怎么出来捣乱?
叶振国缓缓起色,黑着脸对着襄王拱了拱手。
“襄王爷,在下教女无方,居然弹出如此难听的曲子,扰了王爷的雅兴。”
襄王倪了他一眼,心中腹诽,你也知道难听?早干嘛去了!
不过明面上他还是不能这么说的,只是呵呵一笑道:“无妨,也是一片心意,不过这琴还是不要继续弹了。”
叶振国脸色尴尬,随后猛然回过头来看向叶芜,“还在那愣着做甚?还不滚回自己的位置上?”
叶芜闻言脸色青一阵,白一阵,他们居然嫌弃自己弹的不好?到底懂不懂欣赏?
叶喃一手捂着肚子,一手揉着太阳系,别笑憋的她额头和小腹都很痛。
叶芜一脸不爽的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看见叶喃在哪里暗暗偷笑,心里顿时明白了。
怪不得她今天一直捧自己,原来是故意拱火想看自己出丑。
“叶喃!你给我等着!”
见她已经看破,叶喃也不装了,她嗤笑一声,淡淡说道:“等什么?等着你继续谈那般难听的琴吗?”
“你!”
叶芜气的咬牙切齿,但是碍于此刻的场合,她有不好做的太过,只能强忍了下来。
另一边,襄王世子赵江明视线落在了姐姐身上,心中有些不解。
赵江月今日不是要针对摄政王妃么?为什么迟迟没有动静,难道是放弃了?
张江明暗暗松了口气,放弃了也好,今日朝中大臣,世袭贵族都在,若是赵江月当众针对别人,对她的名声也不好。
叶芜的一曲噪音扫了兴致,殿中的气氛都没有方才热闹了。
赵江明觉得不妥,便主动站出来说道:“父王,孩儿准备了一首诗,愿献给父王,恭祝父王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一双儿女如此有心,襄王心情好了不少。
“好好好,来人,取笔墨纸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