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轻兵冒进
子未曰2025-06-12 10:005,452

想到关索的鲁莽冒进,姜维就惴惴不安,因为这超出了他的控制范围——就算马上勒令关索退回,传令兵也不知何处寻人。

姜维在着急,几百里外的王昶与毌丘俭,却有劫后余生的庆幸:

前段时间,两人奉命驰援合肥,然后紧追诸葛恪一路南下,差点就要追到濡须口;

得知关索领兵杀到,二人为了阻挡汉军骑兵,毫不犹豫地掘开东兴堤,借机迅速北退;

但他们做梦也没想到,关索并没有追赶诸葛恪的残兵,而是趟过舒水汹汹北上。

获悉这个消息,两人差点吓丢了。

因为,东兴堤被掘开之后,巢湖下游的濡须水水位猛涨,上游的施水水位却在急速下降。

这就使得施水再难行船,骑兵也能在很多路段无障碍横渡。

如果关索继续北上越过施水,然后转向东行,只需两日就能截断王昶与毌丘俭的退路。

但偏偏,他没有,几乎与两人擦肩而过。

战战兢兢过了两日,得知关索既没有围困合肥,也没有过来截杀自己,而是继续北上,两人这才恍然大悟:关索那厮,竟然看上了陈泰与毕轨的骑兵!

这真的是劫后余生,着实让王昶与毌丘俭捡回一条命。

其实关索并不知道,他的骑兵能顺利越过舒水,正是因为东兴堤被掘导致水位降低。

不过,关索早就发现了王昶与毌丘俭,只是对他俩没有兴趣。

这也不奇怪,就算把王昶与毌丘俭的兵马全部俘虏,也比不上陈泰与毕轨的骑兵。

陈泰,不用多说,他是魏国前大司空陈群的长子。

本来,借着陈群与荀家的影响力,陈泰的仕途必然一帆风顺,却不幸成了丢失襄阳的替罪羊。

这一变故,既把陈群气得一命呜呼,又让陈泰再不受重用——就连司马懿远征公孙渊,也把扔在长安赋以闲职。

然而,世事难料。

被司马懿弃用的陈泰,竟然被曹爽极力拉拢,摇身成为虎豹骑“左军师将军”。

而曹爽任命的虎豹骑“右军师将军”,正是毕轨。

毕轨,兖州东平人,家世并不显赫,年少时却名声在外。

魏黄初年间,他刚一入仕,就成为曹叡太子府的文学掾。

只不过,他随后的仕途经历,就与陈泰的经历多有相似了。

魏太和六年(公元232年),鲜卑首领步度根与轲比能勾结反叛,毕轨奉命领兵平叛。

不幸的是,其属下将领苏尚与董弼全军覆没,并且双双战死,更不用说有什么战功了。

自此之后,毕轨再不受曹叡与司马懿重用,赋闲了十几年。

然而,随着曹爽与司马懿的明争暗斗,毕轨也迎来了出头之日:先是被曹爽任命为中护军,很快又转任侍中、尚书、司隶校尉等职。

曹爽兵败汉中返回洛阳,急于重振自己的威信,左思右想之下,选了吴国这个“软杮子”来捏。

在他看来,张特两千兵马就能阻挡诸葛恪两个多月,吴国不是软杮子又是什么?

于是,王昶与毌丘俭就成为驰援合肥的先锋,而陈泰与毕轨率领的虎豹骑,就成为二将的强力后盾。

把虎豹骑做为“后盾”而不是先锋,曹爽也有自己的考量——他就剩下这点家底,而且对虎豹骑的战斗力深表怀疑。

毕竟,两次与汉军骑兵正面相抗,虎豹骑就折损了一大半,曹爽不怀疑其战斗力才怪。

不过嘛,考虑到吴国没有骑兵,曹爽这把虎豹骑部署在淮水一线:用它吓一吓诸葛恪,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曹爽心里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陈泰与毕轨也没有违抗军令。

只不过,诸葛恪的一击即溃,让陈泰与毕轨不能淡定了。

两人稍一合计,赶紧领着兵马匆匆南下——速度必须要快,否则诸葛恪就登船逃了。

其实两人也知道,淮水距离合肥二百余里,而合肥距离施水只有二十里,诸葛恪登船逃走是肯定的。

不过,就算追不上诸葛恪,也能趁机把魏国的控制范围南移至长江一线,仍是战略上的重要胜利。

于是,就出现了“魏国骑兵南渡淮水,然后被汉军哨骑发现,关索北上寻敌”等等事情。

其实,如果从战略这方面来说,陈泰与毕轨的计划并没有错。

只不过,他俩与王昶和毌丘俭都没想到,汉军竟然来得这么快。

想想汉军的战无不胜,陈泰与毕轨的心也在发毛,几乎没有半点思索,第一时间就在往淮水退走。

至于王昶与毌丘俭,是否会被汉军截断退路,那就听天由命了。

本来就是嘛,那俩家伙的任务是驰援合肥,而不是追着诸葛恪一路南下。

他俩想立功,就要冒点风险,这话没错吧?

“什么?关索没有围困合肥,而是奔咱们而来?”

陈泰又是一个哆嗦,却又在转瞬间,心头涌起一个大胆的计划。

往西南方向望了望,暂时没见汉军的影子,脑中飞速旋转着。

“毕将军,关索那厮疾行千里而来,粮草如何才能保证?”

“嗯,我也想到了。”毕轨冷声一笑,两腮肌肉因激动而不停颤抖,“那家伙贪功冒进,焉能不败?”

察觉到毕轨的战意,陈泰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却不想直接说出口:“蜀军骑兵所向披靡,那关索更是一员猛将,咱千万不可草率啊!”

陈泰这话明显是泼冷水,毕轨瞬间收起笑容。

看得出来,他仍在纠结。

同时也能看出,他虽有战意,却没破敌良策与必胜把握。

于是,陈泰越发激动,“你觉得,如果把那厮诱至淮水北岸,咱有没可能弄死他?”

“淮水北岸?”毕轨略一思索,竟然秒懂陈泰的计策,“嗯,瓮中捉鳖,正合我意!”

“哈哈哈!那厮这次死定了!”陈泰高声陪笑,同时握紧缰绳与大刀,“难得毕将军如此胆识,咱就活捉那红脸怪,建功立业,封官加爵!”

“没错!还要一雪前耻!哈哈哈!”

爽朗的笑声中,两人令全军就地休息,吃饱喝足后才缓缓往北退走。

…………

百里之外。

关索刚刚渡过舒水,马上就星夜疾行,生怕让魏军给逃了。

这一追,竟然追到当涂地界。

获悉魏军正要北渡淮水,李遗总感觉哪里不对劲儿,急忙劝阻即将下令的关索:“魏军若想退走,两天前就该渡过淮水,为何咱们贴近了还没渡江,这中间难道有诈?”

“姐夫,你多虑了。”关索满不在乎,高高扬起手中大刀,“哼!你难道没听军师说过,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敌军的一切伎俩都是徒劳。”

“话是这么说,可是,咱们千里疾行人困马乏,既无粮草又没后援……”

“姐夫啊,你怎变得这么婆婆妈妈?”关索毫不客气地揶揄,“是不是击败了陈泰跟毕轨,咱就有粮食了?

“既然已经击败陈泰跟毕轨,哪还需要什么后援?

“再说了,咱千里迢迢远道而来,不就为那两万匹战马嘛?

“刚刚有情报说了,魏军正要渡江!

“如果咱们再有延误,如果魏军渡江后破坏浮桥,那岂不是鸡飞蛋打?”

“靠!你特么钻钱眼里了!这样早晚要吃大亏!”

“哎呀,既然是“早晚”吃大亏,咱就算好时间与距离,等到中午再冲过嘛!”

关索那玩世不恭的模样,气得李遗牙痒痒。

正想搬出关银屏压他,却没想到关索主动凑到耳边:“姐夫,你难道忘了,一匹战马两千铢啊!如果此战无功而返,你如何跟姐姐交代?”

关索提到“无功而返”,就轮到李遗犹豫了:“我知道是两千铢,可是,总觉得不太踏实……”

“哎呀,我的姐夫啊,咱装备了马鞍、马镫与马蹄铁,这些魏军有吗?”

“呃……好像没有。”

“就是嘛!咱装备了强弓与连弩,魏军有吗?”

“好像……魏军有强弓……”

“靠!咱手上一万多个竹筒,魏军有吗?”

“这倒没有,可是,魏军有两万之众,我军总共才八千,而且已经断粮……”

“这不就对了?前方二十里就有粮食,你还在犹豫什么呢?”

“不行!”李遗突然恢复了理智,脸色阴沉得让人生畏,“孤军深入,兵家大忌!这不是逞英雄的时候!”

“哎呀,我的姐夫啊!”关索仍是皮笑肉不笑,“这次出征的时候,诸葛夫人不是给咱卜过卦嘛!

“她亲口说的,咱们万事都会逢凶化吉,你难道忘了?或者说,你在怀疑诸葛夫人卜的卦?”

提到诸葛果,李遗又有些犹豫。

趁机,关索勒紧了缰绳,“既然咱的命那么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干就完了!”

哈哈狂笑着,懒得跟李遗多费口舌,扬起大刀高声令道:“魏军只有两万,优势在我!

“两万匹战马就在前方,随随便便抢到一匹,家中妻儿顿顿有肉吃!

“兄弟们,勒紧裤带,打起精神跟我冲!给我干他丫的!”

“唉!”

李遗的叹息,瞬间就被喊杀声淹没。

九江郡,平原一望无际。

二十里的距离,骑兵转眼即到。

然而,是慢了一点点:汉军抵达淮水时,魏军后队刚刚渡至北岸。

关索正要下令急追,却被罗宪劝阻:“关将军!咱的战马疾行一整天,实在跑不动了。

“正巧魏军扔下些粮食,咱要不要趁机休整一下,吃饱喝足后明早再追?”

罗宪话音刚落,烧戈又在劝说:“关将军,既然咱们成功占领浮桥,那就没了后顾之忧,还是休整一夜吧?”

“呃……这个……”

关索早就饿得咕咕叫,看看众将士的疲惫与期待,再看看北岸正在远去的魏军,咬牙下达了休整指令。

其实,关索与众将并不知道:他们收集到的粮食,并不是魏军为了加速逃跑给战马减轻负重,而是故意扔下的。

这既是向汉军示弱,也是让汉军勉强吃饱一顿,这样才有力气继续追赶。

浮桥完好无损,也不是魏军仓惶退走来不及烧掉,而是故意留给汉军。

只要汉军渡河追赶,一路魏军就会从平阿方向悄悄摸过来,悄悄毁掉浮桥。

浮桥!

淮水,跟舒水与施水大不相同,它的江面非常宽阔。

哪怕在隆冬季节,它的水量也特别充沛,骑兵绝无可能从某处趟过去。

也就是说,渡江追赶的汉军,如果没了战船或浮桥,将被困死在淮水北岸。

没错!就是困死!

在淮水以北,豫州、徐州和兖州的平原沃野千里,骑兵可以肆无忌惮地任意驰骋。

同时,这是魏国最为重要的产粮区。

但,现在是隆冬季节,麦苗只有两寸左右,汉军到哪里寻找粮食?

方圆千里,魏国的城池与据点众多,陈泰和毕轨可以方便地从各个城池获得补给。

而汉军骑兵没有携带攻城装备,无法攻城,也就无法从城中获得补给。

这样一来,不出五日,汉军的战马就要全部饿死。

没了战马的骑兵,那就是步卒。

迫不得已之时,骑手可以食用马肉充饥,但面对两万魏骑的包围与剿杀,那就基本是全军覆没了。

这,正是陈泰与毕轨的瓮中捉鳖。

这一切,关索、俄何、烧戈与罗宪并不知道。

这一夜,冷静下来的李遗又在劝说。

然而,两万匹战马的诱惑,还有建功立业的诱惑,实在太大。

仅凭他一人之力,没法阻止八千汉军北渡淮水。

面对汹汹追来的汉军,陈泰与毕轨并不着急。

他们就像放风筝一样,始终与汉军保持几十里距离,同时缓缓北退。

他们这样做,其实是在等待——等到汉军的战马全部饿死,再来个一击必杀。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场追逐,竟然持续了好几天。

不,准确来说,是十三天。

因为姜维刚刚抵达建业,就收到关索的第三封催粮信——从发信时间来看,正好十三天。

“狗日的!就知道给老子找麻烦!”

姜维怒骂的同时,狠狠地把信纸揉成一团。

“那厮啥事儿都做得出来!从来不考虑后果!”魏延没看过书信,却能大致猜到信中内容,“三日前,邓芝与张嶷率战船进入巢湖,但无法继续北上。”

魏延稍稍顿了片刻,无奈地继续说道:“你知道的,没了东兴堤蓄水,在这个季节,战船很难驶入施水与肥水。

“不过,你不用太过担心,我已令马岱与张翼沿陆路运粮,应该很快就能抵达寿春。”

“陆路?寿春?”姜维眉头一紧,“我听说,王昶与毌丘俭兵退合肥?”

“看起来有点冒险,但也是个机会。”望了望建业城的方向,魏延继续安慰道:“我已让魏容领一千骑兵过江,就在两日前。”

魏延提到骑兵,姜维终于松了口气。

王昶与毌丘兵退合肥,那三万兵马就像一颗钉子,牢牢钉在九江郡。

他们进可攻退可守,还能随时出城袭击马岱与张翼。

当然,他们出城之前,必会派出哨探四处侦察。

魏容领骑兵过江,他们必会探查到,就不敢贸然出城袭击运粮队。

只不过,陆路运粮实在太慢,而且数量特别有限,很难满足八千骑兵之需。

最让人无语的是,关索那厮只知道催粮,却没在信中约定送粮的准确位置,更没告知自己的准确位置。

更让人无语的是,就算把粮草送到了淮水,也因为没有战船无法渡江。

魏延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只能凭着感觉,让马岱与张翼把粮草送至寿春附近。

只希望关索那厮不是太笨,还希望他的信使与哨探,能及时发现浩浩荡荡的运粮大军。

当然,前提是,他得有命退回淮水,还要能想到渡江的办法。

“军师!你终于到了!”赵统拍马来到江边,乐呵呵地指着城西,“按照之前的约定,孙权素车白马,肉袒面缚,衔璧牵羊,率众臣聚于西门,跪地请降!”

“嗯!”

姜维随手把信纸扔到江里,纵身跳到岸上,“孙权是陛下亲封的江阳公,这段时间,你们没有为难他吧?”

“这怎么可能?”赵统连声否认,“算起来,陛下还得叫孙权一声舅舅,咱哪敢为难他?军师,这边请!”

引着姜维上了马,赵统继续说道:“这段时间,咱们从没踏进皇宫一步,没有干涉进出的内侍与宫女,还通过孙峻送去酒肉布匹。”

“这就好。”

姜维随口回应,心里却在思索——孙峻那家伙,还没被孙权斩首?

在这个礼仪大防的时代,那家伙跟孙鲁班出了这种丑事,为何还能得到孙权的信任?

记得上次活捉孙峻的时候,曾经特别仔细地观察过,那家伙既不能文又不能武,既油腻又猥琐,孙鲁班到底看上他哪一点?

难道那家伙,就像传说中的嫪毐一样天赋异禀?

呵呵,天赋异禀?

我勒个去!想到司马迁笔下的嫪毐“以其阴关桐轮而行”,姜维只能自叹不如。

只能说,人比人,气死人。

建业皇宫,紧临长江边,是孙权在公元229年称帝后新迁的。

受降这种事情,再怎么说也是国礼,姜维自然不敢怠慢,小心整理好衣甲缨盔。

隔着老远就能看到,西门城外乌压压跪倒一大片,少说也有千余人。

由于全都穿的素服,而且耷拉着脑袋,没法看出那些人身份与官职。

不过可以肯定,正前方光着上身,低头垂发,手里牵着山羊的老者,应该就是孙权。

虽说不太在乎功名利禄,但想想自己改变了历史,心里还是有点小激动。

“军师!”

周鲂快步追到身侧,“军师,那人好像不是孙权!身形一点都不像!”

啊?

周鲂的声音并不大,却震得一行人猛停下脚步,纷纷紧握着腰间剑柄。

与此同时,百余骑兵迅速围拢过来,把姜维与十余人护得严严实实。

强弓与连弩,纷纷瞄准跪地人群。

只要有半点风吹草动,他们就会“格杀勿论”,无需等待任何命令。

因为,这既是受降仪式,也是战场。

诸葛瑾!

想到诸葛瑾还有十万兵马,并且就屯于十里之外,姜维的心咯噔一跳。

再也顾不上什么礼制,大手一挥,周鲸快步上前。

就在距离孙权十余步时,突听得一阵狂笑。

“姜维!你聪明一世竟然也会中计!哈哈哈!实话告诉你吧,陛下早就走远啦,哈哈哈!”

继续阅读:第248章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复兴汉室,从救下魏延开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