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坐不住的英法
人民元首2025-11-19 09:182,313

1932年秋,北海的海风裹挟着紧张气息,吹遍北欧三国。

英国皇家海军北海舰队的烟囱在海平面上划出黑烟,六艘战列舰携着威慑之势,缓缓驶入挪威、瑞典近海。

英法联合声明随之传遍欧洲:“即刻暂停与欧共体加盟谈判,否则将启动海上贸易封锁。”

消息传到奥斯陆和斯德哥尔摩,两国政府瞬间陷入慌乱。

挪威议会紧急叫停加盟协议审议,首相在电视讲话中含糊其辞:“将重新评估与欧共体的合作可行性,兼顾国家安全与经济利益。”

瑞典则直接宣布谈判暂停,外交大臣私下致电伦敦:“愿与英法保持沟通,寻求共赢方案。”

北欧的摇摆,早在鲁道夫预料之中。

帝国大厦办公室里,他看着北欧发来的暂停通知,指尖在丹麦地图上轻轻敲击:“英法果然坐不住了,开始用舰队吓唬人。

通知外交部,给丹麦发一份公开声明,德国将全面保障丹麦的领土完整与贸易安全,任何针对丹麦的军事威胁,均视为对德国的挑衅。”

丹麦本就因欧共体的订单重获生机,此刻得到德国背书,立刻态度强硬起来。

《哥本哈根邮报》头版刊出标题:“丹麦的未来在欧共体,而非伦敦或巴黎的施压”,议会更是全票通过决议,重申加入欧共体的坚定立场。

挪威、瑞典的态度则在摇摆中愈发纠结。

挪威渔业协会紧急上书政府:“若接受英法封锁,半年内渔业出口将暴跌80%,数十万渔民将失业”。

瑞典工业界也发出警告,精密机械的主要销路已转向德意,失去欧共体市场,工厂将再度停工。

但英法的威慑又如芒在背,英国大使明确表态:“若执意加盟,将永久终止对瑞典的钢铁出口配额,冻结挪威在英资产。”

两国领导人左右为难,只能派特使再次前往柏林,试图寻求“折中方案”。

面对特使的试探,鲁道夫只用一句话回应:“欧共体的大门只对坚定的伙伴敞开,观望和犹豫换不来任何利益。

丹麦的工厂正在开工,工人正在领薪,而你们的机会,正在被犹豫消耗。”

与此同时,伦敦唐宁街10号与巴黎马提尼翁宫的热线电话接连不断。

北欧的观望让英法意识到,单纯的军事威慑难以奏效,必须找到更有效的突破口。

“德国的扩张已触及东欧边缘,波兰是唯一能牵制他们的力量。”

张伯伦的声音在视频会议中带着紧迫感,“波兰有百万大军,且与德国存在领土争端,只要我们许以足够利益,他们必然愿意出手。”

达拉第立刻附和:“我们可以承诺向波兰提供400门火炮、150架战斗机,再追加8000万法郎贷款。

条件只有一个:在德波边境陈兵,阻止德国向东扩张,必要时配合我们对欧共体实施陆上施压。”

英法的使者很快抵达华沙,将这份“诱人”的提案摆在了波兰总统莫希奇茨基面前。

提案中明确写道:“击败德国后,波兰将成为东欧无可争议的领导者,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均需听从波兰协调,英法将全力支持波兰的地区主导地位。”

莫希奇茨基的呼吸瞬间急促起来。波兰长久以来都渴望摆脱大国夹缝,成为东欧霸主,而英法的提案恰好击中了他的野心。

国防部长在一旁补充:“我们的军队规模虽大,但装备陈旧,英法的武器援助能让军队战斗力翻倍,这是提升国力的绝佳机会。”

外交部长却略显谨慎:“德国如今势头正盛,欧共体经济实力雄厚,贸然站队英法,会不会引火烧身?”

“怕什么?”莫希奇茨基摆摆手,眼中闪烁着贪欲,“德国的主力都在西线保障欧共体,东线防守空虚。

我们只需陈兵边境,就能牵制他们的精力,就算真的开战,有英法撑腰,我们也不会吃亏。”

他当即让使者回复英法:“波兰愿意考虑合作,但需要看到实际的援助行动,首批武器和贷款必须在一个月内到位。”

英法立刻应允,首批20门火炮和3000万法郎贷款迅速通过但泽走廊运往波兰。

得到实际利益的莫希奇茨基愈发坚定,开始秘密下令军队向德波边境集结,国内媒体也开始造势,渲染“德国威胁论”。

消息传到柏林时,鲁道夫正在与沙赫特审阅欧共体的贸易数据。

看到波兰的动向报告,沙赫特忧心忡忡:“波兰若真的陈兵边境,我们将面临两面受敌的风险,北欧那边还没完全稳固……”

“莫希奇茨基只是个被利益冲昏头脑的赌徒。”鲁道夫放下报告,冷笑一声。

“他以为得到英法的几句承诺和少量援助,就能挑战欧共体?

通知情报部门,密切监视波兰边境动向,同时给波兰发一份通牒,要求他们立即停止边境集结,否则将终止所有双边贸易。”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给北欧的挪威和瑞典再递一份橄榄枝,承诺只要他们签署加盟协议,德国将额外提供2亿马克的基础设施贷款,帮助他们升级交通和港口。

英法给的是威胁,我们给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看他们怎么选。”

通牒传到华沙,莫希奇茨基的态度出现了一丝松动。

波兰的工业严重依赖德国的机械和化工产品,农业也需要德国的化肥进口,若终止贸易,国内经济将立刻陷入混乱。

他不得不暂停军队集结,再次致电英法,要求加快后续援助的交付。

而北欧那边,德国的新提案让挪威和瑞典彻底陷入两难。

一边是英法的军事威慑和贸易威胁,一边是德国的巨额贷款和免税市场,两国政府内部争论不休,迟迟无法做出最终决定。

柏林帝国大厦内,鲁道夫站在欧洲地图前,红色的欧共体区域已牢牢扎根在中欧和北欧南部,而波兰的位置上,他用蓝色标注了一个问号。

“英法的计谋注定失败。”

鲁道夫对沙赫特说,“波兰想要利益,却不敢真正与德国为敌。

北欧想要安全,却舍不得欧共体的好处。再过不久,他们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沙赫特点头认同:“现在英法内部也出现分歧,法国担心战争影响经济复苏,英国不愿独自承担军事风险,他们的联盟本就脆弱不堪。”

鲁道夫嘴角上扬,眼中闪过自信的光芒:“让他们再蹦跶几天。等北欧彻底倒向我们,波兰就会明白,英法的承诺不过是镜花水月,到时候,东欧的大门也将为欧共体敞开。”

此时的欧洲,如同一个紧绷的弓弦。英法的威慑、德国的稳守、北欧的摇摆、波兰的动心,共同编织着一场关乎霸权更迭的博弈。

而鲁道夫很清楚,这场博弈的胜利者,必然是手握实际利益、占据主动的欧共体。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模拟:怒喷希特勒!我比元首更懂德国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