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通过跟共产党合作在德国发起全国性总罢工,同时联合工会对鲁尔区实施经济封锁,试图以生产瘫痪迫使法国撤军。初期罢工浪潮迅速蔓延,鲁尔区工业产值下降60%,法国驻军后勤补给出现困难。
然而,法国采取强硬镇压手段,逮捕数千名罢工领袖并宣布戒严,同时从本土增调2万军队接管关键矿井。
德国政府因财政崩溃无法支付罢工工人救济金,民众转而抗议政府无能,极右翼势力趁机煽动暴力,最终导致社会秩序全面失控。】
达成成就:功亏一篑。
“看来罢工不行啊。”
鲁道夫扶额,他本以为罢工是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然而法国可不跟你玩虚的,你敢罢工他真的敢开枪。
“看来得武装斗争了。”
鲁道夫觉得如果罢工解决不了问题,那就升级斗争手段,敌人有枪,那么自己也要有枪。
“再来!”
【你尝试通过模拟器联络苏联,提议以矿产资源换取军事援助,同时秘密训练志愿军渗透鲁尔区。
苏联同意提供5万支步枪和100门火炮,但要求德国承认其对波兰部分领土的主张。
当德军残部与志愿军在鲁尔区发动突袭时,法国迅速调动驻德其他地区军队围剿,并通过《洛迦诺公约》框架拉拢英国介入。
苏联因国内饥荒和工业化压力,无法持续提供支援,德国志愿军在缺乏空中支援和后勤补给的情况下被击溃。】
达成成就:苏哥,拉兄弟一把呀!
“我淦了。”
鲁道夫差点骂出声来,尼玛的苏联怎么这么废物啊?在对面不是挺猛的吗?当队友成辣鸡了。
关键是模拟里苏联的援助附带领土要求,引发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强烈反对,迫使法国联合东欧国家组成反德同盟。
此外,德国志愿军使用的一战剩余武器无法对抗法军装备的雷诺FT-17坦克和毒瓦斯,伤亡率高达40%。
最后的结果就是经济命脉受制:法国切断鲁尔区与德国其他地区的铁路运输,导致德国70%的煤炭和钢铁供应中断,工业体系彻底瘫痪。
“世上无难事,只要有心人。”
鲁道夫没有灰心丧气,之前他都模拟过514次,区区几次失败算不了什么。
鲁道夫继续模拟,他试图通过失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向。
模拟器当中每一次的失败并非毫无价值,他起码为鲁道夫排除了错误选项,他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就像他打游戏一样,只要试错次数够多基本上都能找到解题方式,当然如果是做数学题就算了。
【第76次模拟:失败。】
【第77次模拟:失败。】
【第105次模拟:失败。】
在模拟过程中,鲁道夫通过模拟器反复推演,发现必须整合美国资本、法国安全诉求和德国经济复苏三者的平衡点,因为一旦有一方不满意了鲁尔区问题就无法解决。
“也就是说,我必须解决这三个问题才能成功,等一等。”
鲁道夫突然想起来,历史上德国也是有过法国占领鲁尔区的事件,并且成功解决了。
“我真蠢,有成功案例的经验为何还在这里闭门造车。”鲁道夫恨不得给自己一个大嘴巴子。
【针对鲁尔事件,你提出了三条方针:1。 贷款换撤军:说服美国摩根财团提供10亿金马克贷款,其中5亿用于稳定德国货币,3亿用于修复鲁尔区基础设施,2亿作为法国撤军过渡期的“安全保证金”。
2。 赔款弹性机制:将德国年赔款额与工业增长率挂钩(超过5%则增加5%赔款,低于3%则暂停支付),并设立由美英主导的国际仲裁委员会监督执行。
3。 地缘安全捆绑:承诺在莱茵兰非军事区永久驻军,由国际联盟监督,换取法国撤军并签订《德法互不侵犯条约》。】
“这样能成吗?”
鲁道夫紧盯着屏幕上的省略号,急切想要知道自己提出的条件能不能换取法国撤军,好在没有让他等很久,模拟器出现了最后的结果。
【1924年9月,法比联军开始分阶段撤离鲁尔区,德国工业产值在1925年恢复至战前90%,道威斯计划改良版成为欧洲经济重建的范本。你通过将赔款与经济增长动态挂钩,被写入最终协议,为后续《杨格计划》奠定基础。这一方案既避免了德国过度压榨的缺陷,又通过金融杠杆重塑了欧洲力量平衡。】
达成成就:道威斯计划威力加强版。
"哈哈!老子成了!"
鲁道夫一拍桌子笑出后槽牙,木椅子被他晃得吱呀响。正对着账本揪头发的施特雷泽曼吓一跳,钢笔尖在纸上戳出个墨疙瘩:"嚎什么丧?法国佬占着鲁尔区,咱马克贬得比土豆皮都不值钱!"
总理大人额角青筋直跳,眼瞅着这小子突然跟中了头彩似的傻笑,哪能不火?要知道现在政府焦头烂额的劲儿,比去年闹通货膨胀时还糟心。
沙赫特往鲁道夫手里塞了块黑面包,挤着眼打圆场:"总理您别上火,估摸着这小子今儿发救济土豆时,被淀粉熏迷糊了。"
"糊个屁!"鲁道夫咬得面包渣子直掉,蹭了蹭嘴皮子就往桌上拍巴掌,"我琢磨出招儿了!外交这摊事儿您交给我,准保把法国佬哄得乖乖撤军!"
施特雷泽曼扯了扯领带,左眼瞪得像玻璃球,右眼眯成条缝——这小子上次跟美国大使谈判是挺露脸,可法国人啥德性?那是能拿机枪扫罢工工人的主儿,哪是好相与的?万一谈崩了,德国怕不是要散架?
哪料鲁道夫"哗啦"推开窗户,冷风卷着煤渣子灌进来,吹得他西装后摆跟大旗似的飘。他闭眼张开手臂,嘴角咧到耳根:"老爷们儿哪能说不行?"窗帘在他身后扑棱得欢,"胜利的微风正从我的身后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