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院子里堆着的鱼,宋锦瑜脑海里已经闪过几十种做鱼的菜式了。
越想口水越多,恨不得立马吃上。
“阿卿,有不少草鱼,晚饭就做水煮鱼吧,明天做酸菜鱼,后天……”宋锦瑜开始迫不及待地点菜。
周柏卿连连点头,看向宋锦瑜的眼光充满了宠溺。
小粥粥在一旁听着也口水直流,根本没发现父母之间的粉红泡泡。
鱼太多,几天是吃不完的,所以宋锦瑜拿了一半做腊鱼,这个可以储存很久。
而且腊鱼宋锦瑜也挺喜欢的。
到了元旦节,周柏卿又放假了,还拿了不少厂里发的福利。
这一天天气挺冷的,还下了雪,所以一家子都不打算出门。
宋锦瑜打算做肉包子,全家一起干,当然小粥粥纯属就是玩。
中午他们不吃面包,吃麻辣烫,每人一大碗麻辣烫,好吃又暖和,吃得很是心满意足。
吃饱睡了一个小午觉,又开始做包子。
包子的馅和之前的一样,有肉有素,两人一边聊天一边做包子,小粥粥也自己玩自己的,场面温馨而惬意。
现在宋锦瑜手艺好了不少,做的包子也有模有样了。
馅倒是周柏卿做的,毕竟他的手艺比宋锦瑜好多了。
下午四点就做完了,一共做了两百个包子,一种馅五十个,做了四种馅。
做好后,周柏卿就拿去蒸笼蒸了,晚饭就吃包子和稀饭。
包子太美味了,宋锦瑜吃了四个,吃得肚子圆溜溜的。
四个也很多了,毕竟东北的包子是真的大。
就连周柏卿也吃了十个包子,胃口是真的大,比宋锦瑜的两倍好多。
小粥粥人小,吃不了多少,吃了两个。
周柏卿蒸好了也给周父周母拿了二十个过去。
宋老爹的明天宋锦瑜再送过去。
七五年的元旦节就这样平淡无奇的过去了。
今年过年的时间早了很多,十八号就是除夕了。
所以元旦过了没几天宋锦瑜就开始着手年礼了。
“石头家的,你快点,等下大队的牛车就要走了,时间赶不上啦。”
“来啦。”
这两日宋锦瑜跟着村长媳妇王奶奶和几个相熟的婶子们一起去县城,就为了抢一些年货。
虽说她不缺这些,但就是觉得好有意思,重在参与。
小粥粥她就不带上了,让周母和宋老爹照顾几天,反正两家轮着来。
宋锦瑜和往常一样给亲戚朋友们送年礼。
当然自己人也没落下,除了吃的,穿的用的也买了不少。
年货买完了,又开始做各种各样好吃的。
什么炸带鱼,炸丸子,炸虾,炸鸡,炸薯条之类的,只要是自己想吃的基本都做了一大盆放在空间。
炖肉炒菜更是没少做,这样过年的时候吃着也方便。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
年三十。
老话说:穿新衣,戴新帽,过新年,真热闹。
盼着过年的总是孩子们。
毕竟过年不但能穿新衣服还能吃到好东西,尽情的玩耍。
宋锦瑜也不想做个扫兴的人,一早就给小崽子准备好新衣服新鞋,还有过冬三件套。
把小粥粥打扮得像个福娃娃一样,可爱漂亮的很。
没忍住亲多了几口才放过她,然后母女俩才离开房间。
一家人搞卫生,剪窗花,贴窗花,贴对联,家里变得到处都红红火火。
下午还是四点多就开始准备年夜饭。
前世过年的时候根本不用自己做什么,只等到大年三十吃团圆饭就行。
来到这个世界倒是突然有了不一样的体验。
虽然也还是一样等着吃,但有了更多的参与感,她现在已经完全融合了这个时代,她又有属于自己的家人了。
这种感觉很不一样。
年三十这天还是周柏卿准备年夜饭,宋锦瑜看着忙碌的某人心里也是暖暖的。
这几年的相处,宋锦瑜对周柏卿肯定是有感情的,毕竟她又不是没感受到他的真心。
今年除夕还是和周家一起过。
晚上周柏卿拿着几道菜,宋锦瑜拿着要送给周父周母的新衣服,牵着小粥粥的手到了前院堂屋。
每家都出几道菜,桌子上很快就摆满了。
不过人比较多,分成了两桌,大人一桌,孩子们一桌。
大家坐下后,宋锦瑜把新衣服拿出来给周父周母。
“哎哟,咋又给我们买新衣服,之前买的都没穿呢。”周母拿着新衣服笑得满脸皱纹。
“衣服买回来就是穿的,你们不要舍不得,放着料子都放坏了。”宋锦瑜道。
“好好,明天就穿。”周父也难得笑了。
老一辈的思想没那么好改变,宋锦瑜也没多说,毕竟他们有自己的想法。
周大嫂倒是没想到宋锦瑜今天就给公公婆婆送了新衣服,于是转身回自己屋里把准备好的袜子手套拿出来。
周父周母收到了两个儿媳的孝敬,心里很是高兴,脸上的笑容就没停下来过。
周二嫂没有准备,不敢出声,但心里也在责怪两个妯娌事多,显着她俩了。
周二哥在一边叹着气,一脸羞愧。
他知道自己媳妇是啥人,只怪自己没想到这一层,不过还是在衣兜里拿了钱出来给自己爹娘,也算是小小心意。
周父周母也不想为难自己的二儿子,很开心的收下了。
礼物收完就开始吃饭了。
翌日,大年初一。
宋锦瑜和周柏卿分别给了小粥粥红包,然后又带着小崽子先在周家拜年。
小粥粥收到的红包一直都是自己留着的,宋锦瑜也没打算没收。
在周家拜完年,周柏卿又带着小粥粥去了周家族里的一些长辈那里拜年了。
晚上,小粥粥把所有红包都拿出来,宋锦瑜和小粥粥一起数钱。
小粥粥现在已经会一百以内的数数了,难不倒她。
今天的压岁钱小粥粥一共收到了三十多块钱,主要是宋锦瑜和周柏卿给的多,每人给了十块,这就占据了三分之二了。
剩下的十多块是周家人和族里的长辈给的。
就连周父周母也是每个红包给了一块钱,其他的都是一毛钱,五分钱比较多。
也有一两分的,不过那都是关系一般的,或者不是族里人。
五毛的也有,那都是很喜欢小粥粥的长辈给的。
宋锦瑜觉得整个大队没几家能比得上小粥粥的红包数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