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宋云庭夫妻在新房整理亲戚朋友送的新婚礼物时,宋云庭的媳妇方雅很喜欢宋锦瑜送的四件套。
有了这个以后棉被拆洗方便很多不说,这个样式也很好看。
宋云庭也没想到宋锦瑜这么大方,要知道这可需要不少布票,想要做成这样一整套可不容易。
本来他对宋锦瑜在婚礼当天帮忙照顾侄子就有好感,现在更是觉得他这位兄弟的媳妇可交。
难怪周柏卿整天吹嘘他媳妇怎么怎么好,看来他没说错。
不过他也为自己兄弟有个明事理行事大方的媳妇开心。
日子就这样惬意的过着,秋天也悄溜溜的来了。
田里的庄稼也快要丰收了,这几年地里都有收获,百姓的日子也好了不少。
虽然不一定能每餐吃饱,但也饿不死。
就在大队都期待着丰收的日子时,周家突然出事了。
周二哥小儿子周川洋半夜烧了起来,周二哥周二嫂都快要急死了。
先是去了村里的赤脚大夫看病,喝了药,烧也退了。
本来以为第二天就会好起来,可惜一早又开始发烧了。
周柏卿也很担心小侄子,一早起来上班的时候就顺便带着小侄子去镇上的医院看病,周二哥也跟着一起。
毕竟周柏卿还要上班呢。
中午的时候周二嫂拿着饭菜也去了镇上。
还好送来医院及时,再晚点周川洋就要烧到感染肺炎了。
现在已经打完点滴退了烧,还需要观察一天就可以出院了。
周家人听到周二嫂回来说的消息也放下心来。
宋锦瑜知道小侄子出事后,对小粥粥也越发注意了,害怕她也不小心感冒发烧了。
虽然小粥粥从小就吃着灵食长大的,身体康健得很。
但灵气也不是万能的,大人都不可能一直不生病,更何况小孩。
不过好在小粥粥一直活蹦乱跳的,健康得很。
等周川洋出院回家后,大队也开始了忙碌的秋收。
因为周川洋还要养身体,所以他没去参加秋收,毕竟秋收太累人了,他的病才好呢,累倒了可不划算。
宋锦瑜还是和夏收一样煮绿豆汤给他们喝,也是用灵水煮的。
不过这次有周川洋在家,所以周家人的绿豆汤就让他拿过去田里了。
而宋锦瑜就直接骑车去送给宋老爹。
现在小粥粥午觉睡得少了,宋锦瑜不放心她一个小孩在家,于是每次去给宋老爹送绿豆汤小崽子也跟着去。
每次一坐车小粥粥都开心的说婴语,叽里呱啦的,宋锦瑜也听不懂,但也知道她很兴奋就是了。
这段时间周柏卿下班回来都会做好吃的给周父周母和宋老爹补身体。
放假的时候也会一起帮忙秋收,最后就只剩宋锦瑜母女俩不干活了。
不过大家都已经习惯了。
忙活了一个月后,秋收终于结束了,实在是太累人了。
大家都瘦了一圈不说,变黑也是肯定的,就连周柏卿只忙活了几天的人都黑了不少。
秋收结束后很快就可以分粮了,不过这和宋锦瑜没啥关系,毕竟她没粮分。
不过分完粮后她还要去村里买粮食。
所以分粮的那一天宋锦瑜也去了,顺便看看热闹。
毕竟她只在原主的记忆里看过分粮的场景,自己还没亲身经历过。
不过就算看热闹宋锦瑜也不打算这么早起去,毕竟一时半会也没那么快分完。
宋锦瑜下午牵着小粥粥出发了,小粥粥背着挎包穿着一身田园风的衣服雄昂昂的走着。
到了目的地,小粥粥兴奋的跑了过去。
村里人也是认识小粥粥的,毕竟周柏卿喜欢炫娃,没人不知道。
“石头家的来了!小粥粥这娃长得真有福气!”
“是呀,这养得白白胖胖的,可不是有福气吗?”
“切,一个赔**而已,宠得跟什么似的。”
“李大嘴,不会说话就别说,你也是女的,你这是连你自己都骂呀。”
“本来就是,一个女儿养得跟资本家小姐似的。”
李大嘴不服气,一脸狠毒的说道。
“哼,人家怎么养也不关你的事!咋啦,吃你家米了?”
“你!”
“走走走,离她远点,脑子有病。”
李大嘴气炸了,跺了跺脚跟了上去,毕竟她还没分粮呢。
宋锦瑜排队的时候排到最后,和她排在一起的都是没什么工分或者是也要买粮食的人。
小粥粥跑到了前面看了看,几个村干部也认识她,不过太忙了没时间搭理她,也就是让她离远点,别被伤到。
小粥粥很懂事,没敢靠近,看了好一会没意思又回来找妈妈了。
乖乖地牵着妈妈的手排队。
能排在后面都是知青比较多,毕竟他们实在不是干活的料。
他们也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看到宋锦瑜,没想到宋锦瑜这么好看。
在他们一群黑黄皮肤的人中,更是显得白的发光。
他们看到乖巧可爱的小粥粥也很喜欢,城里的孩子都不一定有她好看呢。
“你好,你是宋锦瑜吗?”
李晓悦认得宋锦瑜,想要上前交个朋友,毕竟像宋锦瑜在农村也能过得这么好的不多。
“你好,我是。”宋锦瑜淡定回应。
“我是知青院的李晓悦!我想和你交个朋友,可以吗?”
交了朋友,到时候就可以去蹭饭了,听说周家的伙食可好了。
“不好意思,我不想交朋友。”
宋锦瑜拒绝,交朋友看缘分和眼缘,显然这个人不符合她的要求。
“我,啊?”李晓悦反应过来后觉得不可置信,就这样拒绝她了?
“噗呲~”
林知青没忍住笑了。
“你!”
李晓悦恼了,但也不好说什么,毕竟也不好强硬和别人做朋友不是。
接下来没有人来找宋锦瑜说话了,一直安静到了她买粮的时候。
“叔,给我来两百斤大米,一百斤红薯,一百斤玉米粒。”
“好,大米八分一斤,红薯四分一斤,玉米五分一斤,一共二十五块。”
计分员麻利的把粮食称好,报出了价钱。
宋锦瑜爽快地把钱给他,然后找人把粮食拉回去放仓库。
知青院的知青们都羡慕宋锦瑜,这么多粮肯定能吃很久了吧。
回到家,宋锦瑜把粮食都一一放好,看着架子上都塞得满满的物资,觉得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