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郡治北门,孙策与太史慈边走边厮杀,二人站至正酣,金戈乱、盔甲丧。
李振便是领着数名居延军将领前来观战。太史慈见到了李振,他怒道:“孙伯符,枉我太史慈还以为你会是条汉子,却是没曾想你竟然在此设下了埋伏。”
“子义”孙策露出了一脸愧色,他伸出了手,却被太史慈一言打断,“孙策,你休要做狡辩,李征西就在此地,莫不是要擒拿我太史慈?”
“子义兄,你误会了,我李振何时说要擒拿你?”李振摆了摆手,否了太史慈的说法。紧接着,李振便与太史慈说道,“我们能来此,便是知太史子义是个忠义汉子,不忍你陷入北海危局当中。北海郡孔家,今日我居延军必须要除掉它。”
“你你你...你们原来真是要陷某于不义。当初子义流浪他乡之时,若非孔太守及时救援了我母,今日哪能得我太史慈全了这孝道。”太史慈大怒着杀向了孙策,两人再次打得火热,杀了个天翻地覆。
李振却是嗤笑道:“子义,你休要重提此事,当初孔融被黄巾管亥所围,北海军中将校无一可用之人,是你子义单人单骑杀出重围,引来平原刘备解了这北海之危,这已然是全了你的孝义。如今李某听说子义在城中半年多受排挤,宿儒不与军卒为伍,便是处处为难与你。孔融也是视而不见,这样的北海值得你继续为它效死?倒不如你今日从了李某,与李某一同做一番大丈夫的事业,你道这般如何?”
“哼~李征西不过是朝野的权利之争罢了,某太史慈不屑为之。”太史慈冷笑,他杀向孙策的戟越显急躁。可是已看得出,他心中也是大急。
当城中升起大火之时,太史慈脸色为之一变。太史慈想到李振说过的话,他已是知道,李振的话已经全实现了。居延军此刻必然已经抹去了北海孔家,就算太史慈速度再快,他也不可能于万军当中救出孔家。
太史慈见救孔融不及,便怒骂道:“李征西,你既为朝廷大员,又何至于谋害一朝廷官员全族。你似此等心狠手辣,如何当得了天下的主。”
“子义~”孙策有些不耐烦了,若是以前在袁术军中,他大概会有和太史慈一样的想法。孙策与李振呆久了,便知道太史慈这话误会了李振,李振的胸襟容不得太史慈来扭曲。
“伯符,放了他!”李振摇了摇头,让孙策不再多说,李振冷着脸对太史慈说道:“若是日后有百姓说我李振不好,那便是我李振真的不好。仅凭你太史子义只有一张嘴,说不过天下之人。”
太史慈是个聪明的家伙,他听到李振这话,便是深深皱起眉头,李振这话与儒家的某些思想很是贴近,太史慈也停了下来。
孙策冷哼了一声,往回收住了枪,持枪立于原地。众人看着太史慈舒缓了眉头之后提着戟往李振这里走来,众将想要出手阻止太史慈,李振却是笑着摇了摇头,伸手挡开了众人。
太史慈怒冲冲地走到了李振身前,朝着李振拱了拱手,将头别在一边:“今日太史慈谢过李征西放过在下,来日若是李征西不能让天下百姓安康,休怪我太史慈手中的戟认不得李征西。”
“好说!”李振淡笑着,问着太史慈,“子义将欲何往?”
李振问起太史慈的去处,太史慈扫了一眼北海方向:“孔太守竟然已是魂归幽冥,我太史慈也别无牵挂,回家种田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好~”李振点了点头,亲切地拍了拍太史慈身上的尘土,“若是子义将来觉得种田难以为继,四十岁之前可以前往居延军各州都督府参加军队,一经考核便可任命为营长,管吃管住手底下还有五百将士。”
“谢过将军。”太史慈深深地看了一眼李振,头也不回地走了,孙策走过来问着李振,“这家伙怎么这样啊?主公,你为何不下令将他拿下?”
“伯符啊~”李振目光柔和地看着孙策,“太史慈这人身上有傲骨,我以国士待他,他必回报于我。不用担心,我们去北海吧!”
孙策此次算是主动帮助居延军考虑事情,这是值得李振开心的事情,孙策只要活着,便是孙家的主。孙权、孙翊以及孙家的一群小辈,人才很多,很值得李振培养。
北海郡,大部分的宿儒已经跑到了北海太守府,曹操领着居延军的一群将校在太守府内被一群宿儒围着。宿儒们不满居延军对孔融的突下杀手,他们要求居延军惩治凶手,给北海太守孔融一个交代。
曹操躲着不见,他与众将说道:“李征西来处理吧!老曹顶不住这么大的压力。”众将顿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什么,直到曹操抱着孔家几个年轻的小妾躲入了房中,众将才明白曹操的心思。
可是,府外的一群人却是没法给他们一个交代,一群武将便是急得抓耳饶头,众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处置。
“李征西...李征西来了。”太守府门外的宿儒们都知道李振,却少有人见到过李振,众人中少有几个游学过关中的儒家士子见过外出的李振。
“各位先生这是...”李振颇为惊愕,以前自己想请都请不来这么些人,如今却是齐聚在这太守府门前,简直就是......
这时,有宿儒站出来与李振说道:“李征西,你的部下屠戮孔家满门。”
“哦?”李振微微昂头,双眼微眯地想了想,他似迷糊地问着这些宿儒,“诸位先生这是要拿捏在下?说说你们的想法吧!若是可以,我也愿意为孔太守伸冤。”
“是吗?”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
“没错,还好有李征西这般明事之人。”
......
宿儒们噼里啪啦的夸赞让李振都有些受不了了,他眼中含笑,笑中隐含着淡淡地杀意,这些宿儒们都相互间夸赞惯了,哪能体会到李振此时心中对他们的厌恶啊~
汉末荐官、录官的体制便是被这些甜言蜜语给侵蚀掉了。
曹操听说李振回来,便是躲在了门后观看着李振面上的笑意越来越浓,却又越来越僵。他心道:论与世家打交道,还是李振这家伙厉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