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迈向全国
小李飞砖2025-08-22 11:282,361

  有了曹县长的全力帮忙,张家栋他们合作社服装厂缺少鸭绒鹅绒的情况,也很快得到了缓解。

  市里面由秦副市长批复,为了应对当年的雪灾和严寒,保障羽绒服的生产,专门儿为张家栋他们合作社的服装厂批了车皮,从南方的几个国营养殖场调来了鸭毛和鹅毛的库存。

  那时候火车作为咱们国内最大的运力来源,几车皮的鸭毛和鹅毛,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小刘开着他们合作社的那辆老东风140,去市里的火车站卸货的时候,每一车都装的满满当当的,都连着拉了好几天。

  这一下张家栋他们合作社的服装厂有了充足的鸭毛以及鹅毛的供应,可是再也不用为原料不足的情况发愁了。

  除了把之前调到羊绒衫生产小组的那些女工们,又大部分都我调回了于大姐所在的羽绒服生产小组上。只留下了一些小部分经过这一段儿时间的培训生产,已经能够超过大部分羊绒衫生产桥头手艺的女工继续留在当前的小组以外,继续生产羊绒衫以外。

  还专门儿在县里面的报纸上,刊登了招聘广告。

  当时报纸作为除了广播和电视最重要的媒体,他们合作社的招聘广告所带来的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的。

  比之前只是简单在合作的服装店门前张贴告示,可是强的太多了。

  自打那条招聘广告登报的第二天开始,张家栋他们合作社服装厂的大门外,就有数不清的女孩子们过来排队应聘。

  这些年轻的女孩们有的是他们县里面的本地人,因为家庭条件或者学历的关系,并没有顺利的成为现纺织厂的纺织女工。

  也有许多是他们县城周围村里的父老乡亲们。

  随着当时县城经济越来越好,各种商业也越来越发达,有许多这样的乡下百姓也开始到县城里面务工了。

  只不过当时他们能够做的,大部分都是现在合作社的农贸市场以及批发市场那样,销售一些农产品。

  要么就是在建筑工地里边,进行一些工程之类的工作。

  相对来说都是一些并不需要一些什么职业技能的体力活儿,工作也不太稳定,赚不到太多的钱,更谈不上什么待遇问题了。

  像是张家栋他们合作社服装厂这样,工资和福利待遇都不低,除了对大伙儿的手艺有需求以外,也不区分到底是不是县城本地人。

  只要能够进场,成为他们合作社服装厂的正式员工,大家的待遇就都一样。

  这样的工作在当时可并不好找。

  再加上张家栋他们合作社服装厂所生产羽绒服还有羊绒衫,在整个青岛市热卖的消息,大家都是尽人皆知的。

  所以大伙儿一得到张家栋他们合作的服装厂招工什么消息,就恨不得立马能够冲进他们合作社服装厂厂长的办公室里来。

  这一下来应聘的人多了,可是愁坏了张家栋。

  他这个人本来就是门外汉,一个人也根本就应付不过来这么多的应聘者。

  直到又把于大姐叫到了前台来,让他带着几个厂里面的技术骨干,暂时组成了面试小组,就在他们合作社服装厂的生产线上,当场搞起了面试会来。

  于大姐她们感觉对方的手艺不错,或者是为人踏实,就能立马签约,成为他们合作社服装厂的合同工。

  经过简单的培训,如果能够胜任流水线上的工作,这些新来的女工们就能拿到跟老员工同样的待遇和工资。

  这一下张家栋他们合作社的服装厂的招聘会,可是更火了。

  当时许多人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没想到真的应聘成了,等到他们回到家里去,把自己在张家栋他们合作社服装厂找到了工作的好消息告诉给家人们以后,就有越来越多有一定编制基础或是是懂裁缝手艺的女孩子们,纷纷前来面试。

  张家栋他们本来服装厂缺少员工的情况,也因此而迎刃而解。

  没有几天,厂里面羊绒衫的产量就翻了好几番。

  而羽绒服和鹅绒服的生产,也逐渐步入了正轨,并不需要像此前原料和产能双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迫不得已的限购了。

  这一下不光是让此前买不到羽绒服,发愁在这么冷的冬天该如何过冬的县城百姓们高兴。

  之前拜访张家栋他们合作社服商场好几次,都拿不到货的那些小贩们更是乐开了花。

  要知道,经过青岛市本地报纸还有电视台,对当时青岛市羽毛球队取得了好成绩这件新闻的连续宣传。

  夏朵鹅绒服这个品牌早就通过大伙儿的口口相传,传到了整个鲁省。

  只是苦于张家栋他们合作社产能不够,就连他们本县和本市的供应都满足不了,嗯并没有卖到除了青岛市以外的其他城市中去。

  然而他们合作社服装场所生产的这一款羽绒服,不管是质量上还是款式设计上,都比当时市面上能够买到的那些华姐一还有羽绒夹克要有优势的多。

  虽然价格上稍贵,但是那时候的老百姓都知道,一件好的棉衣,可是能够穿上好几年的。

  即便让他们花上几个月的工资,去买一件羽绒服,他们也舍得。

  更不用提张家栋他们合作社服装厂所生产的那件夏朵鹅绒服了,在当时那个年代可以说是保暖性最好的衣服。

  而且又是连他们青岛市羽毛球队的队员们都穿过的爆款,只要能够买到,转手卖到除了秦老师以外的其他城市去,价格至少都能够翻番。

  一件鹅绒服能够卖出一两百块的利润,对于这些平时走街串巷,也赚不了多少钱的小商贩们,那简直是能抢到就代表已经赚到了。

  每天几乎为了能够从张家栋他们合作社的服装厂进到货,简直都要抢破了头。

  然而张家栋知道普通的羽绒服要服务老百姓,却并没有给这些小商贩们限购。

  反而是对他们合作社服装厂的拳头产品,夏朵鹅绒服的销售,有额外的要求。

  那就是只有一定拿货量的小商贩们,最终才有购买这些夏朵鹅绒服的资格,最少从他们合作社服装厂拿货的量,也得超过20件。

  按照当时普通羽绒服四五十块钱一件的批发价格,20件羽绒服光成本就将近1000块了,没有一点儿实力的小商贩可是根本拿不起的。

  就这样通过简简单单的筛选,张家栋就把本地最有资金实力的商贩都筛选了出来,通过他们把合作社服装厂所生产的鹅绒服销往了全国各地。

  也让夏朵鹅绒服成为了当时完全不输给鸭鸭羽绒的品牌,成为了当时国内市场上的一枝独秀,成为了能够让消费者竞相炫耀的时尚产品。

  然而这样的时尚,肯定不止于他们琴岛市本地。

  穿羽绒就穿鹅绒,夏朵鹅绒服的保暖效果更好,款式更年轻的风潮,也逐渐刮进了京城。

  当首都人民也开始知道了,罗爽竟然又出了一个想当当的夏朵鹅绒服以后。

  张佳栋他们合作社的服装厂,才终于迎来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大机遇……

继续阅读:第307章 齐国强的下场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回到1982白手起家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