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后,咱们国内各行各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曲艺行业当然也不例外。
和六七十年代完全依靠广播的播出形式不同,有了电视以后,不管是评书还是相声,这些观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都陆陆续续的被搬上了电视的屏幕。
整个七八十年代可以说是这两门艺术名家辈出的年代,有很多非常好的作品都是在进入80年代以后,由专门播出曲艺节目的首都或者地方电台整理播出的。
早在1980年的时候,当时的评书艺术大家袁阔成老师,就靠着一本《三国演义》一夜就火遍了大江南北。
可是在当时,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一部三国演义的评书,其实原本袁阔成老师是并不想去电台录制的。
要不是为响应首都广播电台当时,整理一大批优秀名著的行动,袁阔成老师宁可留在当时他们老家的评剧团里,每天只对着那些固定的听众,继续日复一日的表演,给家里人赚个吃喝也就够了。
这一次因为三国演义这一部评书的突然爆红,肯定对袁宝成老广成老师本人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最直观的就是,他本人在他们评书剧团的职称又往上提了一大截,慕名前来听他听书的观众们也如同潮水一般的不断涌向了原来并不大的剧社,还有很多全国各地的企业和单位,专门儿花重金邀请梁课程老师到他们本地演出,让袁阔成老师的收入也是翻了好几番,提前过上了半退休的生活。
紧跟着到了1985年以后,随着咱们国内改革开放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果,电视机也终于普及到了咱们国内的普通老百姓的家中。
当时的首都电视台又想到了当初在80年代初,邀请包括袁阔成老师在的几位艺术表演艺术大家们讲书的经验,决定把之前路过的那些经典评书全都再一次翻到电视屏幕上。
首都电视台还是第一次,专门在黄金时段用300多集的时间,邀请了袁阔成老师在电视屏幕中呈现了这一部经典。
当然,这一次的演出,袁国成老师因为自己扎实的评书功底,依旧取得了非常轰动的成功。
不过正所谓你江山代有人才出,长江后浪推前浪,1985年首都电视台组织的这一次评书联播的活动,虽然没有再现袁阔成老师1980年首次演出的辉煌,却阴差阳错的让田连元老师成为了当时最炙手可热的评书新星。
因为正值壮年的缘故,田连元老师的台风和在人民公园里看到的小阿杰可以说是非常相似。
都是连说带打,最适合表演市井传奇,和注重武打场面的短打书。
在1985年,田连元老师就是依靠一本儿《杨家将》,凭借自己卖力的演出一下子刷新了当时评书在电视台播出的收视率奇迹。
那个时候咱们国内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其实数量并不太多,在中午和傍晚这两个黄金时段之间,大部分的地方电视台都直接选择停播,不安排任何的节目。
可是随着田连元老师这一部杨家将的爆火,我一结束我就将近一个多小时的时长,似乎也让这些地方电视台找到了当时的流量密码。
开始纷纷邀请田连元老师到地方到电视台进行其他评书作品的录制,因为老师虽然当时正值,可是也的确是自身乏术,没有办法全都满足这些电视台的要求。
有些经费不足或者是名气不大的电视台,干脆就直接引进了当时首都电视台录制的这部杨家将,一时间,几乎在1985年,国内的每一家电视台,都有田连元老师的评书节目播出,造成了所谓“无台不田”的盛景,也直接开启了长达20年,大伙儿在电视上看评书的流行热潮。
只不过现在还是在1983年的年初,在座的几个人,包括高老师和郑秘书在内,根本就不可能想象到未来评书这么火热的局面。
可是张家栋作为一个过来人,倒是非常乐意和他们分享自己在未来的见闻。
“高老师,每个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流行。当初话剧在咱们国内的起源,也是因为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受到表演场地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只有这种表演形式,最适合呈现在群众的面前,传达属于那个时代的思想精神。现在虽然咱们老百姓们能够接触到的艺术形式更先进了,有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更喜欢到电影院里面去观看大荧幕。就是咱们也可以换一个形式,继续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发光发热,为喜欢您的这些观众们带来不一样的艺术体验啊?”
张家栋高老师的面儿介绍完了自己对于话剧这种艺术未来发展的想法,紧跟着又说到了今天小阿杰在人民公园里表演的事情来。
“咱们就拿小家伙这一段时间在人民公园里面,说的这些评估来看吧。一个人就能撑起来一个舞台,只要说的书好听,有表演力,还有自己的见解。观众朋友们都会热情买单的,就算是咱们现在里的话剧团已经不在了,高老师,我相信以您的能力和经验,只要转变一下思路,肯定还能在艺术舞台上,以其他的形式重铸以前的辉煌的呀!”
说到这儿,张家栋心里的想法已经不言而喻了。
“嘶……张家栋同志你的意思是建议我,也像阿杰那样,自己去外面撂地,给大伙儿说书么?”
在高老师看来,张家栋的建议也的确是一个出路。
毕竟以前他的祖辈,在经历困难时期的时候也经常到外面撂地唱戏,自己现在虽然双腿受了伤,不能再表演话剧了。可是却不妨碍他利用话剧和京剧演员的功底,把一个个故事讲给观众们听。
“不,高老师,以你的身份,其实还有更好的选择,并不需要像小阿杰这样全都从头开始……”
听到张家栋跟自己的师傅了解了未来出路的问题,小阿杰这里的饭已经练到了一半儿,也突然竖起了耳朵,开始认真的听起张家栋的建议来。
“像我现在这个样子,还有别的出路?陈家栋同志,你的意思我不明白……”
要说起来像是高老师这样一门心思把所有精力全都放在艺术上的。文艺工作者在那个时代的确是值得受人敬重的。
虽然他们每个人都身怀绝技,至少都有几十年的功夫,可是对于赚钱的理解却远不如张家栋这样的职业商人那么思路明确。
“意思是说就算是咱们县里面的话剧团已经不在了,以你当初在咱们话剧团里身为台柱子的经历,只要稍微借助咱们媒体的力量,在县里商家宣传肯定会有很多是你的粉丝来看你的新演出的……”
张家栋也许是无意间就说漏了嘴,突然蹦出来这么一个在那个还完全没有流行出来的词儿来,不过好在他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小小失误,不等对方向自己询问到底他所说的粉丝是指的什么,就直接错过了这个问题,向对方介绍起自己的方案来。
“张老师,现在咱们国家把经济放开了,不光是生产制造行业,各行各业都需要像您这样的人才贡现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您其实完全可以像我们合作社一样,以个人或者是集体的形式,一个属于你们自己的剧社,在咱们县里面能够演出的地方可是多的是的,我相信以您的名声,一旦你自己的剧社开张营业,肯定会有不少以前的观众来捧场,到时候也许比您之前在咱们话剧团的时候挣得还多,阿杰小同志的这一身功夫也没算白跟您学呀?”
“张家栋同志,你的意思是想让我下海?”
在那个时代大部分人其实对于下海经商的态度,还是有一定的偏见的。
毕竟像是高老师这样的话剧演员当时在县里面,还是有编制的,然让他们这些有编制的演员下海经商,就相当于自动脱离集体,自己把自己的铁饭碗给砸了。
“对,送人下海,把艺术当做是一种生意来做,咱们县里的人民群众喜欢什么咱们就演什么!高老师,您放心,就是您对于自己开设剧团的事情还没有信心,害怕一开始的收入没有办法支撑起你和小阿杰的生活,我们合作社也可以出一把力嘛?”
张家栋一边说着,一边看向了高老师身边作者的郑秘书,
对方一开始听说张家栋提出要让高老师自立门户的时候,还不怎么太在,毕竟以他对于张家栋这个家伙的了解,肯定知道张家栋的鬼点子最多,一准儿会劝高老师离开当前并没有什么出路的县话剧团。
可是后来一听到张家栋说,就连他们合作社也打算要参与到高老师这一次的下海创业中来,身为来自他们县里面的代表的证明书还是有些意外,张家栋突然做了这么大的决定,居然一点儿都没有提前跟自己打任何的招呼。
害怕张家栋这是一时的心血来潮,立马放下了自己手中的碗筷。表情认真地端详起张家栋此时脸上的神色来。
“张家栋同志,你和郑秘书一起帮我找到了小阿杰,就已经是帮了我们家最大的忙了。我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你们两个人的大恩大德,现在张家栋同志你要说要用你们合作社的力量来帮我搞剧社,我真的是没有那个信心,不辜负你这么高的期望啊……”
“诶?高老师,您先不要这么着急拒绝。本来按照之前咱们聊的那样,我们合作社借用咱们县话剧团的老话剧院来拍广告片,就需要高老师您来指导我们在话剧院的布景工作。这几天,应该首都电视台那边的剧组就会给咱们消息了,到时候我们合作社肯定是要少不了麻烦您的。对于您的辛苦付出,我们合作社有多少也应该有所表示才对。这段时间您正好都给我们工作人员的一些建议,我呢只要有时间,我一定会替高老师您去多跑一跑刚才咱们聊的那件事,就算是我和高老师您相互之间交换自己的劳动成果了,您看这样如何?”
最后还是张家栋提出了一个听起来比较折中的建议,高老师这才终于犹豫着点了点头。
“张家栋同志,你放心吧,既然是此前我已经答应过您的事情,我肯定会尽全力信守诺言的。至于您刚才建议我的那件事儿,我觉得您量力而为,我也回去再考虑考虑我自己有没有那个本事胜任,再做打算吧?”
“好吧,高老师,我等你的好消息!”
就这样,张家栋在饭桌上,跟高老师敲定了后面几天的事情。
小阿杰吃饱喝足以后,也开开心心的跟着对方回了家,张家栋跟郑秘书一起,刚要离开饭店的时候,郑秘书才终于有机会开口埋怨张家栋道。
“张家栋同志,你这个人什么都好,做事果断胆大心细。可是你能不能在每次做决定之前,都先通知我一下?也好让我有一个心理准备。刚才你忽悠人家高老师下海自己搞剧舍这么大的事儿,我连一点儿情况都不了解,到时候该怎么跟曹县长去汇报呢?”
毕竟张家栋他们合作社虽然是集体企业,最大的股东却是他们县里。
按理说张家栋身为负责人,不管做什么决定之前,肯定都要先知会一下县里头,这才算是比较合理。
不过,张家栋似乎早就已经预料到郑秘书会有这样的顾虑,只是瞄了一眼郑秘书略带怒气的表情便一脸轻松地笑着说道。
“郑秘书,你看你这急的,刚才我跟高老师的确说的是要让我们合作社来出面,替他解决这次开剧社的事儿。可是真的是要实施起来的话,我又没说要让我们合作社来入股?”
“不让你们合作社来入股,那……”
郑秘书被张家栋越说就越迷糊了,不清楚张家栋葫芦里,现在到底出来的是什么药的时候,张家栋干脆直接跟郑秘书坦白道。
“我是打算以自己的名义来出这笔钱,帮高老师他自己的剧社给开起来。现在他担忧的只不过是离开了咱们县话集团以后,没有一个稳定的营生,怕自己还会像现在这样,让小阿杰担心,再做出什么傻事儿来罢了……”
张家栋把自己的想法跟郑秘书解释清楚了以后,然后又继续向郑秘书询问道。
“咱们县里面既然鼓励大伙儿各尽所能搞经济,像是高老师这种现代化集团的老演员,自己创业的话应该有所支持吧?”
“嗯……要是张家栋同志你自己看好的生意,不动用咱们合作社的资金的话,咱们县里边儿按照自主创业的奖励政策,的确是可以先暂时替高老师找个合适的免费场地,让他先把演出搞起来……”
听郑秘书说,县里面肯为高老师这一次的创业提供免费的场地,张家栋心里当然高兴了。
“行啊,张秘书有你的这一句话,我觉得咱们这事儿就已经成了一多半儿了。剩下的那一小半儿,你就放心吧,全都包在我的身上,绝对不会让这事儿办砸了就是了。”
“但愿如此……”
郑秘书嘟囔了一句,还打算嘱咐张家栋两句什么的时候,张家栋却突然又像是想起了别的什么事情,好奇地问郑秘书道。
“对了,这么说你平时跟曹县长身边儿办事,肯定要经常接待一些重要的客人吧?我觉得咱们县里面的国营饭店,哪家做的菜最好吃?刚才咱们吃的这家饭店的口味又如何呀?”
郑秘书之前跟张家栋聊的一直都是高老师的事情,结果这家伙却突然找到了他们县里面的饭店来,一下子就弄得郑秘书有些措手不及,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张家栋这个问题了。
“咱们县里面自打新开了罐头厂以后,就有越来越多的外地客商,直接打电话到专门县里面询问咱们县罐头厂的销售问题了。张家栋同志,现在咱们县里罐头厂的大部分销售工作都是由你们合作社来代理完成的,一些比较大的客商,咱们县里面肯定是要出面招待的……”
郑秘书虽然并没有直接回答张家栋刚才的那些问题,不过却间接的表明了态度。
县里面对于能够来他们县里采购的这些外地客商们,其实都非常重视,对方既然是远道而来,按照惯例招待一下他们也算是正常的。
“郑秘书,可是我觉得咱们县里面的这些国营饭店也许是干了太久的原因吧,都开业这么多年了,也没有太大创新,所谓的那几个老样式的特色菜,吃来吃去其实都是一个味儿。哪比得上咱们市里面的那些新开的饭店呀?知道吗?这么一说咱们市里面前阵子刚开了一个烤鸭店,说是从首都来的老师傅自己经营的。天的生意都爆满,不到中午所有的鸭子就全都卖完了,要不是我们合作社负责替他们供应胡鸭,我可是想不到他们的生意居然能这么好呢!”
“哦?听你这么说倒的确是不错的买卖……”
郑秘书不知不觉中就被张佳栋带了节奏,顺着他的思路想了下去。
“对呀,郑秘书,你说这么好的买卖,你说要是咱们县里面也有这样的老师傅有这个手艺,咱们县里面是不是也得支持一下他,把这饭店给开起来呀?不为别的,就算是我们合作社自己招待外地来的那些客商们,一说起来也有面子啊?”
“啊?这……”
郑秘书听闻,琢磨了好半天这才意识到,自己这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又掉进了张家栋的圈套里了。
“好你个张家栋!我算是明白过来,哪有什么从首都来的大师傅,你说的那个老师傅,就是指的老徐头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