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拜访报社
小李飞砖2025-08-22 11:301,145

  1982年的首都,除了当时全国性的大报社以外,最有名的影响力也是最大的就是当时的首都日报和首都晚报。

  首都日报主要是以报道首都当时的各种政策为主,当然还有一些从各地文学爱好者他们那里寄过来的文章。

  彼时许多其他外省市的政策都要借鉴首都,所以当时首都日报的销售也不只局限于本地。

  有很多都被送到了全国各地的邮电局,再由这些邮电工作者们根据大家的订购情况,分发到大伙儿的手里。

  而当时的首都晚报,走的就是更加亲民的路线了。

  什么首都的哪条地铁通车了,王府井又新建了某个商场,等等等。全都是关系着老百姓们日常民生的事情。

  但是不管怎么样,因为在当时那个年代,首都已经是咱们国内首屈一指的大城市。

  各种最新的政策以及惠民的措施,也都是在首都先行。

  所以那时候的老百姓们对于这种纸质的报纸,还是非常关心的。

  几乎在家户口都有看书读报的习惯。

  就拿当时的首都晚报来说,1982年的十一月份,《首都晚报》就创新的以四版内容,报道了当时在新德里开幕的亚运会的开幕式盛况。

  当时咱们国家也派出了代表团参加,而且在那一届亚运会上,咱们呢国家队一下子就斩获了61枚金牌,第一次超过了当时的体育强国小日子,一跃成为了那个时候整个亚洲不折不扣的体育大国。

  这样的壮举当然也受到咱们国内老百姓们的关注,每一次报纸上有相关夺得金牌的报道以后,不管是首都日报还是首都晚报,都有大篇幅的专访。

  以至于那个时候的老百姓们,除了在电视上了解到关于亚运会比赛的实况以外,更多的就是通过这些报纸上的专访,才了解到了这些获奖的运动健儿们本身的情况。

  在当时更是掀起了一股读报热,经常有人说到这些亚运健儿们拼搏精神的鼓舞,向首都晚报的报社投稿。

  那时候大部分的报社还不是那么有功利性,也乐意把这些写的好的文章,刊登在自己的报纸上,让整个首都是于全国的读者们,都能借鉴学习这些运动健儿们为国家争光的精神。

  也正是因为如此,张家栋知道这两家报纸有如此多的读者基础,这才特意动了让他们替自己合作社的服装厂刊登广告的念头。

  只不过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国内才刚刚改革开放,大部分人其实还没有意识到这些大众媒体所蕴含的广告价值。

  就连首都晚报和首都日报自己的编辑们,有许多也并不了解该如何撰写广告词。

  那时候首都晚报上刊登的离广告最接近的内容,不过是好首都大戏院里面当时最热销的几部话剧。

  彼时的电影院,最热销的几部电影罢了。

  张家栋如果就这么冒冒失失的直接找上门儿,和他们的编辑说,自己要替他们合作社的服装厂打广告。

  估计在当时肯定会被当成是疯子,直接被他们的工作人员给赶出报社去。

  所以,为了能够让自己的计划能够更稳妥一些,张家栋此次来到首都,可是没少花心思。

  在首都医学院慈悲了自己的妹妹以后,便立马马不停蹄地按照他了解到的地址,找到了当时首都晚报的编辑部所在地。

  位于当时西裱褙胡同的一座不大的4胡同里……

继续阅读:第338章 遇到伯乐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回到1982白手起家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