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新设备进厂
小李飞砖2025-08-25 15:543,503

  “张哥,你说啥?咱们合作社服装厂要开始生产雨衣了?咱们本来羽绒服和针织衫的生意不是做的挺好的么?这怎么又突然要更换产品,搞什么雨衣了?”

  孙立军作为他们整个合作社的销售负责人,算是最早知道市里给他们合作社服装厂答复的人之一。

  当他得知市里面的领通过曹县长知晓,他们合作社当前正面临的升级困境的时候,所给出的方案只是把本来属于他们市里的一条特种服装生产线,直接原封不动地转交给了他们合作社服装厂以后。

  孙立军实在是想不通,一条普普通通的雨衣雨伞的流水线,到底能给张家栋他们合作社的服装厂带来什么改变。

  可是很显然,张家栋作为他们合作社的负责人,却似乎对于市里面的这个安排很是满意。

  “立军啊,这你就不明白了吧?我看咱们市里的这个想法就挺好,本来咱们合作社就缺少各种设备。虽然是一条淘汰下来的生产线,既然是曹县长替咱们从市里协调过来的,肯定还是能派上一些用场的。”

  “派上用场?能派上啥用场?张哥,你也不是没听说了,这条生产线都还是20多年前从人家苏联引进过来的,用了整整二十多年了,就算是能有点用,技术也早就已经过时了呀?”

  孙立军的担心其实也并不是没有道理,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咱们国家的确是接触了许多来自前苏联支持的生产设备和流水线。

  因为当时咱们一穷二白的工业生产基础,带来了转机。

  可是,毕竟这些设备和流水线即便是在当时也不是苏联最先进的,与那个时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生产技术还有一定的差距。

  再加上本来前苏联设计的机械,就非常傻大憨粗。

  虽然的确是比较实用,但是保养不好的话,没过几年最主要的零部件,就会完全生锈没法使用了。

  针对这样的情况,咱们国家对于这些宝贵的机械生产线也是格外的爱惜。

  几乎给每一个国营的工厂都配备了相应的车工,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对这些替换下来的零部件进行及时的更换。

  但是毕竟这次市里给他们合作社服装厂安排的这条生产线,已经使用了20多年了,的确是有些太过于老旧。

  张家栋又没有亲自看过这条生产线的状况,孙立军出于对他们合作社服装厂的未来发展考虑,本能的认为他们就是捡垃圾了,能有这样的心情其实也完全可以理解。

  “到底是不是过时和老旧的设备,咱们现在就算是自己胡乱猜测也没用。一天反正这些生产设备也就该从市里的特种服装厂拉过来了,到时候咱们有的是时间研究到底能不能用。”

  面对孙立军的担忧,张家栋先是拿我安抚住了对方,随后又立马话锋一转,有些不怀好意的笑着问孙立军道。

  “我听说,最近你这个家伙写信很频繁啊?咋了,这是有心上人了?我这个当兄弟的到底什么时候能喝上你的喜酒啊?”

  张家栋把话说完还特意拿手锤了一下对方的胸口,搞得孙立军一下子就涨红了脸。

  “张……张哥,你这是又听谁在瞎说呢?我哪有写什么信?”

  孙立军对张家栋突如其来的偷袭,越是狡辩,其实这件事就越是被张家栋给做实了。

  不过,这一段时间,张家栋既要接收他们市里面的设备,又要考虑该如何替他们县里的罐头厂和冷饮厂,对接之前在广交会那边谈好的外商。

  也的确是没有时间和孙丽君在这儿聊什么儿女情长,为了能让对方做到心里有数,他也只不过是又催促了孙立军积几句。

  “有心上人了,其实也没有什么丢人的,作为一个过来人,你这个当老哥的我可得是好好提醒你一句,人家吕姑娘人不错,追他的人肯定也不少。你这个家伙不是得努努力,千万别掉以轻心啊,我可是还等着喝你的喜酒呢。”

  张家栋把话说完,随后又向着一脸惊讶的孙丽君坏坏地一笑,然后就头也不回地往自己的办公室走去,只留下孙立军一个人在他们合作社服装厂办公楼的走廊里,一脸的懵逼,实在是搞不清楚张家栋到底是如何知道他追吕晓晴姑娘这个秘密的。

  以后的几天里,张家栋虽然是回到了他们合作社服装厂,也没有闲着。

  先是通过之前那些外商们留下的电话,与日前要与他们县里罐头厂和冷饮厂合作的那些外商们取得了联系。

  邀请他们如果方便的话,都可以来他们县里进行实地考察。

  然后没过几天,这些外商们都还没到呢,他们青岛市为他们合作社服装厂协调的那些生产设备就已经陆续送来了。

  可能是考虑到他们合作社并没有相应的技术人员,这一次随从押运车辆而来的,还有他们市里特种服装厂的技术人员和钳工。

  张佳栋他们合作社服装厂的人哪见过这样的世面?

  一下来了好几辆卡车的设备,就已经够他们忙活好一阵子了,随车而来的技术员还有高级钳工,更是让动作为他们合作社的负责人都有些措手不及。

  “这位师傅,还有技术员同志,从顺利远道而来,一路上肯定辛苦了吧?不如先到我的办公室里去坐一坐,咱们好好聊一聊喝杯茶,稍微放松一下?”

  张家栋毕竟是他们合作社的负责人。对于这些从市里来的人,你是要由他亲自出面来进行接待的。

  要知道不管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还是在未来,咱们国家其实对于真正拥有技术的特殊人才都是非常重视的。

  不管是对于能够独立操作各种设备和维护的技术人员,还是能够只依靠零件的设计图和经验,就利用最基础的工具徒手加工出各种高精度零件的钳工。

  待遇都是远超过当时的普通人的,在工厂里的工资,也往往都是普通工人的好几倍,丝毫也不比张家栋的老丈人叶伟东这种在大学里任教的专家差。

  市里面能够把整条生产流水线,从市区替张家栋他们合作社服装厂运来,又专门派来之前日常操作维护这条生产线的技术员和钳工,对于张家栋他们合作社服装厂技术升级的支持,张家栋其实心里也有了数。

  “您就是张家栋同志吧?我听我们厂里的领导说过了,这条从我们厂里面换下来的流水线,是专门替咱们合作社这边准备的。喝茶什么的,我们这些干活儿的都只是一些粗人,我觉得就没有什么必要了。反倒是这些设备你看从市里面拆了又拉过来,还不知道在路上到底有没有损坏的情况呢,不如趁着我们厂里面来送货的人手都在,再把这个整条流水线全都原地组装好,运行一下看看有什么问题再说吧?”

  替大伙说话的当然是那个看起来年纪比较大的钳工师傅了,对于张家栋的邀请对方回答的也比较含蓄。

  不过这种把本职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责任心,让张家栋对对方有了非常不错的好感。

  “这位师傅,您说的也没有错,这样吧,既然您是从市里过来,帮我们合作社的服装厂安装设备的,那我们也不能闲着……”

  张家栋说完,赶忙招呼早就已经在一旁等候多时的王宝光还有小刘儿他们几个。

  “王哥,小刘儿,立军,人家大老远的从市里来帮咱们合作社的忙,你们几个也别闲着了?赶快招呼咱们厂里面有力气、年轻的,过来给他们帮帮忙啊?”

  “哦……哦,好嘞!”

  “好嘞!张哥!”

  张家栋的一番安排,效果也自然是立竿见影的。

  王宝光立马带着小刘儿他们,找来了他们厂里最年轻力壮的几个棒小伙子,来到了车队旁帮着卸车运货,只是一个上午的功夫,将近十卡车的生产设备,就被他们完好无损地从车上卸了下来,暂时安排在了他们服装厂当初扩建以后,还没来得及投入使用的新厂房里。

  然后,苦力活儿后面的拼装工作,张家栋他们合作社的人还真就是再也帮不上什么忙了。

  虽然这些前苏联的生产设备,经过了至少二十多年的使用,可是出乎张家栋意料的是,居然很少能看到这些机械上面生锈的地方。

  “这位老师傅,你们厂里的这些设备,保养的可真不错啊。这哪像用了二十多年的设备,简直和新的没有什么两样。”

  也不知道是因为张家栋的这几句夸赞,叫对方这样的内行人也听得舒服。还是张家栋对于这些设备的赞赏,正好对得起这么多年来,他们市里特种服装厂的这些技术员和钳工师傅们对这些设备的爱护。

  反正张家栋无意间,就打开了对方的话匣子。

  “那当然了,你这个小同志还算是有眼光的。你是不知道这条生产线,自打二十多年前运到我们厂里,大伙儿简直是把它当宝贝一样看待啊。每天都有专门的老师傅给它做保养,上油。零件一有磨损,就送到我们钳工车间来,第一时间车出来一件一模一样的。

  在我们特种服装厂里,人可以加班加点搞工作,机器可以到点就得停的嘞。要不是咱们市里给的好政策,又为我们厂里送来了一台新的德国产的设备,这么宝贝的东西,哪轮得到送到你们县里来啊?”

  这个老钳工说话也的确是比较直,丝毫也没有考虑到张家栋作为集体合作社的负责人,对于他的话会怎么想。

  “怪不得,你们送来的这些机器上,连个生锈的地方都看不到,原来是老师傅您跟您的同事们,这么爱护的结果啊……”

  张家栋说完,又与身边的孙立军、小刘儿他们几个合作社的骨干交流了一下眼神,再也不怀疑这次从市里运来的设备,是故意拿用不了的垃圾来打发他们了。

  很快,在这些市里来的技术员们的操作下,一整条雨衣的生产线,也从原来的零部件被组装完成,展现出了它最初的面貌。

  张家栋也知道,只是有了合适的设备,没有人能操作,这些市里来的设备对于他们合作社服装厂来说,也不过就是一堆废铁罢了。

  赶忙又陪着好话,让刚才指挥那些技术员们,把这些设备重新组装起来的技术负责人,向他们介绍起来这整条流水线,每一道的工序来……

继续阅读:第426章 一种可能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回到1982白手起家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