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打开局面
小李飞砖2025-08-22 11:383,888

  张家栋他们县城的纺织厂,作为仅次于玻璃瓶厂的大厂,以前小夏还在的时候,就是在这个工厂里工作,是他们纺织厂的女工。

  和那个时候许多的沿海城市一样,纺织行业在80年代初的时候可是大部分城市的支柱产业。

  在那个时候国内的服装产业才刚刚起步,不管是棉布还是纱布都有大量的市场,生产出来的棉布和纱布除了供应大江南北的服装厂以外,还有很大的一部分可以直接出口。

  卖给西方的发达国家,换取在当时非常重要的外汇,是咱们国家轻工业产品中最畅销的品类。

  因为那个时候咱们国家与西方社会,尤其是漂亮国的关系才刚出现了转机。

  有大量的生产设备都需要进口,再加上咱们国内的技术实力和工业底子都很薄,嗯许多重要的科研设备甚至是原材料都需要依赖外汇,花大价钱从国外购买。

  可以说在当时,就是国内的纺织业再来个出口增量,为咱们国家的全面工业化打下了基础。

  所以在80年代初,国内还没有出现产能过剩的时候,能够进入当地的纺织厂工作,可是人人羡慕的。

  那个时候的纺织女工们的待遇,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不错了。

  张家栋刚从技校毕业,作为玻璃瓶厂的卡车司机,可以说是有意专长的。

  但是按照当时的工龄计算,他每个月也不过就是能拿到30块钱的底薪,外加十几块钱的加班费而已。

  可是同样是刚上班儿的新人,小夏的待遇就与张家栋完全不同了。

  作为服装厂的纺织女工,他每个月的工资保底就有40多块,再加上各种过年过节的员工福利,以及午饭补贴等等,几乎每个月都能比张家栋多拿二十几块钱。

  在那个时候,普通人的工资平均都只有30块钱的水平,这20多块钱就相当于他们小两口儿两个人,几乎能够赚到三个人的收入了。

  再加上当时,一般的纺织厂都是招收女工为主,为了方便这些女工们带孩子,几乎都有长里面建的托儿所,甚至是退休工人活动中心。

  对厂里面员工的呵护几乎是可以说是方方面面的了,让自己的员工们几乎除了努力工作,一门心思的搞生产以外,完全不用考虑其他的事情。

  也就是因为这样,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流水线的工人们从事生产工作虽然辛苦,但是大部分人还是以能够进入纺织厂工作为荣。

  张家栋以前和小夏谈恋爱的时候,也经常接送小夏上下班儿。

  所以对纺织厂的情况也算是比较了解的,知道厂里面每间厂房的具体用途。

  按照他的推测,如果是用来生产羊毛衫的机器,应该是被暂时安置在生产棉布的厂房才对。

  因为其他的好像大部分都是用来生产棉线和纱线的,以原料生产为主,只有这一间厂房是面向成品。

  结果不出所料,郑秘书果然一进场就径直带着张家栋和于大姐,小刘他们,往棉布的生产车间。

  到了门口儿早都已经有纺织厂的生产负责人,在厂房外面等着他们呢。

  “郑秘书,你可算是来了,我已经在这儿等了你们很久了。这位年轻人就是您在电话里介绍的,咱们县里面合作社的负责人张家栋同志吧?”

  负责接待他们的应该是纺织厂,管理这座厂房的生产主任。

  看年纪大概四五十岁,身材高高瘦瘦的,皮肤黝黑,一看就是个务实派。

  上来先是跟郑秘书打过了招呼,然后便笑着看向郑秘书旁边的张家栋,向对方询问道。

  “哦,姜主任,实在是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你说的没错,这个就是咱们县里面合作社的负责人张家栋同志。”

  郑秘书说过了客套话,便直接和对方介绍起了张佳栋来。

  “哦?没想到啊,咱们县里面合作社的负责人竟然这么年轻,嗯,年纪轻轻的就能从零开始经营起一座服装厂,好这样的本事可真是说是年少有为啊!”

  那个姓姜的主任一边跟张家栋握过了手,一边由衷的赞叹道。

  张家栋却有些不好意思的回话。

  “张主任,您实在是过奖了。能有这些成绩,我只不过是一个做事情的人罢了。要是没有咱们县里面的大力支持,我们合作社也不会走到今天。”

  结果对方对于张家栋的谦虚,却大声笑着说道。

  “张家栋同志,你就别自己这么过谦了,我也算是一个服装产业中的老同志了。知道能够生产一件衣服,尤其是大家从来都没有见过的羽绒服到底有多难。你们现在合作社生产了这件羽绒服,之所以能够大卖,说到咱们县里面老百姓们的欢迎,不是你这个负责人的功劳,那还能有谁呀!”

  张家栋可是万万没有想到,他们合作社服装厂双坦然的这件羽绒服,竟然能火到县里面的纺织厂来,听对方的意思,姜主任肯定是到了他们合作社的服装店切身经历过了服装店门口的人山人海。

  “姜主任,没想到您也了解过了我们合作社服装店的销售情况了啊……”

  “那可不止,我还是你们合作社服装店的顾客嘞!你可是不知道你们合作社的服装厂生产的那件羽绒服出名了以后,到底有多难买到。我为了能给家里的孩子抢到一件,可是连着到你们合作社的服装店门前排了好几天呢!”

  “啊?这……”

  张家栋可是做梦都没有想到,对方不光是了解到了他们合作社服装厂生产的这件羽绒服热卖的情况,还是他们合作社会服装厂的客户,为买到一件他们服装厂生产的羽绒服,还排了两天的队。

  自己服装厂产能不足的情况在江主任的面前,还真是说不清楚了。

  “好了,好了,张家栋同志,江主任,咱们今天时间也不早了,别让人家技术员在厂里面等太久了。”

  最后好在是郑米数瞧出来了张家栋的尴尬,一边催促着他们两个赶快来到厂里,一边顺便给张家栋解了围。

  只不过小刘在与张家栋一起,进入纺织厂车间的时候还不忘凑到张家栋的耳朵边儿上问了一句。

  “张哥,真是没想到啊,以前我还不觉得郑秘书这个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没想到他在纺织厂的领导面前还真是挺有面子的哦?”

  张家栋听到小刘的话,也是偷偷有些想笑。

  毕竟嘛,郑秘书能够成为曹县长的秘书,替曹县长打理大部分的工作,肯定也是不简单的。

  “你能觉得正秘书平易近人,那全是因为曹县长对咱们合作社的支持。那么以证明书这么年轻就能成为咱们县里县长的左膀右臂,咱们这些普通老百姓,可是平时能够见上他一面都难咯!”

  小刘听了张家栋的解释,一边连连点着头,一边默默的琢磨了起来。

  “嗯,张哥,你说的也倒是有道理。平时咱们看正秘书每天都忙忙叨叨的,县里面的工作肯定也不少,他还能经常顺道来咱们合作社里来看看,确实是不简单呐……”

  就这样,小刘和张家栋一边悄悄的聊聊天儿,一行人终于进入到了厂房。

  县里面纺织厂的工厂厂房可是跟张家栋他们合作社的旧厂房不同,是专门儿为了他们纺织厂的生产单独设计建造的。

  每一条流水线和机器都是经过专门儿的设计和规划,所以张家栋他们一行人进入产房以后,虽然里面的机械声轰鸣,纺织女工们在机器旁边工作得忙忙碌碌。

  一切却又都显得格外的井井有条,可是张家栋他们合作社的那座旧晒谷厂所完全没法相比的。

  然而张家栋他们虽然是第一次进入到这个厂房,面对一切生产设备都非常好奇,却并没有太多的时间感慨。

  因为江主任已经径直把他们一行人,直接带到那台刚从上海运来的那台纺织机旁了。

  而此时,一个年纪看起来与张家栋和小刘差不多的年轻人,郑手里拿着扳手围着那台机器,前前后后左左右右的观察,似乎是在检查着什么。

  就连张佳诺他们一行人,都已经来到他的跟前了,他都没有发觉。

  “小赵啊,你快先停停手里的活儿,咱们县里面合作社来人了!”

  经过姜主任的提醒,对方这才突然猛地一愣,似乎是刚反应过来自己这是在别人的厂里。

  于是立马转过身,正瞧见了张家栋一脸期待的望着自己。

  “你好,我是张家栋,是咱们县里面合作社的负责人,您就是咱们市里面给我们派来的技术员吧?”

  张家栋一边说着一边大大方方的迎着对方伸出了手。

  我说这位姓赵的技术员这才反应了过来,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脑袋,又瞧了瞧自己满手都是油泥,不好意思的跟张家栋解释道。

  “实在是不好意思,我本来想着你们这么晚都没来,就顺便把这机器先检查一下,看看在路上有没有出什么问题。结果我没成想你们现在却过来了,我现在手上实在是有些不太方便……”

  那个姓赵的技术员说话时,能听出一些上海本地的方言,有些腼腆,一脸的不好意思。

  可是张家栋却完全不在乎,直接一把拉过对方的手,感谢对方道。

  “小赵同志,我真的是得谢谢你,没想到你这么有责任心。咱们红豆说这一次能收到市里面的支持,得到了这台机器可是来之不易,之前我就一直怕这台机器我们没有合适的操作员,在出现什么故障。现在有您这么有责任心的技术员在,我可就放心了!”

  在80年代初,国内大部分普通工人的文化水平都还比较有限。

  像是这位姓赵的技术员这样,既有责任心又有技术的专业人士,在那个时代可以说是一将难求的。

  张家栋是真的怕他们服装厂这一次,虽然是有了好机器,却根本没有人懂。最后白白浪费了市里领导们的好意,会让对方失望。

  结果市里面似乎是考虑到了他们服装厂的难题,专门派来了这位技术人员,张家栋所遇到的问题也跟着迎刃而解。

  “往后有你在,这台机器的操作问题也都得劳烦你费心思了。来,这是县里面的代表郑秘书,这是咱们厂里面的生产骨干于大姐……”

  紧跟着张家栋与对方寒暄过了,便直接直奔主题,和这位姓赵的技术员介绍起了自己厂里面的情况来,帮助对方熟悉他们合作社现在的情况。

  就这样按照和江主任所商量的安排,由于他们合作社的服装厂空间有限,放不下这么大的一台机器。

  所以新到的毛纺机,就暂时先被按照在了纺织厂里,由小赵来负责调校,试生产。

  然后张家栋也专门派来了他们合作社服装厂,未来操作这台机器的女工前来学习。

  没过多久,原本需要由这些女工们手工完成的羊毛衫前后片,就在这台机器上实现了量产,一下子又大大提高了张佳诺他们服装厂的生产效率。

  那件羊毛衫只有最复杂的袖子还需要有人手工编织以外,基本上大部分都实现了自动化。

  合作社的服装店终于再也不用为这款羊毛衫会卖断货还是发愁了。

  而张家栋也借此机会顺水推舟,嗯主动与那些前来询问羽绒服情况的服装商贩们,推荐起了这件本来就热销的羊毛衫。

  让他们带着这些货卖到了市里,甚至于不省其他的城市,彻底为张家栋他们合作社的服装厂打通了销售渠道。

  也为未来夏朵这个服装火遍大江南北,打下了基础……

继续阅读:第300章 好消息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回到1982白手起家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