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作为通用汽车公司在青岛本地的销售代表,每年有一多半的时间都是待在咱们国内,尤其是青岛的市区,肯定是不可能清楚零售行业在他们国内,无时不刻所发生的巨变的。
所以当史蒂夫刚从自己在国内的那些手下的口中,听说山姆超市这个品牌时,还以为它是一个只存在于德州,并没有什么实力的小牌子。
却完全不知道,山姆超市背后的投资商却是。在未来大名鼎鼎几乎统治了整个超市零售产业半壁江山的沃尔玛集团。
与当时大部分的超市不同的是,山姆超市自打在1983年成立之初,就采用了会员制的特殊机制。
通过按年向自己的会员收取会员费,间接地过滤掉了那些与自己经营理念并不相同的低端客户。
这样的模式如果是在几十年后的未来,早就是已经司空见惯的了,可是在80年代初的时候就是一种非常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创举。
不光是为超市奠定了在未来会员制超市中的龙头地位,更是巩固了沃尔玛集团在零售行业中的版图。
要知道,沃尔玛集团也不过是在1966年才刚刚成立,距离现在不过是过去了将近十几年的时间与那些老牌的国际化的连锁超市之间,还有巨大的差距。
就拿当时在在80年代初,几乎所有漂亮国家庭都能够耳熟能详的超市行业巨头克罗格超市品牌来说吧。
早在1883年的时候,这家未来的零售行业销售巨头就已经由他的创始人成立,只不过当时到漂亮国才刚刚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各行各业百废待兴,零售业自然是首当其冲。
克罗格超市的前身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杂货店,只不过当时这个品牌的创始人找好了就理解了零售行业的本质。
那就是能够到他们这种小杂货店里面购买商品的,大部分都是普通的平民阶层,对于任何产品的价格都非常的敏感。
同时对零售商品牌的忠诚度却非常的低,什么样的产品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实惠,他们就购买哪家的东西。
与那个时代大部分的商人过分追逐单品利益最大化的思路不同。
面对同行的竞争,他一直都坚持把自己店里面的商品销售价格稍微定的比进货价格要高上一些。
这样就可以保证老乡们的产品在他们本地,从他们店里面购买的价格永远都是最低的,充分的保证了自己店里面的商品能够在第一时间卖出去回笼资金的同时,又可以避免跟其他竞争对手在这些商品上的竞争。
就是因为这样年轻的克罗格在24岁的年纪就已经通过这样的方式接着自己人生中的第1桶金,然后进入了当时炙手可热的进出口商品贸易领域,在他们州连续开设了7家茶叶进口商行。
不得不说,这个年轻人能够从杂货店枣儿进军茶叶贸易的确是非常有远见的。
在18世纪90年代以前,漂亮国大部分的进出口贸易都被几个巨大的商业家族垄断。
像是他们经常消费的大宗商品诸如小麦和咖啡这类,大部分都需要依赖进口的产品,对于像年轻的克罗格这种刚刚积累了人生第1笔财富的新手来说,是根本不可能跟对方抗衡的。
而他选择的茶叶行业,在当时的漂亮国还是一个新兴产业,属于小众消费的商品,在未来拥有巨大的市场的同时,也几乎没有太多的竞争者。
再加上1893年的时候,漂亮国曾经爆发了一次非常严重的经济衰退,大量的进口商不得不观点倒闭,克罗格却凭借着当初自己起家的时候经营杂货铺的经验,知道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要坚持以量换价,尽量压低自己商品的售价,能够让更多的普通人也消费得起自己所销售的产品。
从而一下子打开了茶叶在北美的巨大市场,也让自己手下的进口茶行从最初的三家一下子就跃升到了17家之多,几乎涉及垄断了临近几个州的茶叶贸易。
让自己的生意不光是没有受到这一次金融危机的波及,反而是大大的拓展了销路。
从原来单一的茶叶进口转而进入到小麦和面粉的进口领域。
那个时候的漂亮国因为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老百姓们的手里根本就没有太多的钱,谁能够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谁就能够在这样的时代获得巨大的利润。
而这样的需求正好迎合了当初克罗格在经营杂货店时候的理念,它利用了进口小麦和面粉的价格优势直接在自己的这个州里开设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面包店。
与其他面包店不同的是所有的面包店大都采用了自己的统一品牌和配方,大大的降低了人工的需求。
同时又因为所使用的面粉都是由他们自己的公司从国外进口的,所以在价格上自然是比别的面包店有更大的优势。
克罗格面包坊生产的这些物美价廉的面包已经投放到市场,立马就收到了那些平民阶层的欢迎。
严重的打击了自己的竞争对手的同时,也把克罗和当时的商业版图从辛辛纳提州本地扩大到了其他临近的几个洲。逐渐在进入1900年以后出现了最早期的大型连锁零售商的雏形。
那个时候地方上的小型零售商,是根本不可能跟克劳格这样的庞然大物进行抗衡的。
因为对方不但是拥有自己强大的销售体系,最重要的是在那个跨国零售商还没有出现的年代,克罗格就早早的布局了生产领域在他们自己的店里卖的商品,大部分也都是由他们自己的工厂进行生产的。
这样的价格优势又进一步巩固了克罗格品牌连锁店在当地的销售地位,随着漂亮国从长达10年的金融危机中走出来,经济开始复苏。
漂亮国内的普通民众对于各种工业化产品的需求也大大增加。
克罗格后续的接班人更是直接把这种连锁型的零售销售模式,进一步推进,在进入1930年以后,随着家用汽车的普及,在全美各地都打造出了所谓的超级商店。
不光是经营场所的面积要远远大于周边的所有零售店,这些商店里面销售的各种产品都是包罗万象,可以让住在这些大型超级商店附近的普通居民开上车,每周只光顾这些商店一次就可以购买到几乎全家人一周所需要的各种产品。
几乎是能够承包了这些超级商店周围居民每一周的基本需求。
而这样的模式一经出现,就因为巨大的商业利益和便利的消费场景立马在全世界的发达国家得到了普及。
而沃尔玛集团在。1969年刚刚开始经营自己第1家超级市场的时候,已经比当时的超市巨头克罗格版的将近三四十年。
按理说面对这种,早就已经把自己的连锁店开遍了整个漂亮国的超市行业巨头,沃尔玛即便是资金再雄厚,也不可能与之正面竞争。
但是,任何一个时代对于勇于创新的经营者来说,都是有机会弯道超车的。
彼时的沃尔玛作为一个刚进入超市行业的零售新手,不光是抓住了克罗格集团连锁化经营的精髓,坚持以价换量的销售策略,更是在后续的经营中不断改善自己的销售效率。
几乎是率先在漂亮国引进信用卡刷卡机和自动化结售机的开拓者,有了在当时非常先进的结账设备,在沃尔玛内工作的这些工作人员们,不光是可以更轻松的应对更多的客户。
以前需要排长队,并且支付现金的那些顾客们,更是可以大大的缩短了自己在沃尔玛超市消费等待的时间。
直到1983年初的时候,沃尔玛更是破天荒地想到了利用会员制的优势,亲手建立起了山姆超市这个会员品牌。
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将这个超市品牌的营业额,从0推进到了将近每年100多亿美元的规模,一下子成为了在当时全美最赚钱的超市品牌之。
而这样的商业奇迹,对于张家栋这个过来人来说早就已经是耳熟能详的了,现在对方才刚刚成立,正是需要各种拥有足够利润空间的产品入驻的时候,张家栋知道,要是能够把握住这次机会,也许真的能替他们县里办成一件大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