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栋这边儿为了他们县罐头厂的新产品开发忙的不可开交,比尔那边也顺利地抵达了自己的小镇。
初回到美国的时候,他对当地冰天雪地的温度还有些不适应。
毕竟之前他在国内的时候,还是夏天,正是咱们国内最热的时候。
当然,带给他更多震撼的,还不只是咱们国内的酷热,还有张家栋他们合作社上下那股子热火朝天搞生产的干劲儿,甚至是林彤作为他的翻译,让他体会到的咱们国人对于他们这些外商的热情。
“比尔!你总算是回来了!这次到那个国家考查的情况怎么样?”
到机场来亲自接机的,是比尔股东安东尼。
他们两个从小就是一起长大的,对于这次比尔到青岛本地的考查,安东尼显然也非常重视。
比尔裹紧大衣,拖着行李和安东尼往停车场走,靴底碾过积雪发出咯吱声。
"你绝对想象不到,现在的青岛比咱们最热的天还厉害,但是我找到的这个合作社的工厂里里,人人都像揣着小太阳。"
"合作社?"安东尼有些不解的嗯了一声,顺便替比尔打开了车门。
毕竟这个词儿在他们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可是并不是太常见。
比尔呵出一团白气,随手从大衣的内里拿出了自己的笔记本,指节叩了叩笔记本封面:"你就当是一群农户凑在一起办工厂,棉花地里摘棉桃的,车间里踩缝纫机的,全是一个'大家庭'的人。"
他翻开夹着照片的那页,指尖划过蓝布工装们的笑脸,"史蒂夫说这叫'按劳分配',地里收得多,车间做得好,月底分红就往家多带几张票子。"
安东尼正发动自己的汽车,一台崭新的福特,引擎的轰鸣震得车窗嗡嗡响:"跟咱们的家族企业不一样?"
"差别大了去了。"比尔把样本凑到暖气口烘着,一边为安东尼介绍起来自己在张家栋他们合作社工厂里的见闻。
"你见过不用尺子就能裁出比机器还整齐的布料吗?"比尔突然合上笔记本,福特车的暖风把他额前的金发吹得打卷。
他从大衣口袋里掏出块边角料,蓝灰色的防水布边缘像被刀削过般齐整,"这是他们服装厂一个姓于的技术员剪的,她凭手劲就能让剪刀沿着粉线走,误差不超过半厘米。"
安东尼的手指在方向盘上顿了顿,看过比尔展示的布料后感慨道:"我们工厂的自动裁床都做不到这精度。"
"更厉害的是他们的省料法子。"比尔把边角料摊在仪表盘上,指着上面细密的纹路,"车间墙上贴着排行榜,这位工人平均每件衣服能省0.3米布。然后他们用省下的料子做了两百多件童装,全免费给村里的孩子了。"他忽然笑起来,"林彤,哦就是我这次请的本地翻译,说这叫'变废为宝',我们仓库里那些边角料,早当成垃圾扔了。"
安东尼听到比尔的描述,望着窗外掠过的积雪松林,有些疑惑地问道:"她们工资很高?"
"五十块人民币,"比尔的声音突然沉了下去,"折合不到十美元,还不够买我们工厂工人一顿午餐。"他翻开笔记本里自己记录的各种观察到的数据,"但你猜怎么着?每天下班后,车间里的灯能亮到半夜。有个年轻女工告诉我,她想攒钱给弟弟买台缝纫机,这样就能在家学手艺。"
安东尼听到了比尔告诉他的数字,也是有些不可思议:"疯了么?这么点钱还拼命干?"
"因为工厂是她们自己的。"比尔指着笔记本上的照片,穿蓝布工装的工人们围在黑板前,上面用粉笔写着"本月改进建议",密密麻麻的字迹里圈着"袖口松紧带位置"、"压胶机温度校准"之类的细节,"谁提的建议被采纳,就能在黑板上留名,月底还能多分五块钱。有个老师傅凭借经验,改了压胶机的参数,现在的防水效果比我们百万美元的设备还好。"
然后,比尔便直接合上了手中的笔记本,由衷地感慨道。
"这在我们工厂,简直无法想象——流水线上的工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缝的是哪件衣服。明天我要向咱们厂里的骨干们提议,我想把我们的设计师派过去学习三个月。"他转头望了眼车里若有所思的安东尼,"不是学技术,是学怎么让工人把工厂当成家。"
安东尼把那块边角料接了过来,指腹反复摩挲着布料边缘的毛茬。福特车的引擎还在低鸣,他突然拍了下方向盘:"你说得对,与其让这样的人成为我们的对手,不如咱们先想办法拉拢他们。"
比尔愣了愣,积雪从车顶簌簌滑落:"你的意思是?"
"下礼拜董事会,我支持你的提议。但光派设计师不够,得让采购部也去看看。五十块人民币能做出这种工艺,我们的成本至少能降三成。"
听到安东尼的想法,比尔却突然神秘地笑了起来。
“安东尼,我一猜你就会这么想。放心吧,他们那边我都已经跟他们商量好了……”
比尔一边说着,一边从自己的公文包里,取出了之前跟张家栋他们合作社签订的协议,交到了安东尼的手上。
福特车的引擎还在预热,安东尼展开协议的手被暖气烘得发烫,指腹蹭过粗糙的打字纸,"独家销售权"几个铅字边缘还带着油墨毛刺——这是青岛那边用老式打字机敲的,连标点都歪歪扭扭。
上面只简单写着三个条:美方提供设计图纸,中方负责加工生产,美方拥有美国境内销售权。
另外在附加条款中,又加上了刚才史蒂夫提出的,让他们两个工厂的设计师和技术人员交换交流的内容。
安东尼的拇指蹭过附加条款那行字,油墨被蹭出淡淡的灰痕。"人员交换?"他抬眼时,车玻璃上的霜花正被暖风烘出蜿蜒的水痕,"他们那边的厂长倒是会提条件——咱们的设计师去教他们,他们的人来学什么?"
比尔从公文包摸出张便签,是林彤用圆珠笔抄的史蒂夫原话,字迹被汗水洇得发虚:"他说想让于大姐这样的老工人去看看咱们的流水线,不是偷师,是想知道'机器怎么能比人手还准'。"
"于大姐?"安东尼把协议往仪表盘上一放,纸页被空调风吹得簌簌响,"就是你说那个不用尺子裁布的女工?"
安东尼的手指在"设计师互访"那行顿了顿:"咱们的设计师可受不了硬板床。"话虽如此,他却把协议折得更整齐了些,"不过让他们去看看也好,省得总觉得自己的图纸天下第一。"
比尔最清楚安东尼的脾气,他越是开始挑毛病,就越是对这件事重视。
“安东尼,最重要的是这些都是小事。最重要的是,从此我们共同生产的新品牌滑雪服,要是利用我们自己的营销网络,在北美就没有任何的竞争对手了。而对方也不不过是提出想派人来咱们国内看看,这样的条件还不够么?”
安东尼的指节在方向盘上磕了两下,车窗外的雪粒子正顺着玻璃水痕往下淌。"没有竞争对手?"他忽然扯出个笑,指尖点着协议上"新品牌"三个字,"去年和波士顿那家公司滑雪服抢市场,咱们光广告就砸了两百万美元。"
话虽如此,他却把协议往副驾储物箱里塞得更稳了些。
比尔从大衣内袋掏出张折叠的价目表,是青岛供销社的棉布报价单,上面用红墨水标着"每米三块二"。"他们的布料成本比咱们从韩国进口的低一半,"他把价目表拍在仪表盘上,"就算加上运费和加工费,每件至少能比波士顿那边便宜十五美元。这还不用说,咱们通过这次的合作,可以免费获得他们合作社最新的面料技术。"
怕安东尼算不清楚账,比尔又补充道。
“就是之前在咱们自己的小镇上卖的最好的那块滑雪服的面料,要知道如果我们想从欧洲人的手里买的话,同样的布料我们至少得多花十倍的价格……”
"十倍?"安东尼扯了扯领带,喉结动了动,回想起欧洲人那批防水面料,去年差点让他们的采购部集体辞职,立马就释然了。
“比尔,你说得对,这确实是个机会。但……”他顿了顿,“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他们学会了我们的流水线技术,将来会不会反过来成为我们的竞争对手?”
比尔收起笑容,认真地看着安东尼。
“当然想过。但你觉得,他们真的会满足于只做代工吗?”
安东尼皱眉:“什么意思?”
“张家栋的野心,可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比尔压低声音,“你知道他们合作社最近在干嘛吗?他们在研发自己的品牌,准备借助他们国内的展会走出去。”
安东尼瞳孔微缩:“你是说,他们想甩开我们单干?”
“不,至少现在不会。”比尔摇头,“但他们绝不会永远只做廉价代工。所以,与其防着他们,不如趁现在合作的机会,把我们的品牌和他们绑得更紧。”
安东尼眯起眼睛:“比如?”
“比如……”比尔露出狡黠的笑容,“我们可以提议合资建厂,他们出技术,我们出资金和渠道。这样一来,他们的技术就是我们的技术,而我们的市场,也是他们的市场。”
安东尼沉吟片刻,突然笑了:“比尔,你这趟中国之行,真是长进了不少。”
比尔耸耸肩:“没办法,跟这些东方人打交道,不学点‘东方智慧’可不行。”
“你啊你啊!比尔,真不愧是个老狐狸!”
安东尼笑着发动汽车,引擎低吼着碾过积雪,朝小镇方向驶去。车窗外的松林在暮色中拉出长长的影子,像一排沉默的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