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救场如救火
小李飞砖2025-08-25 16:005,153

  1983年,要说在电视上最热播的,就应当说是以后当时香港拍摄的《射雕英雄传》了。

  当时这部电视剧刚在无线电视台播出,就直接引起了香港本地以及许多东南亚地区的武侠热。

  只不过因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国内对于电视剧的审核依旧非常严格。

  这一版的《射雕英雄传》还需要等到1985年,才终于引进了大陆,成为了当时风靡一时,人人竞相讨论的经典。

  而比《射雕英雄传》要更早在内地播出的,也有当时由香港影视公司拍摄的经典动作大剧《霍元甲》。

  那个时候这一版的《大侠霍元甲》刚有广州电视台进行了首播,那一曲万里长城永不倒的主题曲,就直接成为了当时人人传唱的经典。

  一直到一九八四年,中央电视台也在黄金时段对这部《霍元甲》进行了首播,也让这部1981年出品,由当时的亚洲电视台拍摄的经典电视剧,可为了咱们内地引进的第一部港台电视剧,也成为了那个年代许多的人的记忆。

  想必知道如今也有许多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听到原版万里长城音乐声响起的时候,一定会热血沸腾的吧。

  只不过这些热偶电视剧在国内首播的时间,至于张家栋他们合作社与县里搞出来的这两个新品牌的推广,还相差许多的时间。

  张家栋现在即便是有想法,他们合作社也有财力,在这些热播电视剧的放映期间插播自己的品牌广告。

  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也实在是没有能让他们投放广告的流量爆款。

  而在那个年代,国内的互联网还远没有成型,没有什么广告形式是比电视台更高效,和直接深入人心的了。

  张家栋现在最需要,就是能够有这样一个超级的流行Ip,如果作为他们的广告投放的载体。

  让在黄金时段等着观看这些热门电视剧的观众们在看到自己心目中的大英雄的同时,也顺便通过这些广告,了解到他们的产品。

  进而加深这些潜在的消费者们心目中对于他们品牌商品的影响。

  而这样的方式,在短短的一两年以后,就已经快速成为了当时国内第一批敢于吃螃蟹的品牌,迅速打开国内市场的利器。

  张佳栋作为一个过来人,自然不可能把这么好的机会拱手相让给其他的品牌。

  只不过这段时间,就算是让他想破脑袋,他没有想到在1983年,那个国内电影电视剧才刚刚复苏的年代,有什么当红的大剧,是能够帮到自己的。

  然而造化弄人,就在张家栋这边为了推广他们县里罐头厂的丰岛牌番茄酱罐头,还有由他们合作社与县冷饮厂联合生产的夏花花生露,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幸运之神又再一次光顾了他。

  1983年要说除了这些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以外,还有一些即将在几年以后,才会播出的传世精品正在加班加点的忙着拍摄。

  还是其中最有名的就当属由央视自己出品的电视剧《西游记》了。

  虽然大果熟知的《西游记》是1986年才正式上映的,可是许多人都不知道的是这一部电视剧的拍摄过程却异常曲折,创造了许多前人从未经历过的先河。

  86版的《西游记》是从1982年2月份开始正式开机的,直到1988年,整部电视剧能放映结束两年了,才终于拍完。

  可以说在那个特殊年代,一部电视剧能够边拍边放,历时六年的,即便是在未来也是罕有相同的例子。

  其中所经历的各种困难,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而且,这一部电视剧开拍以前,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早在1978年,当时的霓虹国就抢先一步,将咱们国内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拍成了电视剧。

  可是因为岛国对于咱们国内历史文化的不尊重,这一版的电视剧简直是漏洞百出,许多《西游记》中的经典设定都被他们肆意篡改,就连取经的使徒几人,和各种神仙都被他们大做文章。

  造成了许多观看过死过电视剧的海外华侨们的不满,曾经联名倡议,让咱们国内也拍摄一部正宗的《西游记》出来,弘扬正气,彻底压下他们霓虹国的这一股不正之风。

  可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咱们国内的情况还非常特殊。

  《西游记》的故事题材,又是在那个时代比较容易受到传统舆论抨击的神话题材,被认为与当时的社会思潮格格不入,并不具备拍摄这种题材的社会条件。

  可是既然霓虹国都可以大肆篡改咱们的历史名著,咱们华夏民族拥有5000年的文明也不可能轻易忍下这口气。

  以至于当时首都电视台,也就是未来央视前身的领导们,心里面普遍都对这件事情憋着一口气,却并没有机会将这一部传世的经典搬上电视荧幕。

  直到1982年,终于经过了几年的改革开放,随着咱们国内经济的腾飞,老百姓们的收入越来越高。

  咱们国家也终于尝到了开放发展的甜头,再加上当时的各种流行思潮也逐渐与西方看齐。

  努力与世界接轨,力争赶英超美的发展思路,也终于被正式提了出来。

  咱们国家在奔小康的同时也不可能放弃老百姓们的精神生活需求,在物质发展与精神文明两手抓的思路引导下,咱们国内的文艺工作者也终于迎来了将这一部旷世经典,搬上大屏幕的机会。

  1982年眼看着如果咱们国内的文艺工作者们不出手,《西游记》就有可能被霓虹国抢走成为自己的摇钱树了。

  当时,刚导演完自己人生中第一部电视剧《崂山道士》的女导演杨洁,还有作为摄影师的王崇秋夫妻二人,就临危受命,结下了这一部皇皇巨著的拍摄任务。

  要知道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因为受到各种拍摄条件和经济环境的限制,即便是央视这样国内影响力首屈一指的电视台,想要为每一部电视剧配备专门儿的摄影团队和摄像器材,都是非常不容易的。

  再加上这一部《西游记》,作为在那个年代热播电视剧中并不常见的古装神话题材,咱们国内根本就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经验。

  几乎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边拍边摸索,让才刚刚上马的杨洁导演在筹备的环节就吃尽了各种苦头。

  就拿当时的化妆水平来说吧,80年代初的国内根本就没有特效化妆这个职业。

  即便是翻看整个八十年代西方的电影、电视剧,涉及到需要改变人物体型,体貌特征的拍摄,也都显得非常简陋。

  就更不要提在《西游记》中比比皆是的各种神仙妖怪了。

  那时候取经的师徒4人中,除了唐僧和沙和尚的扮演者,因为是人形,可以借助普通的假发和各种服装道具来解决化妆的问题。

  像是扮演孙悟空的六小龄童,以及当时表演猪八戒的马德华老师,那可以说是在整部西游记的拍摄过程中,都吃尽了化妆的苦头。

  咱们就拿当时《西游记》开拍的第一集大圣出世来说吧,中午朋友刚一出场就是浑身披满了毛发的猴子形态。

  虽然六小龄童世代作为昆剧表演的名家,在他父亲那一辈就曾经因为扮演昆剧中的美猴王,被姓名们冠以当代猴王的美称。

  深得父亲真传的六小龄头,却因为每一次参与《西游记》的拍摄都要提前在身上哎覆盖各种厚厚的毛发,而吃尽了苦头。

  要知道在那个时代,不管是化妆师的技术还是特效化妆的手段,都还非常简陋。

  为了尽量能够让化妆好的美猴王在《西游记》电视剧中的表现活灵活现,有许多的毛发都是直接用胶水粘在演员的脸上,还有胳膊、手臂等裸露的皮肤上的。

  再加上原本孙悟空这个形象的设定就比较活跃,经常要与各种妖魔鬼怪进行战斗,保护唐僧到西天取得真经。

  不管是上山下海都需要在身上和脸上,连着这些麻烦的毛发,即便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回想起来,也很难体会到,这些黄毛儿为当时六小龄童的表演带来了多大的困扰。

  而这些却还只是整部《西游记》拍摄过程中,演员们所经受的各种苦难的冰山一角。

  要说起来特效化妆这件事,虽然麻烦,这还并不至于对演员们本身造成危险。

  你即便是猪八戒的扮演者马德华老师的那身猪八戒的特效化妆,在有些并不算特别重要的镜头中,也可以稍稍打打折,用衣服来遮挡一下,不用所有的地方都做到尽善尽美。

  可是在当时的国内,即便是能够解决了化妆的这个难题,特效就是摆在整个拍摄团队面前的又一座大山。

  也因此而为整部拍摄《西游记》电视剧的过程带来了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危险。

  因为整个《西游记》电视剧中,打斗的戏份几乎占据了一大半。

  难免会遇到许多神仙斗法、还有唐僧的三个徒弟飞天遁地的镜头。

  而在当时,咱们国内电视剧和电影的拍摄特效镜头还非常简陋。

  先不说各种爆炸和神仙斗法的特技该如何拍摄,以及后期该又该如何制作吧,但拿着飞天遁地的功夫来说,国内就没有人亲眼经过,国外的同行们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不过好在当时的香港早就因为武侠片儿的拍摄有了一些经验,当时的杨洁导演为了能够搞清楚,他们到底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把演员吊起来,让他们能够在空中表演各种翻滚飞行的镜头的。

  就直接第一时间杀到了香港,找到了当时香港一个正在拍摄武侠片的剧组当面学习。

  也正是通过这一次学习,杨洁导演才终于接触到了威亚这种,既有风险又需要有设备支持的拍摄方式。

  并且第一次把这种拍摄方法带入到了咱们国内。

  只不过那个时候,整个《西游记》剧组的拍摄经费都非常紧张,根本就没有条件从国外引进动辄几十万起步的一整套的威亚拍摄设备。

  所以当时为了尽量能够节约经费,《西游记》剧组的总导演返回了剧组以后,就直接把特效化妆小组的成员们,全都召集了起来。

  连夜给他们说明了自己在香港看到的威亚设备的各种细节。

  并且要求他们尽量在第一时间赶制出来一套可用的成品,来测试拍摄的效果。

  那个时候,也好在是整个《西游记》剧组的派出的团队内藏龙卧虎。

  这种几乎能够难倒当时所有其他拍摄团队的难题,很快就被这些能工巧匠们轻松化解了。

  没有专门的吊轨,他们就专门从当时的建筑工地上,调来了一台吊车。

  直接在吊车的挂钩上加装了几条钢丝,与当时的特效演员身上的护具相连。

  而这些护具在当时,就是直接穿在演员身上的,整套吊威亚的特效设备刚准备好,就我迎来了第一次的试机。

  而那个时候剧组们挑选的演员,就是扮演猪八戒的马德华老师本人。

  以至于到后来,几十年以后,马老师再回到这次拍摄经历的时候依旧是记忆犹新。

  认为当时自己实在是侥幸,差点儿因为这一次拍摄的过程连命都没了……

  要知道,虽然不管是国外还是香港也都使用钢丝绳作为吊威亚的材料。

  可是这些钢丝却是特种制造的,需要同时兼备吊重大,又有一定弹性的特点,来应对突然提升演员的冲击力。

  以及演员们在空中进行各种运动和打斗动作的拉扯。

  可是在80年代初国内的这第一批特效化妆师却根本没有这样的拍摄经验,他们为剧组找来的钢丝绳只考虑到了掉重大的特性。

  却只是一般用来吊装各种货物的普通钢丝。

  而且又考虑到为了方便后期对这些钢丝在拍摄胶片上面的擦除工作,这些特效化妆师们所选择的钢丝绳在满足调动的条件下又尽量只选择最细的。

  虽然看起来4条钢丝都连在马老师的身上,的确是非常结实了。

  可是实在是架不住为了表现猪八戒离地腾空的过程,负责操作吊车的司机需要尽量加快把对方吊离地面的时间。

  本来马老师办成了猪八戒以后一身的行头就远远超过他本人的重量,这一下的突然操作,一下子直接把掉在他身上的钢丝绳给扯断了。

  王老师也非常不幸的从几米的半空中直接摔了下来,如果要不是他当时刚好肚子着地,有作为猪八戒特效化妆的大肚腩里填充的那些棉花作为缓冲。

  可能这一次的拍摄事故就直接让他摔伤了。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可怕的教训,后来负责拍摄《西游记》的特效团队才终于经过改进,研发出了当时第一款全部使用咱们国内现有是材料的威亚设备。

  保证了后续所有《西游记》拍摄环节的顺利实现。

  然而这样的事情在当时只不过是种种困难中,最为普通的一件小事。

  彼时的《西游记》,唐僧师徒几人不远万里去西天取经所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还有谁能够说他们整个剧组,在全部的拍摄过程中,没有经历过同样的磨难呢?

  特效和化妆的问题好不容易解决,整个《西游记》的剧组又很快遇到了经费不足的问题。

  要知道在整个80年代初一部电视剧的拍摄经费也不过是几十万的规模。

  几十万的拍摄成本就得养活整个剧组好几十号的人,又得覆盖各种设备和器材的租用费用以及这些人员们日常出行、吃饭的经费和工资。

  虽然在那个年代,演员的工资普遍都不高,只是比一般在工厂工作的职工们要高一些,远远达不到当时高级知识分子的普通水平。

  但是实在是架不住整个《西游记》剧组拍摄的过程中需要的演员数量众多,当时作为总导演的杨洁,对这些演员们的要求也颇高。

  经过层次的海选,使用了在未来看似不可能的经费,爸在当时几乎可以说是全国各地的表演精英,全都聚集在了整个《西游记》的拍摄团队之中。

  为咱们国内的观众们,带来了一部能够持续播放几十年,即便是到了21世纪重看,依旧是觉得不可多得的经典电视剧。

  因为咱们国人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让更多人拥有了文化的自信,也逐渐让很多年轻人开始了解到了咱们华夏民族的优秀历时,以及在这一条历史长河中,出现的各种神话角色。

  而这部《西游记》在1982年底的世博更是曾经引起过一次轰动。

  力压当时同期的所有电视节目,成为了绝对的手术冠军。

  以至于张家栋在为他们县罐头厂还有饮料厂,推广新产品,寻找合适的平台时。

  却完全没有记起来,此时的《西游记》剧组正在忙着拍摄整部剧集的后续剧情,他们整个剧组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在深山老林里进行拍摄的同时又保证整个剧组的伙食。

  要知道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们剧组的拍摄环境可是相当艰苦的。

  在拍到孙悟空大战黄风怪,消灭了整个洞府中的小妖精的时候,就是我们从山下带来的那些被用来当成血包的道具,也终于用光了。

  情急之下的特效小组没有办法,方便了他们整个拍摄营地的所有道具,最后只得硬着头皮翻出了一罐在当时市面上他们买的到的最便宜的番茄酱罐头来应急……

继续阅读:第404章 新的难题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回到1982白手起家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