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栋和史蒂夫下午的谈判是非常顺利的,而晚上的这一顿晚宴也是不遑多让。
史蒂夫在青岛本地的家并不在市区,而是位于崂山区附近的市郊,就是当时在青岛本地的洋人们经常聚居的别墅区。
早在80年代初的时候,随着咱们国内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推进,有大量的外伤和外籍工作人员纷纷来到了咱们的国内寻求合作。
有很多从外国友人像是史蒂夫这样,经常需要居住在咱们国内的情况,就产生了在当时国内购买房产的需求。
只不过那个时候咱们国内的房产分配大部分情况下,还是按照工龄和职称由企业自行安派的,主要还是以分房制为主。
由企业或者是企业跟当地共同出资开发,并没有所谓的专门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的商品房。
不过好在那个时候,咱们国内并没有限制这些外籍人士在国内买方的需求。
按照当时的规定,只要是洋人们拥有合法的护照,同时需要购买的住房,又满足当地的要求,就可以直接购买相应的房产。
有许多看好咱们国内房地产未来发展的洋人们,也纷纷在咱们国内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将许多好地段的房子纳入自己的名下。
而随着咱们国内的经济逐渐复苏,像是张家栋这样第1批下海的人手中也开始有了资金,对于个人住房的要求自然是也有了相应的提升。
尤其是对于这些市中心的繁荣地段的房产,更是供不应求。
早在80年代中期就出现了一波抢购浪潮,不光是让当地的房价一下子就实现了市场化的转变,更是让各地看到了房地产行业巨大的市场潜力。
在80年代初的时候,咱们国内的房地产行业还有没有出现供应过剩的情况。
正相反,因为长达几十年的由企业直接从地方拿地,然后再分配给企业员工的模式。
当时咱们国内大部分的公租房条件还非常有限,人均住房面积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城市,也只有不过十几平米。
这样的居住条件跟咱们国家大力发展经济,不断满足老百姓的物质需求,力争早日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还相去甚远。
土地财政不光是能够为各地带来源源不断的资金,同时还能大大的改善当时普通的老百姓们的居住条件,可以说在80年代末,国内大部分领域已经完全实现市场化的大背景下。
大力发展房地产行业是一举多得,最明智的举动。
可是房地产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尤其是以美元为代表的增量资金,否则单纯只依靠咱们国内自行印钞发钞来推动房地产发展,必然会造成巨大的通货膨胀,损害老百姓们的切身利益。
整个80年代,咱们国内的外汇储备还非常有限,不过这也难不到当时咱们的管理者。
既然是这些外国友人还是早就已经下海的商人,对于内地的房地产都有巨大的需求,当时的解决思路就干脆直接利用香港这个对外的招商渠道,直接引入了港资的开发商来拓展内地的房地产市场。
一下子就把原本举步维艰的房产市场盘活了,带来了咱们国内房地产行业长达三十多年的高歌猛进。
然而这些对于张家栋这个过来人来说都是题外话了,等到他们的车子停稳,张家栋下了车以后,看到了史蒂夫他们夫妇二人的房子,也不能不感叹道。
“史蒂夫先生,不得不说,你们夫妻二人的眼光真好,你们现在住的这套房子实在是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