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经历过80年代生活的人,肯定对那个时代,路上跑的汽车有很多印象。
那时候咱们国内的工业基础很弱,虽然通过引进技术和生产线的方式,再通过咱们国内技术专家和科研人员的改进仿制,在那个时代已经可以生产一些卡车、吉普车之类,国外几乎要淘汰的老车型了。
但是,在当时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普通人家庭都可以购买的小轿车,对,因为各种技术的限制和封锁,在咱们国内的生产制造还处于刚刚萌芽的阶段。
那时候像张家栋他们这样的小县城,基本上在路上还是见不到什么车的。
即便是当时的青岛市里,在街上跑的大部分还都是公交车这样的大车,也极少能看到小轿车。
早些时候如果是在六七十年代,国外还在制裁咱们国内的能源,对咱们国内的旅游和天然气进行禁运的时候,
因为大部分的石油和天然气都要优先供给给各种工业制造,和保障民生在大街上还经常可以看到头顶上背着一个大气包,通过这些气包对发动机进行供气的燃气公交车。
就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咱们国内却依旧没有放弃对自己自主研发的车辆进行研究。
很快,这些依靠燃气驱动,既不方便行驶,又不方便加气的公交车,对,当时咱们国内自主研发的电动汽车或者是有轨电车取代了。
这样的电动公交车,直到上世纪90年代的中期,还有许多城市中的某些线路可以看到。
在启动前,需要由开公交车的司机把用来输电的线路搭在架设在整条公交车线路上的电线上。
因为造型独特。在那个时代经常生活在城市里的老百姓们亲切的呼唤为“大辫子车”。
直到后来咱们国内拥有了自己的造车能力以后,依靠纯电驱动的大骗子车才终于逐渐被淘汰,换成了纯燃油驱动的公交车。
当然这些都已经是后话了,大型车辆的发展在咱们国内日新月异,也并不代表咱们的国家在当时对于小轿车的发展并不重视。
早在1960年初,咱们国内就已经开始通过拆解老式的吉普车,研发自己同类型的车辆了。
而曹县长的那辆专车,老式的北京212吉普。就是当时那个时代咱们国内通过拆解研究,再改进仿制出来的产物。
一经面试,就获得了大量来自各种国营单位和企业的订单。
虽然这款老式的北京212吉普,不光是方向盘不带助力,在驾驶的过程中对于司机的经验和体能都是考验,就连乘坐起来也根本谈不上舒服,内饰又极其简陋。
可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却是大部分国营单位能够拿得到出手的最好的车辆了。
而这一次从张家栋他们面前经过的那辆上海小轿车,不管是身份还是地位上就更不一样了。
其实早在五六十年代,咱们国内就有许多接待外宾的需求。
对于这些小轿车的进口也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只不过在那个时代,咱们国家与当时的前苏联走的比较近,西方发达国家作为咱们国内的进出口贸易,也还是处于封锁的状态。
想要从当时汽车工业非常发达的法国或者是德国、大漂亮引进当时最新款的小轿车,是根本不可能的。
而那个时候的前苏联老大哥对于咱们国家的态度,并不是完全的信任。
只愿意把他们联邦内淘汰的旧款汽车出口给咱们,像是当时在波兰生产的老拉达或者是伏特加这样,早在解放前就已经出现了的老车型。
还经常被他们以高价卖到咱们国内,从这一点其实就可以看出来当时的前苏联对于咱们国内的提防,以及他们口中所谓的同盟伙伴是多么的脆弱了。
既然咱们国内有强烈的需求,而且在当时汽车产业也属于一个朝阳产业,你说的霓虹国,就是靠着汽车产业才彻底从战后重新发展起来,甚至在80年代中期经济i追上了大漂亮的。
咱们国家到管理者肯定不可能让自己的技术被他们远远甩下。
当时的上海牌小轿车就是咱们国内第一款自主尝试仿制的车型,上海牌小轿车并不是叫这个名字,而是有一个更响当当的名字叫做凤凰牌。
当时上海牌小轿车到仿制对象,是一辆老式的奔驰220S,虽然这辆车在当时也并不是奔驰这个品牌最为先进的车型,可是却是那个时候咱们国内能够通过各种渠采购回国的最好的车辆了。
1958年咱们国内的技术条件。想要直接自己研发一条汽车生产线,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那时候上海牌儿小轿车的前身,凤凰牌汽车厂的技术工人们拿到这辆老奔驰以后,就临危受命,立刻把这辆车辆从头到尾每一个零件儿全都拆解了开来,并且逐一绘制了技术图纸,完全依靠当时技术工人们的手工加工,开始了最早的研制工作。
并且在几个月后到1959年初就已经完成了这辆车主要几个零部件,包括悬挂系统、牵引系统、传动、减速制动等等大型结构的自主制造。
虽然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咱们国内经历了一些大事让这款车的仿制工作暂时停滞了。
可是随着1963年,上海本地的轿车工业重启,还记得参与过这款车的研发过程的老技术工人们又被请回到厂里。整个汽车的生产线材终于第一次迎来了新生。
在当年就推出了由咱们国内这些技术工人们自主生产的第一辆上海牌小轿车,代号为sh760,使用了当时上海小轿车上自主生产的680Q型的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可以有90马力,可以说是咱们国内当时汽车产业最强技术的体现。
而这一款车刚刚面市,就立刻成为了咱们国内当时接待外宾的主要车型,后来在1972年的时候通过改进和技术升级对这款车型进行了减重改款,终于在1980年的时候,让这款车的产量突破了5000辆。
对咱们当时国内的汽车产业来说,可以说是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
而这样的生产状况也一直持续到了1985年。直到1991年的时候,随着第一批由国外品牌跟咱们国内联合投资的合资车生产线的引进,咱们国内的经济也迎来了铜杯,再也不需要这些依靠半手工制作的汽车生产线了,上海小轿车上才终于下线,结束了这款车型的生产。
当然,这些也都是后话了,现在的张家栋还处于八十年代初,在那个时代,即便是像他这样的卡车司机也属于不可多得的技术人才。
能够开小轿车的司机就更少了,在当时可以说能够摸到这些小轿车方向盘的基本上都是各地单位的专职司机。
以至于就算是没有郑秘书的提醒,不管是张家栋,还是他身边的杨洁导演看到了这个车队的到来,就立马意识到了这是有要人来访。
“郑秘书,你不是说曹县长那边跟你说,这次市里面把整个崂山疗养院都让给我们了么?怎么现在,还有市里的车来这儿送人疗养呢?”
结果,张家栋的话还没有说完,郑秘书就给了他一个大大的白眼。
“我说张家栋同志?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思跟我开玩笑,你也不看看这车的车牌号,这明明是咱们市里面的车,一看就知道是有领导来了呀!”
郑秘书心里着急,自然也没有时间跟张家栋把话都说清楚,不等增压泵完全反应过来,就直接一把拉过他的手,带着他往车队行驶的方向走去。
而此时,整个车队不知道是看到了张家栋和杨洁导演他们所在的位置,还是原本就是,也刚好就在他们面前不远的地方停稳了。
紧跟着,张家栋和郑秘书都还没有跑到车跟前呢,反倒是被他们疗养院的领导抢了先。
带着他们疗养院的其他服务人员们全都迎了出来,在这个车队的旁边列了一排。
这座疗养院的管理者,年纪大概40多岁,迈着小碎步,紧赶了几步就到了那辆刚停稳当的上海牌小轿车的跟前,主动伸出手去替村里面的人拉开了车门。
然后,就在在场的众人,包括张家栋在内的众人惊愕的目光中,一个让他有些熟悉的身影,终于出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是秦副市长?他怎么……”
作为这所疗养院的管理者,对肯定是提前接到了电话,才能如此早地做好了迎接的准备,比张家栋他们反映的速度也要快的多。
不等秦副市长开口,就立马殷勤地迎了上去。
“秦副市长,您看您突然到访,也没有早一些跟我们打招呼,我这实在是有些仓促了……”
“老杨啊,客气的话你就不用跟我说了,这次我也并不是过来找你的。”
听到秦副市长的话以后,这位姓杨的中年人脸上的表情明显就是一愣。
紧跟着,秦副市长也根本就没有和对方解释,直接把对方甩在了身后。大步流星地往张家栋还有杨洁导演他们几个人所在的方向走了过来。
“秦副市长,您怎么也来了?”
张家栋作为一个过来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怕见官儿,里即便是面对只在上一次他们自己合作社里面见过一面的大领导,也依旧可以做到收放自如。
“张家栋同志,这次的安排让你费心了,杨洁导演到咱们青岛市来取景拍摄,对于咱们青岛市旅游事业发展这么好的事情,我怎么能不亲自来看看,当面感谢一下杨洁导演呢?”
秦副市长一边说着,一边就亲切地来到了杨洁导演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