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苏锦绣吃了好几块儿之后,大娃才让二娃拿筷子吃饭。
一开始两个小孩儿都很拘谨,但很快就被美味吸引,敞开了肚皮吃的满嘴流油。
这是苏锦绣来到这个时代后第一次吃肉,她坚信未来会越来越好。
晚饭过后,苏锦绣从带回来的东西里翻出一小包鸡饲料,放在厨房里。
“以后你们干的活儿我验收之后都会给你们画正字,并且兑换相应的饲料,让你们喂鸡。”
这是苏锦绣早就想好的事情。
之前两个孩子在家里干活得到的鸡饲料都是吃剩的食物以及一些烂菜叶子,这些东西远不如鸡饲料的营养价值高。
想让鸡每天生蛋,还是需要给对应的食物吃才行。
这次还没等到大娃质问的眼神看向苏锦绣,对方就已经回了房间。
苏锦绣从做生意开始,每天都会记账,并且为明天去黑市买什么做详细的计划。
在她的记忆里个体户是迟早的事。而她目前要做的便是趁着村里和镇上还有信息差存在的时候赶紧积累第一笔资金,以此来发展更大的生意。
所以赚来的每一分钱她都用的很仔细。
大娃和二娃把厨房收拾好,又喂过鸡之后并排趴在房门的缝里偷看里面的情形。
“她到底要做什么?为什么要突然跑去做生意?”
二娃捂着滚圆的肚皮,满脑子想的都是肉香。
“想让我们过的好点儿呗。咱今天可都有肉吃了,说不定她还会给咱们买新衣裳。”
年岁小的孩子更容易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大娃生气的白了他一眼,猛的用力推开了房门。
“洗脚水我烧好了,你泡脚吗?”
苏锦绣握着手的笔一顿,眼神在两个孩子中间来回游走过了许久才说了声好。
等到大娃把洗脚水端进来时,苏锦绣已经收起了账本,舒服的倚在床上泡脚。
小孩子还是要教育的。
原主以为一味的顺从就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好,殊不知让自己先过得舒服才最重要。
苏锦绣觉得宁可让两个孩子吃苦,也不应该苦了自己。
“睡吧,明天我送你们去上学。”
打点好下周要带去学校的食物,苏锦绣打着哈欠上了床。
没有掌握时间工具的东西,苏锦绣依旧只能靠早睡早起来把控时间。
昨晚苏锦绣算好了今天去买各种生活用品,所以出门时并没有推着推车,只是双手插兜送两个孩子去学校。
在校门口碰见被打的鼻青脸肿,还要来送孩子的徐婉宁,苏锦绣只当没看见,转身就走。
她不明白这个人为什么对原主有那么大的敌意?但直觉告诉她应该离这个人远一点,以免惹上麻烦。
因为挨打眼睛都睁不开的徐婉宁并没有注意到苏锦绣,盯着两个孩子进了学校的门也就回了家。
村子里距离镇上步行要将近两个小时,饶是苏锦绣抄了近路到达食品站时,门口也已经围满了人。
“你们怎么都来的这么早?”
苏锦绣学着村里女人们的模样,双手插·进袖笼里,和旁边的人套近乎。
“想买东西可不就得来早点儿嘛。”旁边的大娘上下打量了苏锦绣一遍,“你打算买什么?”
“想买点儿日常的生活用品,调味品,要是能买上两斤肉就更好了。”
苏锦绣拘谨的笑了笑。“我这还是头一次到这边来,也不知道能不能买着。”
“你说的这些东西,食品站都有,但大多数都要票,你有吧?”
“尤其是肉,有票都不一定买得着。”
“我有肉票,至于其他的……”苏锦绣还真不清楚其他的票要去哪儿弄?
周围的人一看便知道她对这些事一点儿都不了解,最先和苏锦绣搭话的大娘眼神快速的扫过周围人,趁着大家不注意的时候,拉了拉她的袖子,半顷着身子靠近苏锦绣。
“糖票你要不要?”
苏锦绣眯了眯眼,同样快速看了一眼周围,确定没有人关注,这才点了点头。
两个人很快离开了人群,走到一旁的角落。
只见大娘从口袋里掏出一大把票据,在里面翻找。
苏锦绣第一次见识到了这个年代的各种票据。
大娘手里不仅有米面粮油的票,还有糖票,布票,盐票……
“都有什么票据?”苏锦绣好奇的张望,“我还想买些醋和酱油,要是还有其他的调味品我也想买一点儿。另外,你这布票能不能也卖我一些?”
苏锦绣试图在大娘,这里多买一些生活需要的东西。
如今凭票购买,她也不得不遵守。
“我这票可不便宜,你确定要吗?”大娘觑着苏锦绣,手里数票的动作停滞。
“那我只要糖票好了,下次若是还有需要我再来这儿找你。”苏锦绣想着自己还没有进去看过里面的情况,贸然买了一大堆票,万一不适合自己怎么办?
大娘眼神里闪过一丝轻蔑,但还是掏出了一斤糖票。
“一块。”
苏锦绣掏钱的动作一顿,完全没料到一斤糖票都要这么贵,但想着之后的事,还是咬了咬牙买了两张。
“叮叮叮!”
在一阵响铃声中食品站的大门打开了,无数的人往里涌。苏锦绣顺着人潮被挤了进去。
她站在食品站里,好奇的打量着周围的柜台。每个柜台里都站着一名营业员,而他们身后是高高的货架,随着一个个客户说出自己的需求,并把票和钱放在柜台上,营业员也跟着拿出相应的货物。
苏锦绣在里面看了一圈儿,不仅找到了卖肉的柜台,还找到了卖红糖的位置,用好不容易兑换来的票据购买了想要的东西后才挤得出来。
她把买来的东西装进框子里,用布盖好,便顺着路在镇上逛了起来。
之前每次来镇上都是为了推销自己买来的农副产品,没时间也没精力四处走走。但今天苏·静秀想把阵子的情况了解清楚,为以后的生活做准备。
镇子是这十里八乡最繁华热闹的地方,但也只有两条步行街用来买卖东西。这两条街上大多数的店都是国营,只有极少数是私人的。
苏锦绣一路走来见的最多的不是店铺,而是一些摆地摊儿的人,买的东西琳琅满目,但都没什么新意。
“市里最近可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