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徐婉宁的直接离开,苏锦绣的态度显然更让人满意。
李伟志一路送他们除了校门才回去,而眼看周围没了其他人的大娃紧张的抓住了二娃的手。
“今天真的是他们先骂我们,我和弟弟才动手的。”他害怕苏锦绣会在没人的时候找自己算账,低着头小心的解释。
“哦。”苏锦绣满不在乎的应了一声,脑子里想的却是回去要给两个孩子洗衣服的麻烦事。
她不是没试过让孩子自己洗衣服,但是冬天的衣服实在厚,两个孩子根本拧不了水。
“哎。”
提心吊胆的大娃想着苏锦绣曾经不费力的从自己手里拿走饭碗的举动就听见这声叹息,吓得快哭出来。
“我真的不是故意和人打架的。”
大娃是真的害怕,他听过的恶毒后妈的故事有一箩筐还多,现在已经无缝代入了。
苏锦绣不解的瞥了他一眼,“我又没说什么?你这么害怕做什么?难不成是刚才说了假话,做了亏心事?”
她的眼眸里有狐疑,目光看向一直在拉扯衣服的二娃。
“你来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被叫道的二娃抬头时脸上还有藏不住的委屈,此刻更是哭了起来。
“我的新衣裳破了,呜呜呜,好不容易有件新衣裳,呜呜呜...”
苏锦绣嘴角抽搐,看着二娃面露难色,“别哭了,衣服破了回去补补不就行了,再说了,你还有一件替换的,有什么好哭的。”
大娃捂住了二娃的嘴,“这次不是我们的错。”
“我也没说这次怪你们。”苏锦绣不耐烦的揉了揉被吵的不行的耳朵,“你们和周家的两个孩子都有错,但是以后不要这么冲动,有人说你们也没必要动手,可以去找老师。贸然和别人打架万一受了伤或者让别人受了伤都会难以收场。”
她不想在处理一次这样的事情了,等严骆回来,她离开这个家,他们俩爱咋咋的,但现在不行。
“你不生气?”
大娃不可置信的试探。
“有什么好生气的?”苏锦绣叹了口气,“村里的娃娃哪有不打架的?但是我还是要告诉你们别惹事,我可没时间天天处理这些。”
一路上三个人相顾无言,只能偶尔听见二娃的低声啜泣。
苏锦绣实在是不想管了,小孩子就是麻烦,这么个事耽误那么久。
回到家的苏锦绣饿的前胸贴后背,丢下一句自己换衣服写作业就匆匆去了厨房。
家里还有买来的土豆和之前腌制的咸肉,苏锦绣取了一些,一个锅焖米饭,一个锅炒菜,忙的热火朝天。
大娃从堂屋探出半个脑袋观察,摸不透苏锦绣的意思。
“哥,衣裳破了。”二娃拿着衣服嘴角下拉,一副要哭的架势。
“别哭,她在厨房做饭,你哭她说不定会过来骂人。以前外婆说的你不记得了吗?”
大娃把二娃拖回了房间,从柜子里翻找出针线。
以前他们的衣服破了是苏锦绣帮忙缝好,但是自从苏锦绣摔了之后就没有过了,大娃也不敢去找她,只好自己动手。
可没做过针线的小孩能缝出个什么好东西,只是勉强把口子合上,看着难看极了。
“哥,好难看。”二娃嫌弃的推开。
“再忍忍,等爸爸回来就好了。”大娃已经不再说等外婆来了,因为她好久没来了。
二娃瘪瘪嘴,裹着旧衣服去堂屋写作业,脸上依旧十分委屈。
大娃也想不出好办法,把衣服放在床上走了出去。
不知道过了多久,厨房传来苏锦绣喊吃饭的声音,两个孩子暂时收好作业去了厨房。
之前是在堂屋吃饭,但是随着天气变冷苏锦绣在厨房放了一张小桌子,饭菜不用等就能上桌吃饭。
眼看两个孩子都换了旧衣服的苏锦绣脸色没有变化,只招呼吃饭。
要不是大家生活在一个屋檐下,苏锦绣还真不想管孩子的事情。
她在这里也习惯了吃饭的时候只管自己吃饱,不在乎两个孩子吃了多少。反正她吃饱了就会去屋子里忙自己的事情,而两个孩子会通过干活换取鸡饲料去喂鸡。
这次她也一样,吃饱喝足端走了厨房里的炭盆,坐在堂屋里算账写宣传卡。
等两个孩子收拾完厨房喂完了鸡回来时苏锦绣正拿着他们弄脏的衣服咂嘴。
棉衣不能经常洗,但是今天这衣服实在是脏。
“大娃,你去端盆热水来,二娃,你去把肥皂拿来。”
苏锦绣打算用热毛巾擦擦,晚上就这炭盆,说不定能烤干。
很快,东西就摆在了苏锦绣的脚边,两个孩子被要求写未完成的作业,但眼睛惦记着苏锦绣的动作。
眼看着苏锦绣慢悠悠的把衣服上的鞋印擦掉,没责怪的意思大娃松了一口气。
“这是谁缝的?”苏锦绣看到了二娃衣服上的长蜈蚣,丑的想把眼睛闭上。
大娃的心立刻提了起来,
“我,我缝的,打架的时候被扯破了。”
苏锦绣摇了摇头,“那也不能缝成这样,太丑了。”
她去房间拿了针线,先用剪刀拆了线又重新缝好。
上辈子苏锦绣只会用针线缝一下松动的扣子,如今看着自己缝的几乎看不出针脚的衣服满意极了。
“我还是挺有天赋的,能把衣服缝的和新的一样。”
二娃高兴的凑过去,见衣服被缝好同样高兴,“苏锦绣,你可真厉害!”
苏锦绣眼睛一挤,露出不满,“你叫我什么?”
“苏阿姨。”二娃慌忙改口。
“这还差不多,”苏锦绣又把衣服检查了一遍,确定没问题这才把衣服搭在板凳上烤。
“烤干了你们明天还能继续穿,不行就穿新的,反正买来就是为了让你们换着穿的。”
一开始苏锦绣不管两个孩子的卫生问题,但是住在一个屋檐下,苏锦绣又实在膈应,只能要求他们每天刷牙,三天洗一次澡,洗一次头,如此才能相安无事。
大娃二娃自从打架事件之后安分了不少,每天回家的路上还会抓些没躲起来过冬的虫子和一些被遗落的谷物回去喂鸡。
他们的举动被村民们看在眼里,自然而然成了被表扬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