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娃不依不饶的盯着苏锦绣,护着弟弟的姿态做的十足。
“哥?”二娃感受到了两人之间的气氛变化,害怕的去拉扯大娃。
苏锦绣也慢慢明白了过来。
看来大娃这是在博关注,到底是小孩子,没了亲妈的照顾也会在心里希望有其他人真心的照拂。
“我没有不听你们说话,我是在想自己的事情。外面的生意的确是很重要,但是你两个也是重要的。你看我每次赚了钱都会给你们做好吃的,是不是?”
苏锦绣想的并不是对两个孩子多好,而是在严骆回来之前不想和两个孩子起太大的冲突,免得到最后麻烦。
大娃斜了眼锅里的饭菜,脸上的愠色松动了些。
二娃再一次拉了拉大娃的袖子,“哥,灶台里的火快没了,你快添柴。”
“嗯。”大娃就着台阶下来,猫着腰往灶台里添柴。
苏锦绣同样松了一口气,继续翻炒这锅里的菜。
眼看着孩子的脾气消散,苏锦绣松快了不少。
等两盘菜摆上桌,孩子们洗了手坐在桌边,苏锦绣给自己盛了碗饭,张罗这让他们吃饭。
但在吃饭的时候眼神在他们之间流连。
苏锦绣要开的是儿童服装店,眼前严骆的两个孩子岂不就是现成的服装模特?
这两个孩子在自己的养育下可比之前漂亮多了,脸上的蜡黄已经退了不少,又因为日日去学校呆着,手也比之前细腻了不少。
想到这里,苏锦绣轻轻咳嗽两声。
大娃和二娃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两道目光齐刷刷的落在苏锦绣的身上。
“我也事情想和你们说。”苏锦绣看两个孩子的注意力在自己的身上,放下已经空了的饭碗,打算和他们说说自己的安排。
“你要说什么?”大娃紧张了起来,拿着碗筷的手陡然握紧。
二娃不明所以,感受着奇怪的氛围。
“你们两个也该知道我在外面是做什么。”苏锦绣想着昨天村里的人才在家里搞了那么一出,但是自己从来没给他们解释过,也难怪大娃会紧张。
这次不如和他们解释一下,顺便提一下以后让他们做模特的事情。
大娃放下了碗筷,看起来很是重视苏锦绣即将要说的事情。
只有二娃不舍得放下碗筷,甚至加快了吃饭的速度。
苏锦绣扫了他们一眼,啧了啧,“我之前的确是在外面做买进卖出的鸡鸭肉蛋的生意,但是这些生意我已经在脱手了,前几天村里的那些人说的那些男人都是我合作的对象。”
她往旁边靠了靠,找了个舒服的姿势,“那些人和你们认识的余壮是熟人,我也是因为这个缘故才和他们搭上了线。我得照顾你们两个所以打算开个店,以后尽量早点回来。”
大娃没想到苏锦绣的话转的这么快,眼睛微微瞪大,“你开店做什么?”
“卖衣服。”苏锦绣指了指他们身上穿的衣服,“年前带你们去市里买衣服的事情还记得吧,我打算开个店买你们这个年级的孩子穿的衣服。开个店就有了固定的工作时间,你们也不必担心家里没人了。”
苏锦绣说的简单,但是大娃却不这么想。
大娃重新端起碗,“你还是先把店开起来再说吧。”
“我已经在看铺面了,要不了多久我就会有自己的店。”
苏锦绣感受到了大娃对自己的不屑,不大高兴的反驳,说完起身就走,留下两个孩子在桌边继续吃饭。
她倒不是讨厌大娃的态度而是有些事不需要让两个孩子知道。
离开了厨房的苏锦绣回了房间,用毛巾把手擦了又擦才拿出从花姐那里拿来的图纸,仔细研究。
从里面挑选了一番后把看的上的两间铺子的图纸放在一边,其他的则是收好放在盒子里。
她选的两间铺子一间在南,一间在北,唯一的相似处是他们的面积和构造。
这两间铺子都有前后门,方便她 照顾卖衣服和卖肉蛋的生意。
现在就等着明天去实地看看铺子的情况,选一个合适的签合同把房子租下来。
苏锦绣十分满意的将东西都收好,正打算出去打水洗漱,就看见两个孩子从外面走进来还端着给她的洗脚水。
“洗脚。”
大娃硬邦邦的把盆放下,眼睛偏向一边。
二娃大着胆子盯着苏锦绣,他和大娃在厨房商量了好久,觉得暂时不能和苏锦绣硬来,所有的事情要等到爸爸回来之后在决定。
孩子到底是孩子,对于苏锦绣所说的开店没有概念但是对于村里人所说的红杏出墙却有些理解。
苏锦绣开店接触的人肯定不少,以后会怎么样谁也说不准。
“哟?”苏锦绣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这段时间她可是让他们知道什么是该做的。
在她看来,小孩子就是这样,虽然会有些赌气但是还是会为了眼前的生活暂时学乖。
“你们也去洗漱吧,明个还要去上学。”苏锦绣朝着他们摆摆手,不打算让他们继续做事。
两个孩子跑的很快,等苏锦绣洗完脚准备睡觉时他们才回来躺好。
晚上的日子总是很平静,苏锦绣躺在床上想着明天要做的事情很快就睡了过去。
杨家宝看着熄灭的灯狠狠地啐了一口。
村长为了让他配合道歉许了好处,但是他还是不服气,心里憋着让苏锦绣吃亏的坏水。
毫不不知情的苏锦绣梦里全是未来的好日子。
徐婉宁却没她这么舒服,大晚上还在院子里洗衣服。
这几天周泉都在外面做生意,周母对待这个儿媳妇越发肆无忌惮,今天更是故意让她晚上洗衣服,原因不过是在吃饭的时候徐婉宁多说了几句话。
摸黑洗衣服的徐婉宁咬着后槽牙安慰自己再忍忍。
上辈子过完年没多久严骆的死讯就传了回来,严家败落的时候周家已经发迹了,按照徐婉宁的推算应该是在这个时候周泉有了搬离村子的资本,又因为当时的自己忙着和樊翠花争家产,这才没注意到周泉家的情况,要不然上辈子也不至于在自己快死的时候才知道苏锦绣过的日子那么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