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伯凝视着眼前那座粮食堆积如山的仓库,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喜悦。
只见小李饵在那堆颗粒饱满、色泽诱人的上等大豆上嬉戏,其活泼之态为这丰收的景象更添了几分生动。
而周遭那金黄色的稻谷,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更是让季伯的笑容愈发灿烂。
随着青龙、蓝衣两寨的家眷及多年累积的财富一同到来的,除了那璀璨的金银珠贝,最令季伯心花怒放的莫过于这满仓的粮食。
尽管他的系统空间广阔,所储粮食亦不在少数,但深知资源有限,不可挥霍。
连日来,上千人的消耗使得库存渐趋紧张,而今新粮的及时补充,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让他怎能不欢喜。
季伯轻轻抱起正肆意抛洒大豆的小奶团子李饵,语重心长地告诫道:
“可不能浪费粮食哟。”
言罢,他将略带不满的小奶团子李饵安置于柔软的丝绸堆中,小李饵的怒气瞬间烟消云散,转而在丝绸的海洋中欢快地翻滚,幼嫩的笑声回荡在仓库之中。
季伯则细心地将散落的大豆一一拾起,将它们放回谷仑,在他眼中,这些圆润饱满的大豆,其价值远超世间任何珍珠。
随着两寨家眷的加入,季伯麾下已汇聚了两万余众,虽以老幼妇孺居多,却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他们或许无法承担繁重的劳作,但在养鸡养鸭、织布纺麻等轻体力活动中,仍能发挥重要作用。
望着仓库内充盈的粮食,季伯胸中豪情万丈。这些粮食,足以支撑两万人一年的口粮。
待到明年春暖花开时,两万余众齐心协力,开垦荒地,播种希望。
届时,不说季伯有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即便是传统的水稻、大豆,亦能确保所有人的温饱。
更兼鸡鸭鱼鹅、猪狗牛羊等家禽家畜的养殖,提供的肉食,未来即便是供养十万之众,亦非难事。
季伯越想越兴奋,不禁开怀大笑,小李饵见状,也跟着咯咯地笑了起来,两人的笑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希望。
东南的雨季一旦拉开序幕,犹如苍穹化身为一个无垠的水库,暴雨绵绵,连绵不绝,有时甚至缠绵悱恻,持续月余之久。
然而,对于季伯而言,他的运气似乎颇为不俗。
这场倾盆大雨仅肆虐了四日,随后,天际渐渐披上了一层阴霾,预示着雨水的脚步即将放缓。
此刻,大地仿佛披上了一层银色的绸缎,积水四处蔓延,低洼之处更是汇聚成了一片片晶莹的小湖泊。
幸运的是,季伯在建造居所时,独具慧眼地选择了半山腰这一风水宝地,并且在规划地基之时,便深谋远虑地将排水系统纳入蓝图之中,提前布局了完善的排水设施。
正是这份周密的准备,使得季伯与村民们的生活并未因这场连绵的雨季而遭受丝毫侵扰。
随着雨丝渐细,季伯迅速集结众人,离开了村寨。
一部分人继续前往砖瓦窑,辛勤地烧制着建筑材料;而另一部分人则紧随季伯的脚步,来到了一个大湖的上游。
这大湖,原是沼泽一片,却因雨季的慷慨馈赠,又有一条大河注入而汇聚的堰塞湖,如今已蔚为壮观。
抵达上游后,只见大河因雨季的滋养而水量激增,波涛汹涌,犹如一头被激怒的巨龙,在山谷间肆意奔腾。
然而,季伯与众人今日便是要挑战这头“怒龙”,将其驯服于股掌之间。
他们齐心协力,将一块块巨石、一根根巨木投入河中,构建起一道坚固的堤坝,迫使大河改变流向,乖乖地汇入他们事先挖掘好的新河道之中。
当大河终于驯服,沿着新的轨迹流淌时,众人无不欢呼雀跃,连季伯的脸上也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之情。
原来,这条大河下方的湖泊乃是一个危机四伏的堰塞湖,若任由大河继续向其注水,堰塞湖终将不堪重负,引发决堤之祸。
届时,虽然位于半山腰的村寨或许能幸免于难,但山下村寨中众人辛勤修建的道路与砖瓦窑却将毁于一旦。
正是出于这份深切的忧虑与责任感,季伯才毅然决然地带领众人前来,以智慧与勇气,成功地让大河改道而行。
随着大河的蜿蜒改道,河水悄然退却,原本隐匿的河道渐渐显露其真容。
众人,包括季伯在内,皆迅速响应,纷纷操起锄头与铲子,跃入河道之中,以满腔的热情与汗水,将泥土一一清理,使之重焕生机。
随后,他们齐心协力,搬运来巨石与水泥,共同构筑起一座坚不可摧的石头大坝。
在数千人众志成城的努力下,大坝迅速拔地而起,竣工之时,众人欢呼雀跃,庆祝这一壮举的完成。
然而,季伯并未沉浸于这片刻的喜悦之中。
大坝竣工后,他安排众人继续忙碌,自己却独自前往堰塞湖,以审视其现状。
只见堰塞湖虽未完全消散,但已褪去了初时的汹涌,湖面逐渐归于宁静。
目睹此景,季伯心中稍感宽慰,随即施展轻功,飘然至另一处关键之地——大河改道后水流的归宿,一处位于两座山谷间的幽深峡谷。
此处,季伯他们早已未雨绸缪,于峡谷下方筑起了巍峨的堤坝。
如今,河水被这道坚实的屏障所阻,正缓缓充盈整个峡谷,恰如季伯所构想的那般。
峡谷之内,山石嶙峋,四周人迹罕至,正是建造水库的理想之地。
季伯心中已有了盘算,他计划将这片原本荒芜的峡谷,改造成一个生机勃勃的养殖场。
待水流引入,不仅可养殖鸭鹅等水禽,更能在水库中放养鱼虾,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如此一来,这片曾经的荒地,便摇身一变,成为了造福一方的宝地,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一举多得的壮举。
站在已初具规模的水库前,季伯凝视着那稳固如初的大堤坝,它正坚韧地抵御着水流的冲击。
见此情景,季伯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
在返回的路上,季伯再次驻足于堰塞湖旁,只见水位已明显下降。
望着这片广袤的水域,季伯也不打算浪费。
他打算待湖水完全退去后,将这片土地开垦为稻田,专种水稻。
毕竟,河水带来的淤泥富含养分,定能让水稻茁壮成长,迎来丰收的喜悦。
想到这里,季伯的心情愈发舒畅,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片金黄的稻田在微风中摇曳生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