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方骑兵奋不顾身、激烈交锋之际,双方的主力部队也迎来了正面的碰撞。
二十万“炮灰”在炮火的洗礼下,尽管数万人不幸陨落,但仍有十数万之众,如同汹涌的潮水,势不可挡地冲向季伯的雄师。
双方之间的距离,不过几十步之遥,彼此的面容在硝烟中若隐若现,清晰可辨。
季伯大军的最前沿,三百名重甲营的勇士,面若寒霜,目光如炬,冷静地注视着那如潮水般汹涌而来的敌人,他们身形如磐石般稳固,毫无惧色。
就在这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一阵震耳欲聋的轰鸣骤然响起,无数鸡蛋大小的鹅卵石如同密集的雨点,自后方疾驰而出,狠狠地砸向几十步开外的杨思远大军,顿时,其阵中一片混乱,人仰马翻,哀鸿遍野。
季伯曾深思熟虑,面对两倍于己的敌军,如何能以十万之众扭转乾坤。
他深知,火力压制乃是上策,但遗憾的是,尽管他倾尽全力,也只勉强凑出了几千门火炮,而那更为先进、威力更大的火枪,对他而言,更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既然枪炮不足,他便将目光投向了古老的弓弩。
然而,弓虽易得,弩却难求,没有充足的工匠与材料,根本无法大量制造。
无奈之下,他只能退而求其次,打算制造大量强弓。
但即便是弓,其制造过程也颇为复杂,要想在短时间内制造出大量的弓,对现在的他来说,同样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更为棘手的是箭矢的问题。
制造一,两支箭矢或许不难,但要确保几万支、几十万支箭矢规格统一、质量相同,这绝非易事。
更何况,弓箭手的培养也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想让上万名新兵在短时间内都成为百步穿杨的高手,简直是天方夜谭。
然而,季伯并未因此而气馁。
他灵机一动,想起了草原上牧人常用的投石索“乌朵”。
这种武器制作简单,成本低廉,且威力不俗。
于是,他立即下令后方加紧赶制,并亲自指导新兵们学习使用。
如今看来,这一决策果然收到了奇效,投石索在战场上大放异彩,为季伯大军赢得了宝贵的胜利。
季伯新所招募的数万辅兵,若言其堪比久战沙场的老练士卒,实乃戏言耳。
诚然,历经数月之密集操练,他们外表上已初具军容,然究其本质,仍不脱稚嫩之态,犹如华而不实的花拳绣腿。
真正的战士,必经战火洗礼,生死考验,方能百炼成钢。
然而,让他们投掷石块还是没有问题的,此数万青壮,个个体魄强健,辅以“乌朵”这种利器,所投之石,威力不可小觑。
杨思远麾下那些未披甲胄、未戴兜鍪的“炮灰”们,一旦遭此石击,轻则筋骨受损,血肉模糊;重则头颅破裂,当场毙命,更有甚者,不幸者脑浆迸溅,惨不忍睹。
目睹此景,“炮灰”们初时的狂热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恐惧的再度侵袭。
他们心中皆生退意,欲寻生路而逃。正当众人踟蹰不前之际,后方号角骤响,犹如天籁之音,瞬间点燃了“炮灰”们的希望之火。
他们欣喜若狂,纷纷向两侧散去,为后方杨思远麾下的精锐之师让出了一条宽敞大道。
在杨思远的麾下真正的精锐,十万余名饱经沙场的老兵,他们内心的战意早已如烈焰般熊熊燃烧,难以遏制。
此刻,敌我双方的大军对峙,距离不过咫尺之间,一个迅猛的冲锋便能将战场局势瞬间改写。
于是,那些原本作为消耗品的“炮灰”士兵,在此刻的战局中已显得微不足道,杨思远的心腹将领果断下令,让这些已无大用的士兵让开道路,为真正的决战腾出空间。
随着“炮灰”们的迅速撤离,一条宽广的通道赫然显现。紧接着,杨思远的精锐之师,如同猛虎下山般发起了冲锋。
这些精锐士兵,不同于“炮灰”们的穷酸,几乎人人身披铠甲,尽管铠甲的样式各异,皮甲、布甲混杂其间,但每一副铠甲都为他们提供了一定的防护能力。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他们还配备了坚固的盾牌,士兵们一手高举盾牌护住要害,一手紧握长枪,十万人马步调一致,犹如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汹涌澎湃地向前推进,其势之猛,犹如狂风巨浪席卷而来。
面对杨思远精锐部队的猛烈攻势,季伯一方并未退缩,他们投掷的石块如雨点般落在敌军的盾牌和铠甲上,发出阵阵沉闷的声响,却难以穿透那层层的防御。
而在季伯战阵的最前沿,三百名重甲步卒却如同磐石般屹立不动,他们的身影在战火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坚毅。
当双方的距离缩短至仅余三十余步时,重甲营的先锋孟石头突然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
“蹲!”
随着这一声令下,三百名重甲步卒瞬间半蹲下去,仿佛大地都为之一震。
也露出了身后蓄势待发的刀盾兵。
而就在这一刹那之间,他们身后蓄势待发的刀盾军露出了锋利的獠牙。
一万五千名刀盾兵,排列得整整齐齐,他们手中的破甲短矛闪烁着寒光,如同死神的镰刀一般,等待着收割生命的时刻。
随着重甲步兵的蹲下,刀盾兵们迅速向前助跑两步,随后奋力将手中的短矛投射而出。
这特制的破甲短矛,在三十步的距离内展现出了惊人的穿透力,它们如同筷子插入豆腐般轻松自如地穿透了敌军的铠甲和肉体,瞬间将杨思远的精锐部队成片地击倒在地。
还未等敌军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第二波破甲矛又已呼啸而至,再次将一片甲士送入了死亡的深渊。
杨思远的亲信乃是久经沙场的老兵,他瞬间反应过来,高声喝道:
“御!”
所有兵士如条件反射一般,迅速将盾牌举至胸前,以此护住身躯。
就在这时,第三波短矛来袭,虽说短矛穿过了盾牌,但力量已被大大消耗,即便破甲矛再如何锋利,此刻也难以破甲了。
见此情形,杨思远的亲信当机立断,发起冲锋,欲要赶在季伯一方的下一轮石头与短矛到来之前,冲入敌阵。
而孟石头见此状况,亦是大喝一声,所有重甲步兵闻声而起,抄起斩马刀,朝着杨思远的军队猛冲过去。
其后,刀盾军也紧握着武器,紧紧跟随,向着敌人奋勇冲击,一场血腥惨烈的战争就此正式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