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院出身于将作司,原本的将作司作为皇家专用生产机构,规模也是挺大的。这一个制造出,都有单独的院子。
虽然有些残破,但好歹也是门面。
在门楼旁边,一个钢制的板子钉在墙上,上边轧出两半。一边写着最低进入权限,一边是图画说明。
大明的文盲率虽然没清朝那么低,但识字的也不能一抓一大把。由于这个加工处最低是九级权限,有些九级权限的工匠不识字。因此特意用图画标注。
“莫要搞些虚的。”苏白摆摆手,省的这负责人又客气半天。这里不是工部,自家地方说话就随意了许多。
负责人倒也乐得自家大人这么干脆利落,径直在前带路,穿过几个查验门。就来到一个防护地密不透风的内院。
这个印钞机,苏白设置的权限是六级。饶是这个生产处负责人,也是临时提升权限,才全程负责搞定这个的。
周谦安排的生产工匠,倒是没什么权限提升,主要生产出来的都是滚轴,不明白原理也不会泄密。
主要负责安装的,是院子里的这几个“学生工匠”。
“老师!”
“老师!”
六人见是苏白,齐齐上前行礼。其中甚至还有两个已然花甲之年。
“免礼了,看看机械如何。”
苏白抬了抬手道。
这六个工匠,是当初协助搞印钞实验的几人。自然被苏白拉高权限,设置在五级人员。限制人身自由,又给了高福利待遇。最后还心软认他们做学生。
六人没再废话,转身开始启动机械。
苏白则是转身去别院,里边有准备好的棉花浆,纤维已经被破壁了。苏白上手用碱和石蕊试纸调整,检测出样品的酸碱函数变化。
最后确定出数值,称重好,一股脑倒进去。
而外边,手动鼓风机的声音一长一短地传荡,火炭预热着滚轴。其中一人把控着温度。
苏白出门招招手,就有两人赶忙去把纸浆抬出来。用滤网捞出控水放在机器后端待用。有转身回去,按笔记调配油墨。
好在用量都不大。纸浆也就十多斤,油墨预计用不了一斤。这还是算上润机损耗的。
这台四联立柜式印钞机,像极了一个大四方块。四个柜子紧紧扣在一起,末端是一个投料口,人可以踩着台阶将控水后的纸浆倒入进去。
中间的机柜,靠后的是黑白水印机柜,将碾压后的纸浆再次通过凹凸不平的雕版碾压一番,印出密度不均的纸面,也就是黑水银和白水印。
靠前的那一台,是纸张净面碾压机柜。水印碾压后,会进入这个滚轴中绕圈前行。也就是从直行变成往下拐弯,然后再直行,再往上拐弯,再归位直行,进入头端联合机组。
整个过程好似一个“口”字去掉上边一横。两个下降上升的竖直方向,都是S型的弯道。
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双面下降纸浆,在夹心层两侧都能先后均匀的裹上一层含胶纸浆。也是整个机器最大的机柜,用轴量仅次于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