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言这人,年纪虽然略大,但是苏白对他传授的东西,却是能一个个都吸收了。
不管学习速度如何,首先学习态度可以。其次动手实验能力也很不错。
就比如现在在科学厅实验室。
这里本来是计划给学生讲课的时候,同时以实物来演示,顺便让学生自己动手,这样更有利于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常规概念。
重力、浮力、摩擦力,热胀冷缩,杠杆效应,滑轮组。这些只有实验才是最好的教学。
特别是压强!生活中很少会发现的。
“大人,您当初问我的问题,我觉得我应该是想明白了。”陈言恭敬地施了一个学生礼,丝毫没有在意苏白年纪。
“哦?这些就是你的答案?”苏白目光饶有兴致地扫过实验室的一堆器材,这些有一部分是他做的,而桌子上一堆明显是陈言做的。
苏白心里十分欣慰,其实他压根就没指望陈言能做这么好,当初给他留下几个问题,也只是一时兴起。
没成想陈言竟然一直在研究。
“大人,那第一个问题,我大概有思路,我之后也不断的实验,似乎是发现了其中原理。”陈言挠挠头道。“大人您看,这是我的实验报告。”
苏白给他留下的第一个问题,其实也是最难的。
【为何这铁料百锻时,会次次变轻?少的东西是何物,为何它在铁料里就是铁,少了它就是钢?“为何到最终铁料怎么锻打都不会再轻,是否还有方法让它更轻?”】
苏白看到这题目不由嘴角一抽。这陈言,可真是把他原话一个字不漏给记下了。
其实也确实如此,当初在见识到苏白的三炉炼钢后,陈言就对苏白的一言一行都极为关注。
这个问题陈言想的很痛苦,他明明就看到答案了,但是他就是不知道其中过程。
苏白提供的三炉炼钢术,最后一炉,是铁水转动,往里边吹入空气,然后就省去了百锻的过程,直接成钢。
陈言不是傻子,自然明白是吹入空气的原因。可为何吹入空气就能让铁变钢,百锻应该也是一样的道理,反复折叠接触空气。
少了什么呢,陈言跟着苏白的方向,实在找不到合理的思绪,在不知多少次的假设中,最终极为大胆又合理地做出了假设:
【空气中有物,无名,余窃称之为“生气”】
并以此,提出了一系列的假设实验以及推理。
其实苏白看到“生气”的时候,心中就一咯噔,该不会是自己想的氧气吧?
于是苏白急忙继续看下去,那是越看越心惊!越看越胆颤!
【木柴燃烧,有则成烬,无则成炭。石墨燃烧,有则成灰,无则成“焦炭”。灰烬者,世间加热变化该有之果态也,曰“该常态”,此变化之律。
盖生气不足之故,而成天缺生气者,热则夺生气遵守变化之律,以往“该常态”。
木炭燃时,鼓风而大热大亮,风小时可晕杀畜。焦炭燃时,同鼓风却暗热,非强风不亮不大热,弱风时可杀畜。此二者同时同风燃烧,结论有异,实乃距化“该常态”所用生气量有差。焦炭最暴。
至此,余所假设,生气者,该常态之定律,一切全应。
精铁之矿,“该常态”脆弱,同鼓风之量而炼。木炭融之化铁,气不害畜。并未见怪。而焦炭融之则化钢,气可杀畜。甚怪。
何怪?因同量焦炭同鼓风时,却不可杀畜。生气岂能空少乎?
故此而断之:
钢较之铁,铁较之矿,皆应少一物,其物遇生气如盐化于水,随之而去。方解此问。
盖古法锻打亦是如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