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番操作,即使还是有误差,但也相对现在小了不少!以后就是点毫米级别的误差了!
刷刷刷,苏白在随身的笔记本上记录着想法,手速飞快。
“果然,人就是差个顿悟。”刚写完,苏白就不禁感慨。
“呵呵呵,能有所成,便是最好。”薛祥笑眯眯的说道。对于苏白想到了什么,他刚才瞥了一眼苏白写的东西。
全是符号和公式,压根看不懂。感觉就是问了,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清楚的。
“今日不虚此行,对了,刚才说到大气压的应用。”苏白乐呵呵道。“其实主要特性就是,这水管,往上提,最高可以被压到十米多高,恩,也就是三丈一尺左右。”
标准大气压下,水柱能被压到10。339米高。
“至于怎么利用这种特性,就不是一个学术问题了,非我不愿说,而是科学院也在研究着呢。工部人才济济,将来还需多多互相交流哈。”
苏白打了个哈哈将这个话题揭过去。说出大气压的效果其实就够了,他也没骗薛祥,科学院确实没有专门往这方面研究。
毕竟人手不够,现在研究的都是些实用性的项目。大气压强这种方向。苏白也默认将其放到科学院招收学子之后。
薛祥听到三丈一尺的数据,当即就意识到这是个值得研究的东西。
虽然没有应用方法,但工部大匠知道这个数值,想来做出些新东西,也就是个时间问题!
“呵呵呵,苏副院谦虚了,还是工部得仰仗科学院啊。”
……
之后,苏白跟着那人,一并观览着虞衡司的度量衡制。
总而言之,除了这个水漏计时还算有参考性。别的长度计时,容量计算,重量等等,对苏白来说没什么有价值的。
像长度计时,很不严谨。虽然有好几个办法,但都受误差影响。举个栗子。
某种意义上,还真叫举个栗子。其中一个长度计量方式为,排粟法。
将定量的粟米,一个个紧紧挨着,一字排开。这个长度就是一尺……
还有一千二百粟为一龠(音同月),十龠一合,十合一升,十升一斗。
苏白估算了一下,且不说粟米含水量,单就本身的饱满度就是一大误差。只能说这样的办法,确实是这个时代最好的。
“苏副院是准备做怎样精细的度量衡,这些都看不到眼里?”
薛祥不见喜怒的沉吟道。看完这么多,苏白的表现尽落眼底,他自然看得出苏白没看上这些方法。
“薛大人,还请莫要怪罪,科学院所需度量衡精度,最起码得压在一丝的误差中。两部所用进制不同,并无轻视之意。”
苏白赔笑道,刚才确实有点不知礼数了。
毕竟跑到人家度量衡部门,扬言自己要做新的度量衡,看完还一脸嫌弃。
薛祥没发作,开始时看着东宫面子。后来就是纯粹的个人素质了。
“一丝?”见苏白这么大方的赔礼,薛祥倒也不好再说什么,权当是苏白和匠人们一样,一到专业就忘乎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