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朝会。
苏白困了吧唧的赶到奉天殿,看了看站位,抽身插队到内阁那里。
“苏学士,来来,这里。”刘复仁轻声喊了苏白,指了指身旁。苏白顺势挪过去。
“刘学士好精神啊,近来安好?”苏白拱手低声客气道,眸光瞥了一眼旁边的监察御史,好在没有搭理自己的意思。
“帝将至,噤声唏。”刘复仁点点头,伸手示意。眸光也瞥向监察御史。
苏白点点头,没再出声。
奉天殿上,禁止交谈。不过老朱没到的话,倒是也不会太严格。
苏白从刚才刘复仁的手势里看懂了些意思,今天老朱怕是要大发雷霆的。
文渊阁,这是老朱打天下时就设立的,意为招揽天下有识之士,作为辅助,也是内阁的原型。
虽然苏白也担任了文渊阁学士职位,但显然不合格。老朱召见他商谈国策要事的次数,半只手都能数过来。还都是科学院方面的。
相比之下,刘复仁同样作为内阁学士,与老朱商谈的次数更多。方面更广。对一些一手消息自然也更准确。
因此在刘复仁暗示后,苏白顿时就打起十二分精神,一扫困倦。眸光观察着奉天殿上的各个团体。
不过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察觉有些不一样。
言官之流,督察院与六科,今日扎堆了在一块。
六部五寺,虽然站位和之前一样,但隐隐发现有些不同部门的,似乎是在交谈什么。这群人大多是浙东集团的。
而且,人数不对,少了几个。
……
没一会儿,老朱和太子到了,众臣称拜,平身启奏。
苏白一看到老朱的脸色,神情平淡,嘴角还带着一股不知意味的笑意。心中一咯噔。
老朱生大气了啊。
看似心情大好,但只要观察过老朱就知道,谁信谁完蛋。
果不其然,当五寺人员按流程先汇报些小事时,老朱就有些不耐烦的出言打断了。
“今日且不论别的,咱这儿有个奏报,你们给咱分析分析。”
“给他们读读。”
说着,老朱将龙椅旁的一封奏报拿起,扔给一边的老太监。
老太监接过后,立定展开,朗声宣告。
“扬州府粮仓失火……太平府、镇国府、官仓空缺……”
总而言之,苏白听到最后,面无表情的扫视一眼那群浙东文官。
这种奏报,苏白听出是锦衣卫才有的格式。满满的都是信息,不发表个人看法,纯粹汇报。
应天府周围各府,扬州,镇江,太平,宁国,滁州,常州各府,不是查出官仓亏空,就是官仓失火……
上次朝会定下,今后拟定推行一条鞭法与皇家粮行。
而更早时候,苏白就提议过整治扬州,用官仓粮以商治商,压低粮价。
这都需要清查调用官仓粮食。不管是推行一条鞭法还是整治扬州粮行,首先要行动的,都是成立皇家粮行并储备粮食。
苏白知道粮仓会出事,从正史可见一斑,但也没想到,这才洪武十四年,这群文官集团的人,胆子就敢这么大!
什么火烧粮仓,死无对证。畏罪自杀,各种手段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