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不错!咱最恨那些灾年哄抬物价的商人,就近而言,扬州这些年,那帮子人,丰年低价收购,灾年高价出手,盘剥百姓,不当人子!”
想起扬州的事,老朱就气不打一处来!
不管他出台什么政令管理,也杀了不少,可那些人,总是没多久就又冒头。
杀了一批又来一批,刚开始还挺听话,可要不了几天,就管不住自己的手了。
悄默默压低粮价,慢慢试探,气人的很。
苏白心中思索,他倒是有个办法。就是不太符合当下的生产力。
阉割改造一番也不是不行。就是不知道老朱舍不舍得这张脸了。
“苏白!搁那想啥呢!”老朱声音忽然在耳边炸响,吓得苏白猛地回神。
无奈的撇了撇嘴。
“回陛下,臣在想破局之法。”
哦?
朱元璋饶有兴致的看向苏白,心中不禁一乐。
他知道苏白脑袋里后世知识的参考价值有多大,自然也乐得让苏白出谋划策。
“那想好了给咱说说,这问题解决了重重有赏。”
一旁朱标看着苏白不禁点头。
听了这么久,对苏白的评价,已拉的更高了。
但从这份眼光而言,几句言语间,给人拨云见日之感。
只是。。
这其中,百官瓜葛,可是少不了啊。
苏白见朱标神情有意,心中自然也明白是怎么回事。
自古以来,官商勾结都少不了。那群商人背后,少不了朝堂公卿的影子。
但,那又如何呢?
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痒。
“陛下,当以商治商!”苏白拱手道。
当然了,虽说不愁不痒,但有个人分摊总归是好的。还是得拉皇家下水。
“以商治商?怎么说?”
“商人有句话,同行是冤家,正如权谋一道,他等本就互相猜忌互相竞争,面对外力,小了,则团结一致,排挤敌方,若是外力够大,则大难临头各自飞。商人无义嘛。”
“因此,若是此时扬州成立一家,大明皇家储备粮行。不再勒令市价,而是直接出手。宣告全府县百姓,今年粮价几何。”
“届时,不管其他粮商如何压价,皇家储备粮行价格不动,官府配合,百姓自然知道给谁。”
“而到了荒年灾年,则底价,甚至原价出售。面对一国之力,臣相信,那些粮商,扛不住多久。”
“此后各地都可如此,分而化之,直至全国。”
“有汉朝义仓的意思。”老朱细细咂摸道。身为帝皇,历史不可不读,老朱这点自然明白,也做的很好。
“不,虽说运行起来差不多,但其中有大差别。”苏白继续说道。
“大明皇家储备粮行,对百姓而言,靠的是您的信用。且矛头针对的,是囤积居奇的粮商。得利的是百姓。”
“而汉朝义仓,那毫无信用可言,针对的是百姓,得利的看似是百姓,但实则是豪强。”
“在社会粮食生产总量没有太大变化时,粮食本质上其实是在各家手中转移罢了。”
“大明皇家粮行,本质上是在将天下‘听话的’粮草聚集,‘不听话’的,杀了分给百姓。以皇家名义,在粮食一行,划下标准。商人得利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