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苏白,”太子忽然想到了什么,转而说道。
“之前朝中空印一案,孤思索了许久,都没有什么解决方案,你那里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殿下是说,路途损耗怎么规范?”苏白接声,心中大概将现在的条件罗列。
历史上有办法,但是也要考虑实际情况,现在的大明手工业发展很弱,商业流通性并不高。
“或许,可以尝试一下。”苏白试探性说道。
“不妨说来听听。”
苏白沉吟一番,将记忆中的张居正改革过了一遍,整理措辞。
“殿下,百年后,工商业发展,手工业繁荣,百姓从商从工居多。朝廷由此在赋税上推行一条鞭法。”
“所谓一条鞭法,就是将所有税粮、布匹等不利于运输的,一律折算为银子。这样地方送春税、秋税,路途损耗便解决了。”
朱标眸光一亮,但转而就意识到问题。
“银子再多,朝廷无粮怎可。再说,这各地粮价不同,高地相差甚至五成,这如何商定粮价折银。”
不过,朱标也听出这个政策的前提。
“或许真需要工商业的发展才行吧,百姓从商从工能养活一家。”
“殿下,其实不一定要等手工业发展,当下大明可不是那个大明,这一条鞭法也不是完全不可行。”苏白看向朱标,脑袋内该缕清的都缕清了。
“若是配合国营皇有的大明皇家粮行呢?”
“将皇家粮行设立到县一级,每到征收税务时,就提前旗下再分出临时的乡一级。皇家定价,收购百姓手中粮食,这是纯商业模式下,与户部互不干扰的方法。”
“如此,户部收到银子,粮食则都在各地的皇家粮行,届时只需要再皇家粮行上安排人时注意点就行,这商行不比朝廷,他可不需要什么权力。”
“诸如假公济私、贪污受贿等,都可最大限度的杜绝。流任制也好,异地也罢,就是基层直升临时任职也行,小吏选拔尽可折腾。”
“监察机制,一用皇亲宗室,二用百姓。但凡有三人联名上报,一律拿下查明。”
“如此,一条鞭法可推行。”
一系列方案说完,苏白端起茶杯饮下一口。
又和太子详细地讲解了一番其中利害。
一条鞭法和国营皇有相结合,是眼下最实际的推行方式。
既能保全税收稳定,又能同步推行皇家粮行,相辅相成。
而且,皇家粮行,并非是行政部门,而是一个商业机构。对于人员任用,权力分配,调遣罢权,监督体系,并不像朝廷百官那么严谨。
有才无才,认识字就行。拉个账房七八伙计,就能成立一个乡的皇家粮行。
权力?没有权力。搞清楚,是在收购粮食,谁不欠谁,花钱买粮,顶多在粮食质量上把控一下。但是,既然都推行了,科学院不可能不给出标准测算方式。
堆积密度,一升的墩实重量。一升扬风后杂质总重……
这些都是测验粮食质量的标准,下边官吏按规定执行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