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道化三路
苏申陌离2021-02-17 19:351,367

  感悟还在继续,沈马也并没有放松警惕,继续对道进行感悟。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让民众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权,那么说明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威严”才算到了。

  要做到这样,不要逼迫人民不得安居,不要阻塞人民谋生的道路。只有不压迫人民,人民才不厌恶统治者。

  因此,有道的圣人有自己的主张,但绝不自以为是;有自己的人格尊严,但绝不妄自尊大。

  行事鲁莽,无所顾忌就会招来杀身之祸,而勇于柔弱处世就可以自保。

  这两种方式,一种有益,一种有害。

  上天所厌恶的,有谁知道是什么缘故呢?

  自然的法则是,无需争夺却能够取胜,不用言语却能做好回应,无需召唤自然而来,安然散漫之间就能做好谋划。

  天就像一张广大无边的网一样,看似稀疏却从不会有所遗漏。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生长得时候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后身体就变得僵硬。万物草木初生时是柔弱的,死后是枯槁的。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一类。

  因此,用兵逞强就会遭到灭亡,树木强大了就会遭到砍伐摧折。凡是强大的,总是处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于上位。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其不欲见贤。

  自然的规律,就像张弓射箭。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

  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是减少那些不足的,来供养给那些发而有余的人。

  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得道的人才可以做到。

  因此圣人帮助了万物而不凭仗它们,居功而不自傲,并且他也不愿张扬自己的美德和才能。

  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了,然而穿透坚硬岩石的力量没有能够比得过它的,也没有能够代替得了它的。

  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

  所以有道的圣人这样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能成为国家的君主。

  承担全国的祸灾,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

  正面的话好像在反说一样。

  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却并不使用;

  使人民重视死亡,而不向远方迁徙;

  虽然有船只车辆,却不必坐它;

  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布阵打仗;

  使人民回复到远古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之中。

  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快乐。

  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真实的言词不华美,华美的言词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他尽力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继续阅读:第一百七十八章 终于化道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神马般的大学生活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