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淮河一直是南北大地的分界线,自古以来,关于秦岭的传说很多,而在淮河之上,更是有千帆竞过,只是淮河水流湍急,大船稀少,在淮河两岸还有不少的渔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淮河自太白山起源,潜流如崖,行径数百里,最后于徽州正阳关汇聚成奔腾大河,淮河也承载了华夏大地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在两岸更是衍生出独有的淮河号子,随着时代发展,岁月变迁,淮河号子逐渐稀少起来。
七十二水归正阳,天下南北由此分。
此时的正阳淮河之上,竟然有人在唱着淮河号子,数艘渔船漂浮于淮河水面之上,其中一艘渔船,古色古香,上面还有乌篷,一名中年男子身着蓑衣,手持钓竿,矗立于渔船船头,在其旁边,还有一壶烧酒。
一人一船一酒,端的是十分惬意,也引得不少游客连连侧目,有人甚至还拿起相机拍照,不想错过这等景色。
或许是周围聚集的人太多了,这中年男子眉头一皱,鱼竿从水中扬起,划过一抹弧度,在船尾轻轻一点,整个小船随波逐流,速度极快,迅速消失在河流尽头。
数分钟之后,渔船出现在一处人少船少的地方,这里多是一些本土的渔船,游客倒是少了许多。
见到中年男子前来,一名老渔夫笑道。
“老黑头,你这渔船倒是玄奥的紧啊,竟然不用划桨,就能自己动,要不然还是听了那位大人的算了,一百万啊,啧啧,要是我是你,早把渔船给卖了,然后给我儿子娶个媳妇儿,再把家里的房子给换了,换个大房子。”
“真不知道你这老黑头到底怎么想的,一百万都够吃一辈子的了,还非得不卖,那位大人也奇怪,来过一次之后就不见了踪影,机会已经错过了啊,太可惜了。”
岸边这老渔夫一边收网一边对着中年男子说道,而后又是摇头叹气,看着中年男子的渔船眼里面闪过一丝贪婪神色。
这可价值一百万啊!
他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这段时间,正阳关渡江滩关于这个老黑头也是传的有鼻子有眼的,老渔夫也亲眼见过,就是这不起眼的小木船,竟然可以无风自动,也可以不用划桨,只需要轻轻在船尾一点,木船就自己动了。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也不会相信在这个世界上竟然有如此神奇的渔船。
就在前几天,有一位大老板听说了这艘船,也是废了不少劲来到这里,当场就出了一百万想要买老黑头的渔船,可惜被老黑头给拒绝了。
后来听说那大老板有些生气,叫了不少人,想要动手,最后就没了动静,大老板还有那些人全部都消失了,仿佛从来没出现过一样。
其他人也就当是大老板没买成,就走了。
“其实,你见过他们的。”
中年男子淡淡说道,看着淮河那平静的水面,眼神幽深。
“老黑头,我们要过河,帮忙过来一趟!”
就在老渔夫眼巴巴的看着老黑头那艘渔船时候,一声粗犷的声音在岸边响起,紧接着,几个大汉就大大咧咧的站在岸边,对着老黑头喊道,每个人身上都萦绕着酒气,看样子是一群酒鬼。
“李大牛!”
看到这群大汉,老渔夫脸色不由得变了,领头这魁梧大汉他也认识,村里面有名的恶霸,从小就胡作非为,仗着有当村长的老爹,一向横行霸道惯了,本想着长大就变好了,结果长大之后越发的嚣张,聚集了村里面几个游手好闲的混混,就开始收起了保护费。
他脸色微微一变,连忙收起渔网,急匆匆回了家,要是等这帮人酒醒了,看到他要收他保护费可就糟了。
看这帮人的动作,老渔夫就知道多半是这李大牛看上了老黑头的渔船,前几天的事情传的沸沸扬扬,大家都知道老黑头这艘渔船是宝贝,李大牛当然不想放过。
一百万啊,整个村子所有人家里加起来都没这么多钱!
“你们要过河?要上我的船?”中年男子站起身,怀抱鱼竿。
“少废话,不然你爷爷在岸边吹风呢,赶紧过来!”李大牛十分不耐烦的说道。
“嗯。”老黑头不咸不淡的应了一句,鱼竿在船尾一点,整艘船便朝着岸边快速挪动过来。
几个大汉也歪歪扭扭的上了船。
他的船,不是这么好上的。
等到所有人都上来,老黑头鱼竿再次在船尾一点,一幕奇异的事情发生了。
只见这沐川竟然缓缓开始往对岸游去,速度不缓不急,老黑头也没有其他的动作,仿佛这船是在自己动一般,颇为神奇。
不一会儿,便来到淮河的正中央。
此时的木船,缓缓停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