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光跪在地上,心中也猜不准自己这父皇到底要做什么。
他不是向来不喜欢自己吗,又为什么突然找她,难道是觉得她在京城麻烦了?
可她什么都没有做,让她就这样离开京城未免也有些太无情了吧。
“子衿,你到朕的身边来。”景和帝看着面前这个同皇后长相有五分相似的女儿,心里一软。
他好像从来都没有正式自己这个女儿。
如今出了这么多的事情,他膝下本就子嗣单薄,倒是格外看重自己这些孩子了。
宜光挑眉,但也没有太多的质疑,而是径直走到了景和帝的身侧,看着他斑白的两鬓,眸光微凉。
“父皇,您今日找儿臣,可是有什么事情?”
她直接开门见山,平日里景和帝就算有事都不找她,今日又为什么突然大变心性。
宜光了解自己这个父亲,自然知道他可能是有事要说。
“没事,只是朕觉得从来都没有和你们这些做儿女的好好谈谈,阿若之所以会变成那样也是因为朕疏于管教吧。”
景和帝叹息一声。
他也确实有些不关心自己的这些儿女了。
从前他觉得,宜光就同她母亲一样,性子软绵,不争不抢的,一门心思都放在傅家那小子身上。
可经历了这些,他才发觉,宜光身上竟然有几分自己的年轻时候的狠劲。
这些儿女没有人像他,偏偏宜光是最像的。
从前是他忽略了她。
“父皇何必怎么说呢,您是九五之尊,贵人事忙,疏忽管教那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宜光咬着牙,语气有些阴阳。
现在才知道自己疏忽了?
可是已经晚了。
就好比泼出去的水,没有办法收回了。
“朕知道你在怪朕,怪朕疏忽了你的母后,所以才会导致你母后死的如此悲凉,朕反思多日,也觉得自己错了。”
这话从景和帝的口中说出,几乎让宜光觉得震惊。
他一个堂堂九五之尊,竟然说自己错了?!
他哪里错了,他只不过就是后悔了,后悔当时轻信了祁玉,所以如今朝堂才会是这样盘根错杂的局面。
他更后悔当时为什么要偏爱淑妃,让她在后宫掌权,这才会害死母后,让众人都明白他作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的失职。
但他现在说这些,早就来不及了。
“事情既然已经发生,父皇又何必耿耿于怀,对于母后来讲,离开这个皇宫是她最想要做的事情,她临死之前,也没有什么遗愿,所以父皇不必放在心上。”
宜光这话说的有些狠。
她就是在告诉景和帝,母后离开他那就相当于提早享福。
“看来俞琬心中,还是恨朕的。”景和帝叹息一声,眸光深沉。
再加上他那斑白的两鬓,他看起来整个人都比之前憔悴了不少。
所以景和帝在这里说这些又有什么用。
事已至此,何必在这里惺惺作态的悔恨。
是怕宜光恨他?
“所以父皇今日找儿臣过来,就是为了感念这些的吗,如果是因为这个父皇倒是不必如此。”宜光皱着眼眉,不想听他继续在这里感慨。
“不是,朕是想过问一下你的意见,过段时间崔公就要返京,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同他一起回去,日后你想要回宫,朕也会按照嫡公主的礼仪再接待你。”
景和帝所言更是让宜光震惊。
所以,他这是要放自己走?!
到底是真的想开了,还是觉得愧对自己的母后所以才会如此。
“父皇这是想让我离开京城?”宜光挑眉,再一次反问。
“是,你母后膝下只有你一个孩子,她说过,如果你从小就在崔氏长大,肯定要比现在开朗的多,她生病之前,唯一恳求过朕的事情就是把你送到扬州城去,不过那个时候,朕拒绝了。”
景和帝现在后悔了。
如果当时他同意了,现在心里是不是还可以少一些对崔俞琬的愧疚呢。
宜光冷笑,轻轻扶额。
她说父皇怎么想开了呢,原来还是因为他自己做错了事情。
哪怕那个时候母后都那样恳求他了,可他还是把自己困在了这四方天地之中。
母后是个好面子的人,同父皇在一起没有情爱生活了这么多年,都不曾低头过。
却为了她向父皇求和,甚至还被拒绝。
她这样的人,还真就是太善良了。
“原来还有这样一段过往啊,不过父皇,您也不必把这件事情太放在心里,我不会离开京城的。”宜光的目光直视景和帝,义正言辞的说道。
她怎么会走。
还有很多人和事她都没有解决,她怎么会轻易离开。
“所以这件事情,儿臣直接拒绝,儿臣在这宫中生活了十多年,已经习惯了,扬州城的日子,儿臣过不惯。”
宜光跪了下来,一本正经的解释。
“你当真不愿意离开?”
景和帝皱着眼眉,不可置信的问道。
“儿臣不愿意。”
她怎么能走呢,如果自己走了,那就意味着之前做的那些努力就都功亏一篑了。
所以她才不会走。
就算要离开,那也要等一切都尘埃落定之后再说离开之事。
“也罢,你既不愿,那朕就不勉强你了,也是,这宫中剩下的公主也就只有你同和儿两个人了,若是你也走了,到时候那些大臣难免会说一些难听的话。”
景和帝思索的并不是宜光留在京城是否开心,而是宜光走了之后的影响。
看来她还真的是了解自己这个父皇。
“那儿臣就先告退了,不过……”她似乎想到了什么,又转身停顿了下来。
今天既然已经来了,那她不妨把流民之事也处理了。
“不过流民之事,儿臣倒是有些考量。”
提到这,景和帝的眼眸一亮。
若是换做平常,他肯定也会觉得,宜光能够想出来什么好主意。
但今时不同往日,她已经不是从前那个不问世事的小女孩了,之前她处理那些事情更是雷厉风行,这倒是让景和帝对宜光刮目相看。
“你说说,关于流民之事,你是如何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