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红何在?”叶老太爷不禁好奇这个秋红是谁,大家竟异口同声地指认她。
“回老太爷,奴婢在此。”秋红恭敬又害怕地回道。
“是你传的浑话吗?”叶老太爷瞧着秋红,心里想,是个好的,眼神干净,只不过气度还是不够从容,也难为她了,毕竟只是一个丫鬟而已。
“回老太爷,奴婢冤枉的很,我一向就只跟屋子里的姐妹玩。轻易从来不出门,也不惹是非,何就至于传了这该死的浑话呢!”秋红内心冤枉,不免语气有点激动。
“你们可全都听见秋红说了那些个浑话?”
“是!”众人齐齐指认秋红。
“那是何时,她穿着什么衣裳,又在哪里?”叶老太爷抓住时机连连发问。
“那是花灯会后的第二天,秋红她就穿着……今天的衣裳,在我家小姐的院外说的,正好二小姐屋里的媳妇婆子找我家小姐有事。”四小姐屋里的晓烟倒是胆子不小又兼口齿伶俐。
“不可能,花灯会后,我因落水大病一场,从来都是秋红照顾我,日夜不休。一直到我病好,她才出了院子。她担心我至极,哪有心思传是非!
况且今天她穿的衣服,是我这两天才赏给她的,这布料可是太子给的,才送过来不久。不可能花灯会第二天,秋红就能穿上身!”
嘉馨心里也是气极,没想到这府里人竟如此颠倒黑白,激愤之下便一口气说了这许多话。
晓烟也傻眼了,她哪里记得秋红有什么衣裳。以为她也像自己一样寒酸,碰到一个小气的主子,一季也就赏给自己一身主子穿旧的衣服。
此时,她自知大难临头,连忙跪地磕头道“老太爷饶命!许是我记错了!”
这倒是个好丫头,把所有过错都记在了自己身上。
其他人心里感激,面上纷纷只管做出一副“你这丫头撒谎害死人”的模样。连连说自己根本没有听到秋红造谣,全是晓烟在传话胡说。
晓烟到底年纪小,不防众人全都落井下石,一时不忿,也攀咬起来。一会说这个蛊惑自己撒谎,一会说那个才是造谣始作俑者,场面真是乱成一团。
这个晓烟也不怎么样,可没有自己的主子聪明,这个嘉琳调教下人有点失败呀!
这次她的丫鬟肯定是要折了的,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呀!
“把这些人全都给我拖下去,打上十个板子,年纪尚幼的,发还本家,什么也不许她带。年纪大的,卖发了吧!”
老太爷听着头痛,一声令下,就决定了许多人的命运。
叶老太爷多有见地的一个人,他知道这里面估计嘉琳作怪的多,嘉淑的屋里人想必是被她蛊惑了。说不定嘉淑还蒙在鼓里呢!
但是她毕竟是府上的小姐,老太爷轻轻地放过了她,只是严惩了底下跑腿的人,希望她能有所收敛。
唉,真是便宜她了,嘉馨心想。
打手和家丁在众人的哭天喊地中,把她们拖了下去。
“夫人为了此事,想必也是心烦意乱,不得安宁。这段时间,就好好在凝晖堂静养吧!大夫人管家不善。四小姐年纪尚幼,三夫人作为母亲,却不管好自己女儿屋里的人,只知袖手旁观。
都不是管家人选,这个家还是让老二媳妇当吧!至于,嘉琳,她年纪太小,也怪不得她,把她的丫鬟全部换一遍吧,省的受刁奴的蛊惑。”
老太爷轻描淡写地说道让全府都震动的大事。
“老爷,你怎可如此对待我!”老夫人想生气,却又不敢再多几句抱怨,毕竟是她的失察。
老太爷整顿内务的目的已经达到,便遂愿地走了,走前温和地对嘉馨说:“馨儿,今天可是委屈你了,跟祖父一块出去吧。”
嘉馨甜甜地道:“只要祖母不生孙儿的气,我便不委屈。”
老太爷摸摸她的头道“好孩子”,便牵着她一块走了。
第二天,嘉淑听到了昨天在凝晖堂发生的事,去四小姐嘉琳屋里好一顿闹,说她小小年纪,蛇蝎心肠,竟不知跟谁学的如此下作手段。害了自己屋里丫鬟不说,还想拉着三妹妹受罚,让她们两个生分了。
只把四小姐这个面上的小可怜,欺负的眼泪汪汪的。
练束竟好像就在场一般,那画面描述起来可真是生动,听得嘉馨解气极了。
到了赴太子约那日,嘉馨特意认真梳洗打扮了一番,一改往日的随意。
“自从小姐大病一场醒来后,都好久没有打扮得这么认真了,小姐这么好看,就该穿得漂漂亮亮、华华丽丽的。”李妈妈一边感叹道。
“我知道妈妈疼我,想想妈妈好久都没有给我做拿手的茯苓夹饼和豌豆黄了,我可是馋极了。”嘉馨做出一副她自己都做呕的小孩子撒娇的模样。
“我的小姐哦,但凡你想吃的,老奴哪有不依的,妈妈就不跟着你去了书斋,等你回来吃妈妈做的热乎乎的糕点。”
看着李妈妈一脸的慈祥,嘉馨真想说一句“您真会演”。
也不知月容说得那些浑话,李妈妈有没有传出去一二句,想来应该没有。
这种积年的老妈妈,最是精明不过了,怎么会自己沾得一手腥呢!
她要是真说了,那昨天的事,可善了不了!作为主子,嘉馨头一个就跑不掉。
只不过,她们为什么要害秋红呢?难道是想把她屋里得用的人都搞费?
罢了,也是想多了,既然李妈妈没有做蠢事,也就算了。
耶斯,现在就调开了李妈妈,这样嘉馨也不用担心,到了书斋还要找借口再支走她。
提前半个时辰到了书斋,上了二楼明显太子还没有到。
闲来无事,嘉馨逛书之兴便大发,这古代闺秀平时除非是别人下帖子,轻易是不肯出门。趁太子还没来,抓紧时间,多找几本好书看。
“叶府大小姐,原来也爱看这本《西窗幽记》吗?”
“这本书乃是前朝著名隐士柳长卿所写,这是他在西窗下对人生的感悟,读来满口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