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小说>历史>大唐:悟性逆天,你才八岁就成了帝师?>目录
第二百八十七章 长孙无忌:这两个孩子,把“陛下……陛下怎么把李彦给背到肩头了!”
长孙无忌不敢置信。
但等他仔细看了好一会儿,才终于确定,自己没有看错。
这确实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大殿中,那些没有参与打赌的臣子,也都默默看着这场景。
不知道该如何评价。
李世民似乎也察觉到了他们的眼神。
故意让他们都看清楚之后。
才将李彦放下,拉着他走到一旁。
然后才坐回龙椅。
“诸位大臣,你们都平身吧。”
“来人,那些工匠应该已经到了殿外。”
“你们去将他们带进来。”
大臣们听到皇帝的话,如蒙大赦,赶忙起身,重新分成几排,站到一旁。
主动让开大殿中间的位置,留给即将进来的工匠。
不过等他们退开之后,却发现两旁的同僚,都一脸呆愣。
默默地看向一个方向。
他们顺着眼光看去,见他们都盯着李彦。
心中不由好奇。
“你们这都看什么呢?”
被问到话的人,一阵摇头。
“哎,你没有亲眼看见,肯定不会相信……”
“算了,等一会儿朝会结束之后,我再跟你细说吧。”
问话那人,见他吞吞吐吐,一头雾水。
但他们才刚刚在大殿打赌,被皇帝抓包。
陛下虽然没有追究,但这错误肯定被记在心里。
所以他们这时候,也不好再细问,生怕殿前失仪,被陛下发现。
到时两罪并罚,他们可承受不住。
大臣最前头。
长孙无忌看着身旁的李彦,眼神中依旧满是惊讶。
房玄龄和杜如晦见状,轻轻拍了拍他的后背。
“长孙,你发什么呆呢?”
房玄龄思索一阵,以为自己想明白了原因,试探性问道:“莫非你派人做实验时,那个什么流水线,还真是十分离谱?”
“不过就算如此,也不过是李彦这小子,又立下一个大功,这半年多来,咱们还见得少了?你也不用这么惊讶嘛!”
长孙无忌欲言又止,最后只好苦笑一下。
“我可不是因为这个啊!”
他心里叹气,同时又生出一丝庆幸。
“幸好,幸好,我早早和李彦消除了矛盾。”
“不然太子的位置,就不是不稳的事情了。”
“不过即便如此,我得再找个机会,跟李彦加深一下感情。”
想到这里,他才终于松一口气,转过头来,看着走进大殿的工匠。
其他大臣这时,也都看了过去。
他们刚才既然为此打赌,除了小赌怡情,更是因为他们本就对此好奇。
现在能亲眼得见,哪里肯移开目光。
靠着外侧的大臣,甚至干脆踮起脚尖,希望看得更清楚一些。
只见工匠们走进来之后,先是冲着李世民行了大礼。
然后也手足无措的站到一旁。
他们虽然是被皇帝召唤进来,知道其中缘由。
但一次上殿,上有皇帝坐镇,周围有一帮大臣强势围观,倒是让他们也有些心里没底。
生怕一个失误,操作不当,在大唐君臣面前出丑。
李世民见状,也知道了他们的心思。
对于这些工匠,他和颜悦色,笑着挥手道:“诸位匠人为我大唐打造兵器,既有苦劳,也有功劳。”
“今日进宫面圣,也不必如此拘束。”
“只需按着平日操作,用心打造兵器就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算出一些小失误,朕也可以理解。”
见皇帝如此平易近人,为首的工匠感激涕零。
“陛下放心,我们一定不会出错的。”
李世民见状,轻轻点头,对着兵部尚书使了个眼色。
兵部尚书立刻小跑出来,冲着工匠们吩咐起来。
把他们分为两队,一队仍用原来的方法,另一队则采用那个什么流水线。
李彦看到这里,打了个哈欠,毫无兴趣。
这场景,他在朔州城时,已经看过一回。
再看一次,自然没有什么兴致。
而长孙无忌见状,却悄悄凑了过去。
在李彦耳边,小声问道:“李彦大人,您似乎兴致不高啊。”
李彦点头。
“不管怎么看下去,反正都是流水线赢,哪里有什么可看的。”
长孙无忌故意摇头:“这也未必吧。”
“用在其他方面,这流水线倒确实不错,不过放在打造兵器上,说不定就没有那么好用了。”
李彦一翻白眼:“怎么,长孙大人,你这是不信我?”
长孙无忌连连摆手:“我可没有这个意思啊。”
“那你是什么意思?”
长孙无忌说道:“我的意思……要不这样吧,若是这流水线真的有大用,提升效果明显,我便请李彦大人再次过府一叙。”
“我再好好招待您一次。”
“另外,还有礼物奉上。”
李彦听完,眼前一亮:“好啊,咱们说定了!”
长孙无忌听到这话,终于松了口气。
“可算是找到机会,再请李彦一次了。”
他更收到朔州太守奏报,就知道这流水线非同小可。
早就派人做足了实验,发现这流水线,不仅是打造农具,或者其他器具。
就是放在兵器上,也一样好用。
所以他给李世民进言献策时,才那么胸有成竹。
这时他对李彦说的话,当然不是出自真心。
而是主动扔个话茬,要给李彦送礼。
长孙无忌心中叹气。
“哎,什么时候,本官讨好人,也要低三下气了。”
他再次偷偷看了李彦一眼,不停摇头。
“全大唐,也就是李彦了。”
“哦,不对,我这么讨好李彦,全是因为我那倒霉外甥,太子李承乾。”
“这么说来,全大唐居然是两个孩子,让本官牵肠挂肚,低服做小了。”
长孙无忌嘴角,露出苦笑。
而这时,殿中那些大臣,则是另一副表情。
他们睁大眼睛,认真看着大殿中央的情况。
只见工匠们分成两组之后,各自开始操作。
其中流水线一组,一开始还不太熟练,速度很慢,甚至忙中出错。
毁坏了不少小零件。
不少大臣心中一乐:“还是老手法管用!”
他们偷眼打量,正在和长孙无忌说话的李彦,偷偷摇头。
“李彦大人这次,还是闹出个笑话,这流水线,也不行啊。”
但没过多久,他们就再也笑不出来。
只见流水线这一队,在熟练之后,速度逐渐快了起来,损耗也降低许多。
随着时间临近,两方最后的产量,居然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