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小说>历史>大唐:悟性逆天,你才八岁就成了帝师?>目录
第66章 天翻地覆慨而慷本来,不少百姓心中,还有些担忧。
生怕真的冲破郑家,会被当做造反。
但听见李彦这话,却立刻没有了后顾之忧。
天塌下来,自有高个顶着。
李彦身形虽然不高,但却是李世民钦点的状元。
比起普通百姓,那可是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既然县尊都这么说了,我等岂能再畏缩不前?”
不少青年百姓,心头火热,也冲到郑家面前。
开始冲击院墙。
从附近的商户之中,找来梯子,要翻进去。
郑家之中。
郑老爷听见外边的动静。
心中一跳:
“这些泥腿子,难道真的不怕死,要造反了?”
他一拍大腿。
“反了!反了!”
“来人,速速过来,守住大门和院墙,万万不可让他们冲进来!”
只是他话音落下后,却应者寥寥。
原来,大多数家丁,已经听了他的命令,去捉拿管家了。
留守在院墙上,大门后的家丁,只有一小半。
他们抵挡要翻墙进来的百姓,已经十分费力。
哪里还有工夫,去迎合郑老爷。
郑老爷见状,怒从心头起。
“怎么,你们也要造反了?”
“本老爷说话,你们都当做没听见?!”
不少家丁,听到这话,心头委屈。
我们没工夫说话,是为了守住院墙。
郑老爷怎么还骂起我们来了?
家丁之中,有个毛头小子。
他平日受到管家不少照顾。
见管家触怒了老爷,恐怕要翻车,心中本就很不安。
生怕事后被牵连。
到时候,若是被赶出郑家,那还是小事。
但若是被郑老爷好好地“奖赏一番”,落下残疾,那就麻烦了。
现在,他听见郑老爷说话不着调。
干脆心一横。
算了,伸头也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
不如过一过嘴瘾,到时候就算被郑老爷处置,也不算吃亏。
李大状元刚才那句诗说得好。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他回头骂道:“老爷,你这话说的,难道不亏心吗?”
“我们在院墙上,为了保护你的身家性命,在这里玩命。”
“你却躲在院子里,开始骂我们,这是什么道理?”
郑老爷已经不知多久,没有被人当面顶撞过。
没想到今日,竟然接连吃瘪。
尤其是现在,竟然被自己的下人顶撞。
他心中的怒火,猛地升腾起来。
双目赤红。
“快来人,把这小子给我捉去,好好地赏赐!”
郑老爷身旁,还有清醒的人。
他赶忙劝说到:
“老爷,现在外边的刁民,正在一个劲的猛冲。”
“咱们要守住院墙,这会儿可正是关键时刻。”
“现在把那个小家丁拿下,可真不是时候。”
“不如让他戴罪立功,先把刁民们拦下再说。”
郑老爷回过头来,死死盯着说话那人。
“你这话什么意思?”
“莫非是在说,本老爷是个赏罚不分的人吗?”
那人连连摆手:“小人不敢。”
“哼,不敢就好。”
“你速速去把那小子捉走。”
郑老爷鼻子一横,冷哼一声,继续说道:
“这院墙能否守住,跟墙上那群废物,又有什么关系?”
“我这院墙,是我家父子几代人苦心经营,才建造起来,堪称固若金汤。”
“前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义军风起云涌,都没有攻破我家这宅子。”
“现在门外这群乌合之众,又能奈我何?”
“就是把墙上的家丁都捉了,也不会有事!”
这话声音不小,院墙上的家丁们听了,心态都崩了。
好家伙,我们在这里替你玩命,你就是这么看我们的?
郑家的家丁之中,虽然几乎全都干过坏事。
但坏事和坏事之间,总还有差距。
有些人主动欺行霸市,搜刮钱财,讨好郑老爷。
有些人,纯粹就是仗着有人撑腰,吃饭不给钱,占些小便宜。
前者讨好了老爷,自然更得老爷的喜爱,掂轻怕重。
这会儿,早就下了院墙,去捉管家了。
而留在院墙上的,就是那些平日没有做过大坏事的。
这些家丁对视一眼。
心中都升起了同样的念头:“算了,不如放水,让百姓们冲进来。”
“咱们倒要看看,到了那时,郑老爷还有没有这么硬气。”
心中这么一动,手上拦下百姓的力道,就收了不少。
尤其是那个破罐破摔的家丁。
刚才的时候,他心里其实还有一丝害怕。
生怕周围这些家丁,先一步把他绑了。
到时候他跑都来不及。
但等他看见,周围的家丁,都开始放水摸鱼之后。
干脆把心一横。
一把撕下身上,郑家家丁的衣服。
反手伸出,拉起一个百姓,把他带到院墙之上。
那百姓也哈哈大笑
“好兄弟,你早该如此了。咱们才是一边的!”
院墙上其他家丁见状,直接一哄而散。
“守不住了,该撤了。”
更是有机灵的家丁,也有样学样,撕下身上的家丁服装,跳反到百姓一方。
等百姓占了院墙,翻身入院,再去进攻院门。
守在门后的家丁,被两面夹击,自然抵挡不住。
只是片刻的工夫,大门就被打开。
百姓一阵欢呼,冲进了郑府。
郑老爷见状,颤抖起来。
大吼大叫。
“你们要干什么?”
“你们知不知道,你们已经犯了国法!”
为首的持剑壮汉,听见郑老爷这话,冷笑一声。
“郑老爷,你欺男霸女的时候,怎么想不起国法?”
“你放任衙役,从百姓身上刮地皮的时候,怎么没想起国法?”
“今日我们惹到你头上,你倒是想起国法来了!”
百姓一拥而上,对他拳打脚踢。
见打得差不多了。
那持剑壮汉才轻轻挥手。
“算了,把他直接打死了,倒也麻烦。”
“还是先捆起来,送给李彦大人发落吧。”
郑家之外。
苏婉枝见百姓冲了进去,于是赶着马车,来到李彦身旁。
看着百姓的背影。
苏婉枝叹了口气,对李彦问道:“你看这场景,像不像墙倒众人推?”
李彦微微摇头。
“我看,这场景好得很。”
苏婉枝不解。
李彦回过身去,对苏婉枝说道:
“娘子,是否记得,孟子曾说过,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这郑老爷从想着要靠院墙,来做自家的靠山那一天开始,就早晚有这么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