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小说>历史>大唐:悟性逆天,你才八岁就成了帝师?>目录
第一百四十二章 边地还有的打呢李彦听到这句话。
才稍微平复一下心情。
抬起身体坐了起来,靠在马车的座位上。
摇头晃脑。
“那可得看情况了。”
“要是那突厥人自己送上门找死,本状元倒也不介意收拾他们一番。”
苏婉枝见他正常起来,也松了口气。
冲着郑玫偷偷伸出个大拇指。
然后也开口道:“李彦,现在边地的唐军,数量还不算多。”
“不少都已经出塞,去跟突厥人交过手,一时之间,恐怕也无力再出击。”
“依我看,你在边地,还是先消停一段时间吧。”
苏婉枝书香门第出身,还是个女流,自然不喜欢打打杀杀。
不过李彦却淡淡摇头。
“耐刮腻子,这就是你不懂了。”
自从当日,观摩诸位大唐将军排兵布阵,推演战局之后。
李彦领悟了不少兵法。
他现在于兵法一道上,不敢说震古烁今,但也是当世有数的大家。
自然能看到许多,苏婉枝看不见的东西。
“这突厥人虽然被李靖将军突击,吃了个大亏。”
“但东突厥的可汗,却逃了出去。”
“这草原上,可与咱们汉地不同。大多数部落,都是欺软怕硬,羡慕强者,鄙视弱者。”
“突厥可汗吃了这么个大败,要是还想坐稳位置,那么不仅不能休养生息,反而要集结剩下的力量,发起反击。”
“最少获取一点胜利,这才能让其他蠢蠢欲动的部落,安定下来。”
“再次听他的号令。”
“何况这东部突厥之外,还有个西部突厥。”
“他们见东边的邻居战败,大概率要来分一杯羹,等他们占了不少地盘之后,也要生起南下的心思。”
“这边地啊,还有得打呢。”
听到李彦的分析,苏婉枝也皱起眉头。
他本以为遍地能消停一段时日,所以李彦要出京时,她才没有阻拦和反对。
但是听李彦现在这意思,遍地恐怕还有站端。
她立刻就担心起来。
“既然如此,李彦,你不如路上走慢一些,等朝廷派出的援军到位了,再继续北上吧。”
李彦知道苏婉枝这是担心自己。
所以先冲着她温和一笑,伸出小手,拉住苏婉枝玉手。
发觉她手心冒汗。
用心擦干之后,才用火热的小手握紧。
“娘子,你还不知道我的厉害?”
“区区突厥人,怎么会是我的对手!”
苏婉枝摇头。
若是普通刺客,或者是侯君集的死士,她才不会担心。
因为敌人,最多也就是个百十个,李彦就算打不过,也总有跑路的机会。
根本不会吃大亏。
但是这突厥人一来,少说也得数千,多时,恐怕要上万。
这要是交手,一旦落入下风,那就是想跑都难。
苏婉枝认真道:“李彦,你就听我一句劝吧。”
“你都能想到的事情,陛下自然也会知道。”
“想来用不了多久,朝廷把两税法的钱都收上去,就会立刻向遍地派去大军。”
“到时候,派他上百个折冲府的士兵过去,边疆自然稳如泰山。”
“咱们那时候再过去,不仅不会误事,反而有你指挥大军的机会。”
苏婉枝口中的折冲府,就是大唐府兵。
真要说起来,是从三国时的屯田制发展出来,平时为民,战时为兵。
不过后来又经过优化,要上阵的士兵,平时也要训练,只是农忙时帮忙。
等正兵出战之后,就是正兵的妻子儿女负责耕种。
若是正兵阵亡,便可从他成年儿子中选出一人,来继续征战。
所以,这府兵的战斗力,虽然比不上真正的精锐,但也可堪一战。
而且只要朝廷还有土地可分,这府兵的数量,就堪称恐怖。
只靠着数量优势,就能碾压一切敌人。
每个折冲府的士兵,都在千人上下。
一百个折冲府,便是十万大军。
这倒也不是苏婉枝信口开河。
而是李彦离京之前,李世民就已经下令。
动员了关内道三分之一的折冲府。
等朝廷的钱粮一到位,他们就要北上。
而关内道折冲府,大约就是三百个。这三分之一,可不就是一百个。
李彦摇头。
“娘子,你这话可就大错特错了。”
“我若是只想去边地打顺风仗,那何必这么早出京?”
“就是在长安城多待上几个月,陛下也绝对说不出什么。”
听到这里,苏婉枝倒是点头。
确实,李彦回京时间,其实不长。
他要是非要多待,陛下还真不好开口赶人。
“难道你就非得冒险吗?”苏婉枝微微一叹。
李彦挺起胸膛,在马车里站了起来。
幸好他身高还好,不然,这马车高度不够,他就要撞到脑袋了。
李彦在马车里转了几圈。
“这能叫什么冒险?”
“区区突厥人,他们在本状元面前,不过是土鸡瓦狗罢了。”
“只要本状元稍微施展一点儿手段,他们就得屁滚尿流。”
郑玫看到李彦的模样,眼里都快冒出小星星。
一把拉住还要再劝的苏婉枝。
“苏姐姐,你莫非忘了李彦那句诗?”
“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彦这等英才,就是应该大放异彩!”
“就算他不太熟悉大军作战,到了边地,也一定能有所作为!”
听到郑玫的话,李彦翻了个白眼。
“什么叫就算不熟悉……”
“算了,看在你夸奖我的份上,这事儿就算了吧。”
苏婉枝摇头。
“算了,既然你心意已决,我也不好再劝。”
“就陪你走这一趟吧。”
李彦听到这里,嘿嘿一乐。
凑近苏婉枝。
“娘子,这就叫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吧。”
“滚蛋,”苏婉枝伸出一根手指,把李彦伸过来的小脑袋推向一边。
“就你会臭美!”
看着两人在发狗粮。
郑玫眼角一抽。
转头就推开马车帘子:“我去外边看一眼。”
等出来之后,她长叹了一口气。
“这俩人可真是如胶似漆,本小姐怎么才能插足呢?”
这时,马车外的侍卫看见郑玫出来,骑在马上,快走几步,凑了过来。
“郑小姐,您怎么出来了?”
“是不是有什么事情。”
这段时间,郑玫不仅是给他们送去盐水,还另外嘘寒问暖。
反正她们郑氏家大业大,也不差这点收买人心的钱。
侍卫们自然也投桃报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