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小说>历史>大唐:悟性逆天,你才八岁就成了帝师?>目录
第一百零四章 财路总是不嫌多第二日一早。
李彦拿着两碗醒酒汤,笑眯眯地看着两人。
“怎么样,还喝不喝了?”
郑玫捂着脑袋,一脸无奈。
“本来也不是我要喝的,都是她灌酒!”
苏婉枝脸上一红。
“好了,郑妹妹,下不为例。”
李彦又递过去两条热毛巾:“还下不为例呢。”
“你自己说说,这都多少次了。”
苏婉枝眼看着火力,集中到自己身上。
赶忙转移话题。
“李彦,你又不能喝酒,买这么多葡萄酒回来做什么?”
“还有,这些酒,又作价几何?”
李彦微微一笑。
“哦,你昨天喝酒的时候不问,这时候想起来了是吧。”
他眼看二人,逐渐醒酒了。
才对他们解释道:“咱们这家里,平日全靠着我从陛下那里领赏赐,出多进少。”
“这可不行。”
“所以我买这些葡萄酒,还是为了增加一条进项。”
苏婉枝摇头。
“陛下不是刚封你做了县男,还有三百户食邑。”
“光这些食邑,每年的进项就有几千贯了,咱们家里,哪里还会差钱。”
一旁的郑玫,这时候也摇晃着脑袋。
“就是,就是!”
“再说了,我出门的时候,我爹还给了我不少金银。”
“就是用上十年八年,也不成问题。”
李彦听完之后,笑眯眯地说道:
“怎么着,本状元虽然玉树临风,但却不是吃软饭的。”
“至于那点食邑嘛……”
李彦说到这里,倒是有点疑惑。
他还真不清楚,这大唐的食邑,是怎么一回事。
郑玫挥舞着小手。
“这个我懂。”
她们郑家,在朝中也有得了爵位的叔伯。
自然清楚这些。
按着郑玫的说法,从秦汉以后,这食邑就只意味着收税,而没有管理百姓的权力。
至于能收多少税,各朝代情况也不同。
郑玫回忆了一下,然后才说道:
“你是立下大功,才得到的赏赐,那么陛下给你分的,一定都是上上户。”
“上上户,每年户税四贯,地税五石,另外,朝廷最近还在推行两税法,大概还能多出三四贯的税。”
“这么一算,李彦你那三百户的食邑,每年至少能拿两千贯,还有一千五百石粮食。”
李彦倒是一愣:“那这么一看,陛下倒还真挺大方啊。”
以前,李世民给他的赏赐也不少。
往往都是上千贯钱。
但这次给的,可是食邑,每年的收入都有这么多。
还能传给子孙后代。
何况李彦现在还小,等他长大一些之后,立下其他功劳,肯定另有封赏。
李彦微微一叹。
“陛下对我,倒是够意思了。”
这时,苏婉枝彻底清醒过来。
她书香门第出身,懒得计算这些金银上的东西。
倒是对那葡萄酒的兴趣,还多一些。
“李彦,你刚才说,要靠着葡萄酒,新开辟一条财路。”
“这又是怎么个说法?”
李彦抬起头,看了她一眼。
“你昨天喝了不少,倒是先跟我说说,这酒的味道如何?”
苏婉枝一皱眉头。
“味道有点古怪,又酸又甜。”
“就是没什么劲头。”
一旁的郑玫,听到这话,偷偷吐了下舌头:
好家伙,这还叫没劲头?昨天你灌了我几杯,我就晕头转向。
不过李彦却微微一笑。
“这没劲头就对了,要是一喝就醉,这酒还怎么卖出去?”
苏婉枝翻了个白眼。
“我倒是没看出来,你这臭小子,还是个奸商。”
“生意经都这么精通。”
李彦小手往身后一背。
“那是啊!我是谁,我是……”
苏婉枝赶忙挥手。
“得了,别吹嘘你那状元了,本小姐都听烦了。”
说完这句之后,苏婉枝思考一阵。
又对李彦说道:
“可是这葡萄酒,在咱们大唐,还没什么名气。”
“之前那范阳卢氏,肯采买这酒水,是他们家大业大,就喜欢搞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来充场面。”
“你要是想把这玩应发卖出去,倒没那么容易。”
李彦嘿嘿一笑。
“娘子,你放心吧,我早就想好了。”
“等我给这葡萄酒打个广告,保准让全京城的人都知道,这葡萄酒的好处。”
“广告?”苏婉枝一头雾水,回头看了眼郑玫。
“郑妹妹,你知道广告的意思吗?”
郑玫歪着脑袋:“莫非是广而告之的意思?”
李彦一拍手掌:“还是郑小姐聪明,不像某些人。”
说到这里时,李彦瞥了苏婉枝一眼。
“某些人没事儿就大醉一场,都快变小醉猫了。”
听到李彦编排自己。
苏婉枝张牙舞爪,就要来抓李彦。
但她才刚刚醒酒,身上没力气。
只追了两步,就又倒在椅子上。
李彦贱贱一笑:“嘿嘿,追不上吧。”
冲着苏婉枝做了一个鬼脸。
然后才走到书桌前,挥毫泼墨,写了小半张纸。
写完之后,他才对着苏婉枝说道:
“娘子,你明日就去东市,找一家生意不好的酒楼,直接买下来。”
“然后把我这广告词,给传扬出去。”
“嘿嘿,以后咱们可要发大财了!”
听李彦说的言之凿凿。
苏婉枝无奈摇头。
“这小子,总是这么自信满满。”
“他压根就没做过生意,不知道这里面的门道。”
郑玫笑着劝道:“苏姐姐,反正这葡萄酒,买也已经买完了。”
“至于买下一家酒楼,也花不了多少钱。”
“不如让李彦开心开心。”
“再说了,说不定这买卖,还真就做成了呢?”
听到郑玫的话。
苏婉枝再次翻了个白眼:
得!这郑小姐,也是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
总把事情想的太简单。
还说什么买个酒楼,花不了都少钱。
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苏婉枝站起身体,走到书桌旁,拿起李彦留下的那首诗。
“哼,本小姐倒要看看,你这广告词,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谁知道,她只是看了一眼,就沉默了。
这下,郑玫也有些好奇。
“苏姐姐,李彦他都写了什么?”
苏婉枝摇头苦笑:“这下恐怕,还真要让你说对了。”
她把那张纸递了过去。
同时说到:
“有了这么一首广告词,长安北边那些勋贵子弟、五陵少年们,不还得像疯了一样,来买这葡萄酒啊!”
听到苏婉枝这么说。
郑玫也生出好奇。
“怎么,这李彦又写出了什么大作?”
她想起李彦,在她们郑氏雅集上,写的那半篇‘滕王阁序’。
微微摇头。
“现在这年头,骈文这东西,也就是读书人爱看,少年勋贵们,也不吃这一套了。”
她拿起那张纸一看,也沉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