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小说>历史>大唐:悟性逆天,你才八岁就成了帝师?>目录
第二百七十七章 只是有些可惜啊当晚,得到消息赶来的人,又有不少。
加上本就来参加文会的人。
偌大一个永欣寺,都几乎装不下这些人。
只好在庙外空地,又摆下露天宴席。
觥筹交错,十分热闹。
不断有人过来,向李彦敬酒。
李彦挥舞小手,根本不喝。
来人见状,本想劝几句,但很快就惊醒,李彦固然才高八斗,但却才八岁。
自己劝酒那些话,说出来都好笑。
于是这些人只能对视一笑,自己把酒喝了,然后行了一礼,这才退下。
李彦看见他们的模样,心中偷乐。
然后对着身后的郑玫说道:“可惜娘子不在这里,不然他肯定要大醉一场。”
郑玫听到“娘子”二字,知道这是李彦在说苏婉枝,眉头不自觉抽动一下,脸色沉了下来。
另一边的王重信见状,本想开口提醒,但他感受到郑玫的目光,也只能闭嘴。
给李彦扔了个自求多福的表情。
“哎,李彦先生,你这次可要后院起火了吧?”
但下一刻,他嘴巴就不自觉地张大。
只见郑玫凑到李彦耳边。
“嘻嘻,要是苏姐姐真喝多了,再像以前一样撒起酒疯,那可就有好戏看了。”
李彦听到这里,身上一抖。
然后连连点头。
“郑玫,多亏你提醒,不然我差点都忘了。”
“娘子醉酒之后,还真像个疯婆娘。”
郑玫捂嘴一笑,然后又问道:“李彦,今日你”
王重信坐在一边,揉了揉眼睛。
“我刚才看见郑小姐生气,不是我眼花吧?”
但他很清楚,他可没有看错。
郑玫刚才肯定是生气了。
但转眼之间,就换了脸色,把李彦给逗笑……
“乖乖,难怪我老娘往日跟我说过,世家女都不简单,这下我可知道了。”
“她们这宫斗的本事,也就是李先生能受住,要是换了我,估计几天就翻车了。”
王重信跟在李彦身后,立下不少功劳。
自然也有世家大族找上门来,要让他做女婿。
虽然不是五姓七望这个等级,但提起他们的门第,也是鼎鼎大名。
但王重信他老娘却一概回绝,当时王重信还不理解,他老娘就用这话说事。
现在王重信倒是服气了。
席间。
徐总管坐在刘侍卫身旁,一阵赔笑。
“刘侍卫,等您回京之后,还请在陛下面前,为我美言几句。”
“我来钱塘虽然是个误会,但也是忠于国事啊。”
“您可一定要让陛下知道我的心思!”
其实他的官职,远比刘侍卫要高。
但是刘侍卫可是陛下身边的亲卫,而且还是陛下眼中的红人,哪天一旦外放,至少就是正四品的将军。
因为咱们的李世民陛下,在玄武门之前,把大唐能做的高官,几乎做了个遍。
他继位之后,为了避讳,这些官职几乎都不会再授予出去。
所以四品的将军,就已经很高了,仅次于那些大将军。
刘侍卫笑着点头。
“陛下英明神武,徐大人何必担心?”
徐总管闻言,略微松了口气。
又凑到李彦身边,去拍他的马屁。
看着徐总管走远。
千牛卫的那个校尉,又凑了过来。
“刘侍卫,陛下派咱们出来,主要还是为了提前一步,拿到那【兰亭集序】。”
“现在那宝贝已经到了李彦大人手中,咱们可如何是好?”
刘侍卫听到这话,一翻白眼。
“怎么,你还想去硬抢?”
校尉苦笑。
“我怎么敢哟!”
白天时,李彦对付徐总管派来的河道兵,当时那场景,校尉可是看得一清二楚。
甚至因为他靠的最近,连烟尘中的景象,也看了个大概。
他回想起当时,李彦小胳膊小腿,似乎不起眼,但却快如闪电,而且势大力沉。
眨眼之间,就将十几个人放倒。
等李彦回到自己身边后,又过了一段时间,灰尘落地,外人才看清景象。
他们以为李彦几个呼吸中,能放倒十几个兵丁,就已经十分感叹了。
而校尉却知道,这一切只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
这就更可怕。
想到这里,校尉再次摇头。
“我可不敢招惹李彦大人。”
“只是,咱们就这么看着李彦大人得手?”
“最起码做一做样子,去劝说李彦大人一下,让他把那宝贝交给咱们。”
“不管成与不成,事后陛下也会知道,咱们已经尽力了。”
刘侍卫听完,倒是轻轻点头。
“你小子的花花肠子倒是不少!”
“行吧,等宴会结束之后,咱们过去劝几句。”
“不过我看啊……”
刘侍卫眉毛一抬,回忆起李彦以前那贪财的样子,然后长出一口气:
“没戏!”
事情果然也不出他所料。
宴会结束后,他带着校尉过去,只是刚开了个话头,李彦就挥舞着小拳头。
“怎么,你们要虎口夺食是吧!”
看着李彦张牙舞爪的样子,显然是已经把陛下的小金库,当成自己的囊中之物。
而那份【兰亭集序】,就是金库的钥匙。
他们要是再敢开口,李彦就真生气了。
刘侍卫无奈摇头。
“行吧,我也就是例行公事。”
李彦听到这话,才又露出笑脸。
“刘大哥,这就对了嘛!”
“咱们谁跟谁啊!”
刘侍卫一翻白眼,不再说话。
倒是那校尉站了出来。
“李彦大人,不知您何时北上?”
“这次回去时,我们可得护着您,一起同行。”
李彦笑眯眯地点头。
“明日一早,天亮就出发。”
几人分别之后,一夜无话,倒头就睡,只待天明。
但永欣寺中,却有人睡不着。
辨才和尚坐在房间中叹气。
“哎,珍藏了几十年的宝贝……”
“不对,那宝贝只是在我手中,珍藏了几十年,要是把我师父的时间,我师父的祖宗收藏的时间,也都算上,那可得两百多年了。”
听着自家方丈的话,越来越离谱。
中年和尚偷偷叹气。
这账哪里能这么算?
但他没有直接劝解,只是说道:“方丈,您也别太难过啊。”
“您想想看,李彦大人可是拿出他自己的墨宝,作为交换呢。”
“而且前日他留下的千字文,也是难得的珍品。”
辨才轻轻点头,但还是一叹。
“李彦大人留下那篇序文,确实不错,只是有些可惜。”
“这写景方面,终究好像是哪里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