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小说>历史>大唐:悟性逆天,你才八岁就成了帝师?>目录
第二百零八章 好一个汉道昌!随着这些臣子也开始行礼。
广场上的声音,逐渐沉寂下来。
城楼外的百姓,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都开始疑惑。
就连城楼上的太上皇李渊,也有些摸不着头脑。
主动靠近城墙边,往下边打量。
“那个逆子,又搞出了什么花样?”
他心中纳闷。
但他刚走到城墙边,就听到震天的欢呼。
原来是外边的百姓,已经知道了里面发生的事情。
“突厥人,真的向陛下臣服了?”
“天可汗!天可汗!”
李渊头上,冒出一个问号。
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但等他搞清楚之后,也跟着兴奋起来。
“天可汗啊!”
随后,他对自己这好二儿,越发羡慕嫉妒。
“这要是朕还在位,这天可汗的名头不就是朕的了?”
“气啊!”
建兴四年,匈奴攻破长安。
西晋最后的皇帝出城投降。
到此时,已经过去整整三百年了。
三百年的形势,一招翻转。
这是何等的荣耀?
不仅是李渊。
不少百姓,都一阵恍惚。
这其中压抑的感情,岂是几声欢呼能够体现的?
全城被欢笑填满。
顿时热闹起来。
李世民见状,赶忙召唤大臣,去安排人手,巡视城中。
免得百姓太过高兴,弄出什么意外来。
他安排完之后,突然想起什么。
转头看向李彦。
“李爱卿,你一向文采出众。”
“不知此情此景,可有佳作问世?”
李世民一边说话,一边挥手。
刘侍卫见状,长叹一口气。
知道李世民求诗是假,要从李彦这里薅羊毛,搞到他的墨宝,才是真的。
“这时候,陛下还能想到这些。”
“我刚才还说李彦有点儿贪心,陛下这也没好到哪里去……”
但既然皇帝下令。
刘侍卫无奈摇头。
赶忙跑到一边,拿着文房四宝走了过来。
李彦见状,低头沉思一阵。
然后抬头,笑了起来。
“陛下,这可巧了,我还真有首诗,只是这诗却不是我写的。”
李世民听完一愣,随后了然地点头。
“这次又是哪个马甲?”
李彦一翻白眼。
“什么马甲?明明是别人写的!”
李世民点头:“行吧,那此人是谁啊?”
李彦认真说道:“此人姓李名白。”
李世民听完,也跟着翻了个白眼。
“又来是吧?”
“朕记得,上次你那句千金散尽还复来,就非要挂李白这个马甲。”
李世民说到这里,低头仔细打量李彦。
经过草原一行之后,李彦有些晒黑。
倒是没有当初那么白了。
李世民嘴角抽动一下,眼神中温柔了不少。
刘侍卫在一旁看着,见这一大一小两人,同步率如此之高。
倒是觉得有些好笑。
直接走了过去,把手中的文房四宝递了过去。
“李大人,您既然有好,那还请赶紧写出来,让我们品鉴一番。”
李彦也不犹豫,提笔就来。
李世民在一旁看着,笑着点头。
心中暗道:“朕上次从酒家老板那里,收到李彦的诗作,还担心是这小子超常发挥。”
“只是偶然间,才能留下那么好的作品。”
“不过今日一看,这就是他的正常水平。”
“嘿嘿,朕身边有这个书法大家,以后有的是好作品可看了。”
“只是可惜,那个兰亭集序,朕迟迟找不到真本所在……”
李世民感叹一阵之后,突然发现,一旁站着的刘侍卫,已经张大嘴巴。
似乎看到了什么了不得东西。
李世民好奇。
“这个刘侍卫,在朕身旁,一直颇为沉稳,很少激动。”
“李彦到底写了什么,让他惊讶成这样?”
他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李彦所写内容上。
这么一看,他也呆住了。
只见这首诗,倒是乐府诗的风格。
不算很新颖。
但内容却极为大气。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胡无人,汉道昌。
李世民看到这里,猛地一拍大腿。
“写得好啊!”
李彦被他这一吼,猛地哆嗦一下。
本来这首诗还有几句,是拍皇帝马屁的。
李彦回头白了李世民一眼,干脆不写了。
停笔在此。
不过这也就够了。
李世民已经爱惜地跟什么似的,直接拿过那墨迹未干的宣旨。
越看越爱。
过了许久,李世民突然笑了起来。
回头看了眼李彦。
“你这小子,还说这诗不是你现写的,而是什么李白所写!”
“那你倒是说说,这句【汉家战士三十万】,又是怎么回事?”
“莫非是这个李白,他未卜先知。”
“知道朕这次北伐,会兴兵三十万?”
李彦嘴角一咧。
心中暗道:“这时候李太白还没出生呢,哪里能叫未卜先知?”
“至于这个三十万,估计是虚指。”
“谁让汉语里,三和九,都能泛指多。”
“尤其是李白,最爱这个三字。”
“什么白发三千丈,什么飞流直下三千尺。”
“跟三这个数字闹麻了。”
但这话,李彦可不能直接说出来。
他咳嗽一下。
“都是巧合。”
李世民懒得细问,他现在已经被这首【胡无人】给吸引了。
“行吧,你说是巧合,那就是巧合吧。”
他再次读了一遍这首诗,不由得再次赞叹。
“好一个胡无人,汉道昌!”
李世民读完之后,犹然觉得不过瘾,想把这首诗传阅下去。
但他又舍不得这纸,于是干脆亲自提笔,抄写了一遍。
让刘侍卫拿着抄本,传阅给大臣们看。
至于他自己,则拿着李彦的原本走了。
大臣们看到这景象,心中又是一叹。
“李彦到底有什么本事,竟让陛下亲自给他抄写一遍。”
虽然不少大臣,也知道李彦书法不错。
不过李彦书法大成,还是最近的事情。
大多数人,还不知道李彦现在是水平,自然也理解不了李世民的行为。
不过,等他们看到李彦的这首诗之后,也懒得纠结这些。
都被这首诗给镇住了。
“要说用词用典故,这诗倒是不算太好。”
“但这股堂皇大气……”
看到的大臣,都自叹不如。
“这首诗没有技巧,全是感情啊!”
“尤其是太应景了。”
就连对李彦,早有成见的长孙无忌,看完之后,心中也是一叹。
“要是承乾能给他换一换,那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