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他回来,宋玉绰顺手就往他嘴里塞了一口草,莓。
草,莓原本就是冬季生的,但如今还没正式入冬,他就长了出来,于是放进嘴里边,显得独特又美味了。谢长安从妻子手里叼过去。
一边坐到她的身边,学着她的手法,帮她一起忙活。
水果罐头做出来,夫妻俩将这些罐头放在了房中最温暖的地方。
宋玉绰约莫能有二十来度。恰好是这地方夏季的温度。
就这样放了五日,他们才趁夜打开。
取下盖子上的蜡,又轻轻的将盖子拿起来,果香甜香瞬间扑鼻。
宋玉绰用筷子送了一块进谢长安的嘴里,谢长安仔细回味了一下,黄桃甜软可口,是他从未曾吃过的奇妙口感。
“你看没坏吧,照这个法子来做,多的不敢说,半年是能存住的,夏日里做出来,冬日里再卖出去,绝对能赚大钱!”
宋玉绰得意洋洋的笑着,笑着笑着,身子就靠到了他的身上,她扬起头,眼波流转,眉眼生动。
谢长安满脸都是不可置信。
“这简直是神迹!”
自古人们讲究的都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顺时而为,什么季节就吃什么季节的东西,可他却从未想到,有一日自己可以吃到这样美味的名为罐头的宝贝!
“你怎么会这么多!这些个奇思妙想寻常人根本想不出来吧。”
谢长安的询问,带着些许试探。
但目光无比真诚。
宋玉绰一愣,筷子咬在嘴里,尴尬的眼珠直转。
有些话自己根本没法告诉他,可是男主这番追问的态度显然是得不到答案不会罢休的。
眼珠转了转,她笑着说道,“这件事我是应当告诉你的,但是这其中包藏着太多秘密了,所以我要你先向我保证,绝对不会对旁人说起,这我才能够安心的告诉你呢。”
朱唇开启又合,宋玉绰从嘴里吐出了无比敷衍的糊弄。
可尽管心中知晓,谢长安也生不起气来。
也许确实是他催的太急,他们还没有到互相信任的时候,于是他点点头,一脸认可信任。
“你说就好,我一定会帮你遮盖好你所有的秘密。”
宋玉绰这才清了清嗓子,解释:“是我爹爹告诉我的,他出门在外,总有一些奇遇,于是就拿着这些东西用来教给了我,预备我将来若是嫁了人也好用来自保,这些连我弟弟和后娘都不知道,你千万不要让旁人知晓,否则他们该来找我闹了。”
她眼睛里闪着细碎的光,无比真诚,又无比可人,谢长安忽然想笑,他轻轻扬起头,掩饰般的咳嗽了一声,这才缓缓说道,“我明白了,我不会告诉旁人的。”
宋玉绰才松口气。
她低头要打开其他几罐检查,身后蓦然响起一声询问,“也包括变美的法子吗?”
“啊?哦,对,也是哦。”宋玉绰立马反应了过来。殊不知她心虚的模样,在他眼前有多么可笑。
谢长安终于叹了口气,不忍看她为了敷衍自己而紧张兮兮的模样,承诺了一句,“你放心就好,我不会让旁人知晓你的秘密的。”
说着他不在等待妻子的回应,低下头自顾自的帮她收敛东西。
宋玉绰站在一旁,定定的看着他,忽而笑了。
次日上山归来,两人的背后都是一个大大的背篓,装满了乱七八糟的。
旁人问起,他们只说钱赚够了,就上山找些好玩的东西,宋玉绰背后就全是些乱七八糟的不值钱玩意。
听到这话的,也就没话说了。
他们夫妻最近是出了大风头的,借着这个机会,他们也是看出来那宋氏是一日比一日的美丽瘦削。
但他们怎么看怎么都看不出来她到底是遇到了什么奇遇,又想想宋家原先的那位主母本来就是貌美娇媚至极,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美丽。
也许她瘦下来就应该是这样而已。
笑闹着到了自家门口,两人却不期然见到一个人在他们门口徘徊。
一瞬的愣怔后宋玉绰走上前去,看着那个身上穿着李家小厮服饰的人,耐心问道,“这位小哥,你这是在干什么?”
那人被她的容貌晃了神,呆呆的注视她两秒,这才连忙转向谢长安,“你就是谢郎君吧?”
谢长安不太明白他的来意,和宋玉绰交换了眼神,这才缓缓点头,“是我,怎么了?”
那人顿时松了口气的模样,又看了一眼宋玉绰,也不知道心里是想着什么,面上的神情奇奇怪怪的。
他低下头,把手里的东西递给谢长安,认真的说道,“这是我们家大小姐给你写的信,让你一定亲自拆开。”
他又看了一眼宋玉绰。
宋玉绰被他注视的莫名其妙,眼波流转,似笑非笑的和谢长安对视,仿佛在对他说:你桃花挺旺啊?
谢长安很是尴尬的摸了摸鼻子,转头解释道,“此事应该是与我无关的,我不曾主动联系过她,何况我们整日都待在一起,你知道的。”
这倒是。
宋玉绰白了他一眼,到底是从那人的手里将信件接过去就想进屋。
谁知道她好心不想让那人难堪,那人却不依不饶,“这位……宋,宋娘子,我们家小姐让我等着谢郎君的回信。”
宋玉绰:……
“你知不知道他是有媳妇的?”宋玉绰忽然好奇的开口。
小厮不仅点头,甚至还小心翼翼的又看了她一眼,“知道,只是不知道他竟然换了个媳妇……”
他缩了缩脖子,一脸怯懦,这和李翠娘家里那些人完全不像。
宋玉绰猜测她这是为了让自己心软。
因为自己确实很容易对这种可怜的人心软。
她转向谢长安,索性直接把那封信递给他,努了努嘴,一脸不以为然。
说到底,这件事情还是要靠男人的,若是男人自己愿意和对方保持距离,自己根本不需要做什么,反之亦然。
谢长安果然是皱眉,但还是接过去走了进去,当着宋玉绰的面打开信封。
首当其冲,映入眼帘的,是一张银票。
五百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