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靖安,你所说的确实在理,可是孤仍有疑问,假使百姓真的愿意使用纸钞,那是不是代表纸钞受欢迎,纸可铜矿要容易取得,只要百姓想仿造,那岂非就更加轻而易举了,那样不就又产生了恶钱。”
隋安长公主所在的时代,并没有出现过纸币,若放款对纸币的范畴,也仅仅有沿海的江都、广州,以及蜀中的益州因为商贸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飞钱”等票据,它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钱,而是类似于存折和支票这样的信用票据。
“殿下,天下万民为何不伪造圣旨?”
陇元镇疯狂暗示。
“那自然是怕杀头,伪造圣旨属于谋逆大罪,是要诛三族的!”
隋安长公主话音未落,她眼中蹭一下闪现精光:“你是说,要把纸币的地位,抬高到和圣旨一般贵重,叫别人只能用而不敢伪造,一旦查实伪造之事,就会连累家人。”
陇元镇再接再厉,继续解释这样做的好处:
“是,殿下耳聪目明,一点就透,朝廷需要完全掌握纸币的制造权、发行权、调整权、解释权,不但要用严刑峻法防止百姓复刻纸钞,还要用最严密得图纹来防止臣民模仿,最好在纸币的材料、图纹、公验、编码等四方面上着手,叫他们仿无可仿、造无可造,若是连材料都集不齐又不懂得工序,还不知道图纹是何意,他们哪里有本事仿造这些。”
“还有最关键的一步~”
陇元镇看向隋安,在桌案前写下几个大字:成立大端官银公廨,在各地设立大端官银公坊!
“大端官银公廨、公坊?这是?”
隋安从字里行间已经隐隐猜到它的用途,只是不知道到底有什么玄机,陇元镇看向他:
“大端官银公廨,只要有三个作用,一是垄断官钞的发行权,严格控制官钞的制造流通;二是通过疆域调度,来调配两京十五道官银公坊的存量货币;三,为公中官府和地方官府提供银钱服务,统筹大端的所有经济活动。”
“大端官银公廨只有一个,可以与户部平齐,又或者高于户部,至于各地的官银公坊,只需要是地方官府的平行公廨即可,官银公坊主要有三个作用,一是吸纳百姓的银钱,为他们的银钱提供储存服务;二是为需要银钱的士农工商民提供公廨本钱,收取部分厘息;三,是为经营生意的商民工农官提供汇兑服务,同时收取手续费;”
“殿下想想,如果有一个机构,能从长安到地方将大端百姓的银钱统筹掌握,那么朝廷还会缺钱用吗?只要官府缺钱且符合流程,就可以直接让官银公廨以敕令的方式调配银钱进长安。”
陇元镇的计划已经展现在隋安眼前,他的主意意为此时正缺钱的大端,打来了新的方向。
“此计确实可行,但当今百姓不信任官府,我们如何能让他们放心把银钱交给公坊?光是纸币精美独特,怕也不足以吸引他们。”
隋安长公主确实现实,一个个问题全都点到了关键位置,陇元镇颇觉得她的博学通透,若是在现代社会,不是博士必定是教授。
陇元镇拿出十分劲儿解释起官银公廨的价值: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公坊和公廨的作用,就是利用厘息来调配百姓的存进去的银钱,大端公廨本钱多是九出十三归,比之民间钱庄的七出十三归已经算是良心。”
“请殿下给臣两贯钱,让臣为你演示。”
隋安长公主示意后,侍女抬着两贯钱来带殿中,陇元镇拿出一吊钱放在桌面下说道:
“假使臣是陇二郎是个百姓,省吃俭用攒下一吊钱,我看到公坊言说定期存到年底,就可以有五十文的厘息,我如果想以钱生钱就会把这一吊钱存进公坊。”
话音未落,他拿出一吊钱放在桌面:
“现在,公坊就已经把我的钱吸纳进去,但是把钱吸纳吸纳进去后,这一贯钱仍然是一千文不增也不减,我们为了让它增值,那就需要把他借出去,约定九出十三归。”
“这时候,如果有商民觉得厘息合适,就会从我们手中接过公廨本钱,等到了约定的时间,我们的一千文会收回,同时多出四百文厘息,一年后,陇二郎也到了该取钱的时候,他来到公坊后把存银官票核验后,就可以领走一千零五十枚铜钱。”
“一来一回,我们不费锱铢就空赚了三百五十文,这就是我们调配一贯钱得到的厘息,你想想大端有多少百姓,多少银钱,若是都由我们调配,这里产生的厘息又会是多少。”
“如果这时候陇二郎嫌弃铜钱太沉,他就会把一千零五十文换成官钞方便携带,哪怕他把一贯钱取出来了,铜钱也还在我们手里,这样操作的人多了,天下之财尽数聚集于官府,百姓的银钱如果放在家里,最多生锈腐烂,可若是放在公坊可以钱生钱,孰优孰劣他们自己就会做出选择。”
“当然了,事情祸福相依、利弊通行,官府强力管控银钱,也代表着要对百姓的存款汇兑负责,大端官钞发行的所有官钞,背后都是货真价实的真金白银,这也代表着如果百姓想的话,任何一张价值为千文以上的官钞,都可以自由兑换出同等价值的银子或铜币。”
“在这种情况下,大端官银公廨每制造出一贯官钞,也就需要准备一两银子或一贯铜币送入公廨官库,以做储备兑换之用。”
隋安长公主听到这里,眉间稍稍展露愁容:“大端铜银矿稀少,若是如此铸造官钞,所用银子不计其数,全天下的银子该有多少这你可曾细数过。”
陇元镇知道她担心的是什么,继续深一步解释道:
“殿下,这只是理论上而已,若是臣民已经习惯使用官钞,他们大概不会再兑换铜币使用,再加上金银由于价值较大流通不便,咱们真正要做的是调配全天下的官钞,以应对不同的经贸活动,只要公廨的备用银铜占所有存量官钞的二至三成,且不发生挤兑,那就完全足以应付百姓使用。”
“如此倒是妙计,只是,现阶段还不是展示给圣人的时候,你先把这些写成文书交给孤,孤会在合适的时候拿给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