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往往不得好死!”
这话如雷贯耳,狠狠在尉迟骏脸上扇了个耳刮子,小公爷沉默半晌,目光如炬看向他:“你这话可是要咒我死?”
“那可不敢,但是这就是实话,暂且不提前朝往事就说本朝!”
太宗朝的魏征敢于直言纳谏,太宗对他既爱又恨,哪怕是他死了,都要挖墓鞭笞以解其恨;高宗朝的长孙无忌,分君之忧不求功名,却因反对武后的利益,直接就被打压成了谋逆,死在流放途中;明皇朝的姚崇、宋景、张九龄、贺知章,哪一个不是忠臣,最后不还是因为失君心,或是罢官贬斥或是家族落败。
哪怕不提历朝先帝,光是本朝的户部侍郎曹文光,公忠体国忠心为民,不也是在皇城天街被刺杀身亡。
“忠臣,从来都不是耐用品,而是消耗品!这就是忠臣直臣的下场,或许忠臣直臣名声好,但是也仅仅是名声好,除了名声以外,别无任何好处,老皇帝活着时,若侥幸没被皇帝赐死,或许能在老皇帝面前摆摆谱,等老皇帝死了那就立马被扫进老黄历,再也无法被新帝启用。”
陇元镇见尉迟骏被说的一愣一愣,继续反问道:“你可知道,这是为什么?”
不等尉迟骏回答,他就自问自答说出答案:“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每个帝王最忌讳的就是得不到臣子的忠诚,哪怕先帝给他留下的都是忠臣,新帝也照样搁置不用,他如果用了老班子,又何以组建自己的新班底,老忠臣不可谓不忠心,但是挡了新皇帝的路,早晚也要被废弃,所以,自古以来,顾命忠臣大多没什么好下场。”
“早在玄帝在灵武登基时,明皇在蜀中给他派了好几位宰相,尽管这些宰相贤明忠直,玄帝却始终都是给足礼遇但是从不启用,原因就在于他要培养自己的班底。”
“那么,问题就来了,玄帝当真能万岁千年?永不老去?”
尉迟骏摇摇头:“你说得对,李家有头风固疾,确实不容易长寿。”
陇元镇点头赞同,经过黄河船难,尉迟骏总算没了愚忠思想,耳朵里开始听得进对君不利的话语,这就是思想启蒙的标志——不再盲目忠君。
他继续问道:“是啊,你做了玄帝的忠臣,可有想过后续代价?”
“他百年以后故去了,你的位置就变得十分尴尬,对先帝表忠心越多,那新帝就越是不敢用你,因为你属于前朝老臣,必定会被新帝废弃,尉迟家照样无法崛起于朝廷,你们的算盘想必就落空了。”
“你想想,你太爷爷就是因为太忠心李家不懂得变通实际,才被武皇后打压到嫁嫡女做妾,后来尽管烧冷灶烧出头的了千牛将军,那也只是明皇可怜尉迟太妃陪他受苦,才给了你爷爷重回朝廷的机会,到了你阿爷这里,不过一代就又退回到养老赋闲的左金吾大将军,荣耀却没什么用。”
“这,还只是玄帝看在太妃对她有养恩的份上,若是你们没有烧冷灶,现在早就败落了吧,长安败落的高门,实在数不胜数。”
这话,说得极其现实,一语中的,尉迟骏想起祖母和母亲的话,她们确实已经意识到尉迟家又被排斥在权力之外,这才拼死也要他进入御前,哪怕是大理寺少卿,也比在家什么都不干强多了。
尉迟骏听了那么对话,由此发散思维已经能想到自己的命运——因为对玄帝表忠心太过,再加上尉迟家与玄帝绑定太深,一旦玄帝百年驾崩,他们家将彻底被新帝厌弃,此后再无出头之日。
他尉迟骏,也将告别朝堂,很可能就像是他阿爷一样,永远都是位高但没权,此后再过几代,就会像其他高门一样彻底败落,丧失御前行走的机会。
想到这里,尉迟骏陡然警醒:“忠臣,当真没什么好下场,可到底什么样的臣子,才能永远立于朝廷之上,若像你说的做个能臣,也未必就能永远屹立朝堂,当年李林府、旸国忠总是你说的能臣吧,下场不也不好吗!”
“尉迟兄,我说的能臣可不是权臣,而是拥有核心技术的能臣,我先问你一句话,玄帝驾崩了,天下难道不需要用钱了吗?”
“那必然不是。”
尉迟骏也明白,皇帝驾崩新帝继位,反而是需要花钱的时候,暂且不提为先皇治丧所需靡费,光是迁宫赏臣就耗费不少钱。
陇元镇继续说道:“是啊,既然新帝继位需要钱,那我这样的赚钱能手会被新帝弃之不用吗?我相信是个聪明人就知道我的位置无人取代,退一步说,新帝当真要争口气把我拿下,那他就得找到接我摊子的人,若只是赌气不用我,损害的一定是他自己的利益。”
“如此,就能长久立于朝堂之上!”
“你的造船技术也是同理,新式技术只要被你所掌握,以后别管是老皇帝死了还是新皇帝继位,你都有资格拍案叫板,尉迟家也不会以为新帝登基远离朝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你说的屹立朝堂的目的,甚至,这是靠尉迟家真正的实力,而非靠姻亲恩恤。”
“妙啊!”
这番谈话说得尉迟骏醍醐灌顶,心中早已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臣子,若以前他想做个刚正不阿的忠臣,那么从此刻开始,他已然有了往能臣发展的意愿。
“可,我当如此去做,难道是独吞技术吗?”
“不是,是像我一样,组建属于你的技术班底。”
“这是何意?”
陇元镇既然都教到这里,索性送佛送到西,他叫尉迟骏附耳过去,在这小公爷身边嘀嘀咕咕不停,等他说完,尉迟骏当即瞪眼如铜铃:“这样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