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是张毅,绝对会向临淮增兵。
之前许褚、张郃、朱灵跟曹彰,四位猛将带兵也有三万之众。
可是却败在赵子龙万余步骑的手下。
张毅要曾兵的话。
赵子龙所部兵强马壮,且还有徐元直为其谋划。
如此一来,但靠于禁跟夏侯渊似乎很难守住安林。
不管怎么说,安林要塞已经成为豫州曹军的最后一道防线。
一旦安林也沦陷。
豫州南部的汝南郡就彻底落入张毅之手。
到时候,他就只能冒险带着大军往北方逃窜。
去兖州跟汉家天子偏安一地。
接受被整日围城的事实。
想清楚这一点。
曹操便决定继续向安林那边增派兵力。
毕竟他跟张毅的对峙过程中,他麾下的兵力是占优的。
太丘城这边,曹孟德这段时间麾下的骑兵不断武装马具。
战斗力明显有所提升。
所以也用不着六七万大军守城。
他还是保持坚守不出的战术。
因此,现在麾下倒也能调集一些兵马继续加强安林要塞的防备。
曾兵是必须的。
其一,在曹操眼中,于禁根本不是许褚的对手。
他不如许褚,所以注定也会被赵子龙击败。
其二,曹操知道张毅军中有磐石车跟弩机阵。
拥有那两样武器,意味着同等兵力下,赵子龙的军队占据纸面上的优势。
曹操虽然没有三弓床弩。
却也拥有磐石车。
但那玩意是攻城的利器。
守城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城外的敌军随时可以撤退。
关键他还不敢开城门,将磐石车推送到城外。
那很容易翻车。
“丞相,安林要塞已经成为我军豫州的最后防线,其战略地位对我军而言,不亚于太丘城。依在下愚见,当派三万兵马,以徐晃为将,张郃随行,孔明继续做军师,前去安林固守,如此便不会再出差错!”
说话之人是荀彧。
荀彧是极为赏识诸葛亮的才华的。
在他看来,只要孔明不是张毅的间谍,那以孔明的才华肯定能守得住安林。
其实荀彧倒是忽略了一个人。
当今世界,天下第一守城的大将,就在曹操麾下,就在此刻的人群之中。
那人便是擅守的司马懿。
其次,夏侯渊也擅长守城。
不过荀彧的建议也非常完美了。
派孔明跟夏侯渊,于禁。
再加上徐晃跟张郃。
夏侯渊这等一方统帅,加三个五子良将之中的成员。
若是连一座安林要塞都守不住的话。
那特喵就别打了。
只不过,荀彧这个建议,让曹操眉梢紧蹙了起来。
增兵没毛病。
但是增兵三万?
没开玩笑吧?
老子太丘城内的守军此前不过七万。
这次调动许褚三人回来,已经是朝着安林增派两万大军在前了。
现在太丘城守军只有五万。
现在再给安林调动三万兵马?
那老子驻扎的太丘城直接弃防不守了?
防备大幅削弱的太丘城,外面还有如同虎狼一般对他垂涎三尺的徐州军呢。
要是此事被张毅小儿获知。
他肯定会拼尽一切的攻城。
到时候安林是守住了。
但是太丘城跟他曹孟德无了。
所以从太丘方向派军肯定是不可取的。
只能从其他方面想办法。
曹操的二十万大军,如今成列在兖州跟豫州。
主要是张毅所在的徐州彭城,地理位置太好了。
那家伙只要驻军沛郡,就完全占据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他可以想打兖州就打兖州。
想打豫州就打豫州。
此时此刻,恍然醒悟的曹孟德倒是有些后悔了。
早知道他当初就该集结豫州跟兖州的重兵,压到彭城一线好了。
那样反而不被动了。
只是可惜,他在阵前跟张毅的会面。
被张毅给吓完了。
整个人的脑袋瓜子嗡嗡的,麻麻的。
那时候也没缓过神来。
“丞相勿忧,我们先前已经从太丘城沛抽调了两万军士,接下来便驻守汝南的军团之中抽调一万人前往安林要塞。”
“此外,还可以秘令许昌皇城的乐进,让其派遣一万兵马进入豫州,再转驻安林。”
“剩下一万军,便从豫州境内的新军当中抽调即可,新兵只需据守,如此便可。”
荀彧主动说出这套调动兵马的办法。
他跟随着曹操时间最久,对曹操的了解已经深入骨髓。
自然也能清楚曹操的担忧所在。
听了荀彧的陈述,曹孟德展颜扫去眉宇间的阴霾。
安林只要不失!
自然是对曹操更加有力。
而曹操能够在太丘城坚守的时间越长。
大局方面对曹操更是具备最大的利好。
因为,张毅纵然实力强悍。
可他跟曹操对战,先天就少一个巨大的优势。
那就是汉家天子目前在曹操手中。
曹操只要挟天子一天,便可以号令天下诸侯。
再说。
刚开始中原大战要在沛郡打起来的时候。
那些诸侯们都已经蠢蠢欲动了。
荆州刘表想要趁江东不注意偷袭江夏。
从而把失去的再重新夺回来。
益州刘璋也跟汉中的张鲁罢兵休战了。
他们的目光显然被中原大地所吸引。
两家已然陈兵到南面。
准备随时入驻中原,逐鹿天下。
可是现在!
曹操从众多斥候口中得到消息,经过汇总之后。
得出一个相对乐观的结论。
那就是张毅的兵锋在太丘城外受阻之后。
整个战场态势的优势已经朝着曹操这边转移。
曹操只要抗住张毅的三板斧,那他就可以利用手中的汉家天子慢慢的将张毅给耗死在豫州境内。
因此,益州牧刘璋已经打算南下了。
汉中张鲁也做好了南下的准备。
这一切的幕后主导者,便是称霸北方四州的袁绍。
没错。
袁本初那家伙这段时间头脑难得清醒。
他向北方的诸侯跟益州刘璋发了密信。
邀请他们集结大军。
在特殊的时候,袁绍可以允许他们的军队从自己管辖的冀州穿过。
直接南下攻打中原。
袁绍此举,便是经典的驱狼吞虎之际。
他借助北方诸侯为刀。
若是诸侯们兵锋所过之出,所向披靡。
那袁绍便以北方盟主为名,兵不血刃在中原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