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为主公操碎了心
于秋陨S2025-07-28 17:352,008

  “如此说来,曹操跟孙策的联盟必败无疑?”

  “那都无关紧要,而莫大的战机则在我们荆州!”

  “吾侄何意?”邓义摩挲着下巴,眸光之中透着好奇与迫切。

  “叔父,徐州牧张毅麾下的兵马确实强大,但自古北骑不擅水性,在我荆州水师面前毫无优势可言。”

  “若是张毅在沛郡险胜,我们荆州水师便可沿江直取豫州,然后依江巩固,等那张毅来攻。”

  “可江东水师不弱于我。”

  “呵,江东鼠辈不足为惧,先前他们偷袭江夏无非是趁人之危,蔡将军当时若在江夏,鼠辈何能窃取江夏?”邓羡为神色坚定。

  “明白了,只是那张毅属我荆州旧部……”

  邓义目含豫色。

  “成王败寇,何来所谓的人情世故?”

  “若能助刘使君席卷中原,占据大汉半壁江山,区区张毅何足挂齿?主公近来多忧南阳之事,张绣家族对主公虚以为蛇,其割据自立之野心早已是路人皆知。”

  “何不趁此机会,灭了张氏。”

  侄儿的话,让邓义听的眸光闪耀。

  危机,危机。

  危中有机!

  倘若真能趁曹操跟张毅两败俱伤时,派遣大军出荆州。

  便能席卷中原!

  若能击溃张毅跟曹操。

  我主(刘表)便是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最大BOSS。

  果真如此,邓义便觉得汉家天下将入刘景升之彀中。

  到那时,刘表以汉皇后裔为名,上表天子拟皇帝诏书,勒令天下割据的群雄俯首称臣?

  试问天下谁敢不从?

  毕竟,刘表比曹操最大的优势,就是他姓刘!

  汉皇姓氏。

  这世上没有比他更适合挟天子的了。

  只是……

  邓义到底是见多识广的文士。

  他那颗发热的脑袋稍稍意**刻,便又恢复了理智。

  如此良机,千载难逢。

  怎奈何主公不允啊!

  早在他奉命来徐州观摩军演之前,蔡瑁、张允便请奏过刘表。

  想要整军待发。

  以择良机而侵吞兖、豫两州。

  只要得了中原两州,便能依靠水陆大军将孙策锁死在长江以南。

  更可以进一步封锁江夏。

  把孙策困在三州腹地。

  使江东君臣无法相见。

  只需时日久长。

  江东不战自溃。

  这条计策是荆州名士蒯良所提。

  蔡瑁、张允深以为然。

  可是刘表胆怯,在议会之中否决了这等冒险提议。

  终归是乱世妇人之心。

  不进反退!

  “吾侄,此事勿要再提。”邓义悲叹一声。

  “叔父,我计划返回荆州便向我主提议北伐中原。”

  “此事只怕很难。”

  “有何难处?在我看来,我主仍困于子嗣之争,若能早立嗣子,便可对外扩张。”

  听闻此言,邓义面露惊讶。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侄子竟能把问题看的如此入木三分。

  没错!

  如今荆州之困局,就在于嗣子之争。

  也是刘表决意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之因。

  邓羡为见邓义用期许的眼神打量着自己,当即鼓起勇气说道:“叔父,荆州之隐患,便是我主不立嗣子。”

  “致使文武列派,各自为政。”

  “我担心主公百年之后,刘琮刘琦二子,为夺荆州基业,必有萧墙之祸呀!”

  邓义听了邓羡为的话,双眉愈发紧蹙。

  立嗣之事,他多次给刘表进过言。

  在他看来,长公子刘琦懦弱有余,勇武不足。

  倘若这是大汉盛世,刘琦能做个广施仁政的好州牧。

  但是不与他啊!

  今逢乱世。

  群雄并起,诸侯交兵。

  他却不能率麾下文武开拓大大的疆土。

  文武麾下岂能顺他心意?

  跟着他偏爱一隅?

  小儿子刘琮,子弱母壮。

  自古以来便不是什么好兆头。

  奈何在矮子里面选高个。

  跟刘琦相比,刘琮算是果敢之人。

  所以邓义屡次推荐刘琮。

  希望荆州牧刘表能以刘琮为嗣子。

  而刘表本人,极为宠爱蔡夫人。

  爱屋及乌,他也对刘琮格外上心。

  可是扶幼废长,主簿蒯良很不赞同。

  蒯良的说法很中庸,也很原始。

  自古以来,立幼黜长,就是自取祸乱。

  祸乱之道,延伸下去,便是灭亡之时。

  蒯良是荆州赫赫有名的谋士。

  才华不输卧龙凤雏。

  故而他在荆州牧刘表心中堪为良师。

  他听从蒯良的建议,没有急于立刘琮为嗣。

  目前处于观望阶段。

  如此一来,刘琮虽然仰仗荆州门阀蔡家。

  却也撬动不了刘表的尊口。

  “主公要想在此乱世生存,必须得痛下决心,扶持琮公子。”邓义语气愤慨。

  “叔父,此事蔡将军比我们更为急切,适值非常时期,想必他会谏言主公做出最终决断。”

  “嗯,但愿吧。”

  “这次中原大战,是我主拓张的最佳良机,若是错过,荆州便再无立足维稳的安全环境。”

  “叔父,时辰不早了,前方有家驿站。”

  “不必了,我等当速速返回荆州,将徐州见闻禀告主公。”

  “……”

  徐州军演!

  不知不觉已是过了五天。

  运筹帷幄,谋划好一切的张毅率领五万大军浩浩荡荡的驶出徐州城,往彭城方向移动。

  徐州的城防,故技重施交给车胄!

  张毅猜车胄不敢跳反。

  车胄揣测张毅肯定猜到他会造反,所以势必做足了准备。

  故而,车胄愈发不敢跳反!

  再者,今日之徐州。

  早已不是张毅刚刚把吕布赶走的徐州。

  虽说寿春战役打响的那段时间。

  张毅本人不在徐州。

  可他布下的惠民政策,深得当地百姓之人心。

  最起码,车胄进入城内这五天以来。

  徐州街头的居民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民间气氛极为和谐。

  军民关系也亲如一家。

  一切源于张毅的均田制度。

  自古以来,百姓难调。

  无非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张毅直接搞平均政策,土地公平,人心自会公正。

  这凝聚力不就来了吗?

  车胄这辈子从未见过如此拥君的百姓。

  给他十个胆,也不敢在这片土地上密谋跳窜。

  徐州牧领兵出征。

  同时期常有的事。

  只不过谁的出行配置都没有张毅的高。

  四匹枣红马拉着华丽丽的车驾。

  里面拉着张毅跟貂蝉!

继续阅读:第二百零六章 主公的常规操作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争汉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