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到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张毅所部各路大将领兵攻来。
曹营该如何针对性的部署将领对阵?
曹操麾下虽然战将千员。
但是跟张毅麾下名将对阵的将领数量不足。
五子良将且派出去,应对魏延、甘宁、张辽、纪灵、张勋倒是可以一战。
但高顺、刘勋、臧霸、孟超以及侯成诸将。
该如何针对性的压制对方?
“回禀丞相,派曹彰率军尽可挡之。”
司马懿何等狡诈。
给曹孟德带了高帽子。
引公子曹彰出去跟张毅麾下的悍将火拼吧。
此外,曹氏宗亲,不是还有前将军曹真么?
右督尉蔡阳、武威将军夏侯渊,曹休、曹洪,都能招架来敌。
曹操颔首,以示了然。
“传令各军,明日一早,与张毅决战!”
“丞相英明!”
翌日拂晓。
许昌朝廷的二十万大军簇拥着曹操帅车,抵达沛郡。
徐州牧张毅带领的五万大军,出彭城,进入沛郡。
跟甘宁、陈宫、徐庶以及竹邑的徐茂所部汇合。
双方出战兵力合计三十万。
若是加上彼此的后勤兵种,只怕数量还会更多。
沿着沛县、丰县、大泽乡,自北向南,屯兵于临睢、山桑、龙亢、谷阳要塞。
张毅跟曹操大军依缓冲十里距离对峙。
双方最初的阵型具是一字长蛇。
张毅和曹操的中军所在则是沛郡。
宛若长蛇的七寸,因此彼此麾下最为锋利的先锋也都在此处集结。
为了从容应对。
曹操大军前到沛郡的同一天,他麾下的八虎将也齐聚豫州。
曹真驻守许昌。
虽然张毅现在尚未北上攻取兖州的迹象。
可曹操不敢掉以轻心。
毕竟,张毅不讲武德已被天下有识之士公认。
万一那家伙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派魏延率骑兵绕开正面战场偷袭许昌的话。
那曹操在中原的军事部署便会崩溃。
因此,让曹真以保护天子为由,驻扎许昌,便能解曹操后顾之忧。
当然,曹操之所以这么安排,也有另一重考量。
许昌城内曹真本部尚有步兵两万。
若是沛郡之战,曹营失利。
曹真便能依靠许昌的兵马将夏侯宗亲以及天子转移。
以免天子落在张毅手中。
此外,临睢军镇由乐进驻扎。
防备一个孟超应该问题不大。
山桑军镇则是曹昂助手。
只可惜龙亢跟竹邑已经落入张毅手中。
如今许茂率军八千在两地驻扎。
曹操遣于禁统兵五千,与许茂对峙。
谷阳军镇,张毅这边由纪灵军团进攻。
同时派遣侯成跟宋宪驻军临睢,便于在战起之时随时能驰援纪灵。
又让魏续领兵三千,协助许茂防备龙亢。
龙亢这个地方虽然不起眼。
可因为此地距离竹邑较近。
又是许茂从楼亭征调军粮的粮道枢纽。
所以张毅还安排了甘宁的神机营随时协防龙亢。
双方做好一系列阵前部署之后。
各统剩下的将士,在沛郡对峙。
纵横东西十里的缓冲地带,寂静无声。
两便各囤了粼粼刺目的披甲之士。
旌旗遮天蔽日,气氛沉闷异常。
呜——
号角声在缓冲区内互相纠缠。
这片地带虽然没有大军。
但双方斥候哨骑的战损率居高不下。
不多时。
一支12人编制的哨骑小队逐尘归来。
他们甲胄之上遍布着斑驳的血迹。
“报——”
斥候队长跳下战马,在亲军的拱卫下箭步来到中军马车前。
“禀报主公,敌军有令箭发出。”
斥候队长双手呈上一枚箭簇。
箭簇上捆着一份绢布信札。
徐庶上前接过箭簇,取下信札,呈递给张毅。
张毅展开内容,当即递给徐庶。
陈宫跟阎象面带好奇。
张毅诚然笑道:“是曹操的邀帖。”
徐庶附和:“不错,曹孟德邀我主于阵前会面。”
“主公,曹贼阴险,恐有诈。”
阎象提出异议。
在他看来,打曹操只需围绕两个策略。
见面就干。
要干就彻底干服。
切不可能给他留下任何退路。
见面干啥?
叙旧吗?
有什么可叙的?
张毅略显踌躇。
他下意识的抬头看了看阳光。
此时旭日初升。
而且自己背对着光芒。
谅那曹操也没有这方面的心思。
没办法!
这些细节不关注不行。
张毅作为过来人,他很清楚当年曹操在两军阵前邀请袁绍见面。
既利用了日光转移,刺痛袁军将士的目光。
也是为了后方迂回的奇袭军队争取时间。
不过这种小聪明在张毅这儿无关紧要。
反正时间充足。
跟他见一面又有何妨。
张毅朝着徐庶颔首:“捎信给曹操,我在阵前等他。”
随着徐庶拟好内容,交由哨兵队长。
半个时辰之后。
双方邀约,决意战前会晤。
张毅大军和曹军分占沛郡半壁疆土。
双方剑拔弩张的缓冲区内,有一座荒凉的小城。
名为费亭。
当地亭长早就接到沛郡官员的照令。
提前五天便带着当地居民转移到豫州后方。
留下一片废墟。
日上竿头。
费亭那破旧城墙外面,摆了一座伞篷。
蓬下设有一面八仙桌,两副太师椅。
因双方大佬会面。
两边大军都未曾动荡。
只有各自先锋五千人往前推进了三里。
剩下的最后二里,两边先锋都默契的没有逾越。
曹军那边,曹操策马佩剑,带着荀彧、司马懿缓缓向前。
张毅这边,则是带着徐庶,阎象缓缓迎去。
原本张毅打算带徐庶跟陈宫的。
又担心陈宫见了曹操,难免会喋喋不休的哔哔叨。
比较起来,还是阎象合适。
“丞相——”
“主公——”
尽管两边的先锋大将都极为担忧。
但双方最后的二里地谁也没有压缩。
故而,都没有跟着主公前出。
虽然兵法诡诈。
可两军交战尚且不斩来使。
更别说当今天下最炙手可热的两大诸侯相会。
诸侯照面,没有人会傻到搞什么枭首之计,或是刺杀举动。
那种愚蠢的行为,即便得手,也是于事无补。
反而会导致人心离散。
遭世人耻笑。
如此规则,跟战前谈判异曲同工。
沙场之上,马革裹尸是为勇。
谈判场合,暗使手段是为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