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句话,就让杨子莹教授对贾真的看法大大改观。
从刚刚这一小段的表演来看,这个年轻人,并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小鲜肉,演技还挺不错,可以打80分以上。
其实贾真的演技也并非无懈可击,只不过,他小小年纪,能把一个老年人的动作、神情、语气都表达的这么真实,已是殊为不易了。
他虽然走的很慢,但不难看出他的精神很好,手上拎着的,应该是一个虚拟的鸟笼。
从他刚刚自言自语的几句话,可以推断出很多东西:这是个退休后闲赋在家的老头,虽然生活条件优越,但似乎内心有一些孤独……
简单的肢体语言就能把一个虚拟人物表现的如此立体,这份演技,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中戏的大学本科教学计划里,是有这些内容的。但就算是大三大四的学长学姐,也少有人能够做到像贾真这么优秀。
这是天赋上的差距,即使你后天再如何努力,也很难弥补的上来。
杨子莹教授翻开打分表,开始给贾真写评价:心思细腻,善于观察,有极高的模仿天赋。
这句话写完,杨子莹放下笔,接着看场上的表演。
接下来,轮到女孩儿带着她的“男朋友”余维远登场了。
两人先是在场边聊了几句,女孩儿跟男朋友撒娇,叮嘱了几句待会儿见到爸妈要注意的事情,两人拥抱了一下,然后敲门。
开门的是爸爸,见到女儿带了男朋友回来,很是惊喜,赶忙将二人迎进了屋。
妈妈表现的也很热情,只是看向余维远的目光,颇有些丈母娘看女婿的审视意味。
接下来便是相互介绍,都是一些常见的客套话,余维远将“女婿上门”的羞怯和拘谨表现的很到位。
这一小段,几人的表现都还算不错。
虽然很明显可以看出“爸爸”的基本功要略差于其他人,但跟着别人的节奏来,倒也算是及格。
之前这几个考生做前期讨论时,杨子莹就已经注意到了,他们给每个人物都设定了大致的人物性格:
主人公是那个女孩儿,家境优越,从小就娇生惯养,父母对她百依百顺。
余维远是农村出来的穷小子,是个很努力上进的男孩子。
爸爸则是个“妻管严”,平日里工作很忙,家里大事小事都由老婆做主,自己没什么话语权。
妈妈是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姑娘,夫妻二人虽然感情很好,但她有一些强势,是家里的“一把手”。
内心的优越感让她有点看不起农村,因此有一些看不上女儿找的农村男朋友,只是被她掩饰的很好。
爷爷是个退休后无事可做天天溜公园的老头子,因为太闲了,时常感到很孤独,非常挂念在外地工作的孙女。
人物设定没有问题,很接地气,表现起来也不是特别的困难,看来这组考生很聪明,是花了心思的。
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杨子莹教授忽然发现了这个组合似乎有一些“问题”,不由得轻轻笑了起来。
余维远跟他们相比,有点优秀过头了!
毕竟有着上百场的登台表演经验,余维远在这几人中,可以算是个比较成熟的演员了。
无论是神情动作、台词节奏,还是舞台上的站位,各种小细节他都做的很到位,与其他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实余维远饰演的这个“农村女婿”角色,是不太好表现的。
但他却用自己的硬实力,将这个角色刻画的很饱满,让大家的眼光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只不过,余维远似乎没太多给伙伴们带戏的想法,他并没有刻意的去引导大家表演的节奏。
场上的局面,呈现出了一边倒的情况,才短短不到三分钟,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他的“女朋友”,都有些尴尬。
接不上戏!
余维远的台词攻击性太强了,根本没给对手留下后续的话头!
“嗯,小余老家是农村的啊,那你爸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家里几个孩子啊?城里买房了吗?”按照之前的设定,进屋后妈妈开始询问余维远的家庭情况。
女孩儿一听这话,赶紧抱着妈妈胳膊撒娇道:“妈,小远他们家可是种植大户,在他们那有好大一片果园呢。”
余维远道:“是的阿姨,我们家以前是种田的,这两天才开始种植水果,时间短所以收益还不是很好。”
“我家里还有个80多岁的奶奶和一个上小学的弟弟。”
余维远似乎很动情,诚恳地道:“阿姨,我就实话跟您说了吧,把我家的情况都跟您详细介绍一下。”
“我奶奶身体不太好,常年要吃药,爸妈赚钱也有限,再加上我弟弟,其实压力确实挺大的。”
“我是家里的老大,爸妈好不容易把我供出来了,我肯定不能不管他们,从我工作开始,我每个月都有往家里寄生活费。”
“现在我是家里的顶梁柱,您考虑我条件的时候,可以把这些都考虑进去,但我一定更加努力,这一点请您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