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皇子陷入自我怀疑的时候,征东军在辽东的进攻却非常的顺畅,在短短4天的时间里,征东军就拿下了辽东郡辽河以西的四十多座大大小小的城池和,击杀和俘虏了高句丽在辽河西岸所有的士兵。
让在北边进攻负责修复燕国长城的童观、姬恒(东进的都是长城老兵,所以姬恒这个宋威龙的副官也派出来了。)惊掉了下巴。要知道他们从医巫闾山北方开始重新构建和修复长城,到现在已经出发了7天了也才修复20公里左右,而要修复到辽河的边上,总共有180公里左右。
也就是说他们至少还需要50天左右才能追上李少全的进度,这还是不考虑各种修复材料运输里程和要分兵把守长城的情况下,如果要考虑这些因素,估计他们得忙带明年春天。这让他们觉得跟李少全一起东进,根本不是来打仗的,是来做苦力的。
拿下了辽河西岸高句丽占领的所有的城池,分兵的任务自然也就算完成了。所以在第5天的时候李少全的大军又再次集结在一起了。
再次聚集在一起,攻占40多座城池,只有500多人的受伤,没有死掉一个士兵。这本来是一个非常让人高兴的事情,但是现在征东军却没有一个人表现出一点的高兴。因为征东军找到了辽河西岸的那个修罗场。
7年前支援辽东的燕国军队确实存在,他们现在就躺在李少全和征东军的脚下。等着李少全和征东军的士兵带他们回家。
“没有想到,这些勇敢的士兵,死了之后还要受这种苦。”
乐胜拿着一把征东军配备的近战武器铁锸抛出一具遗骸,对真正收集骸骨的李少全说道。
虽然辽东湿润的气候,让木刺没有立多久就倒下了,但是插在这些骸骨之中木刺在倒在泥淋的土地上又因为一定程度上被保留了下来。所以现在依然可以通过骸骨和木刺来构想当时的情况。
“杨敢告诉我,他们被插在木刺之上的时候,很多的人还并没有死。”
李少全回答道,小心翼翼的擦去每一根骸骨上的泥土,扔掉骸骨中间那根曾经让这些士兵痛苦万分和受辱的木刺。
“没有死……那……那……”
乐胜听了李少全的话,想说些什么,但是最终因为哽咽始终没有说出他要表达的意思。
只能蹲**体来,和李少全一起清理这些骸骨上的污秽,把骸骨擦得干干净净的放在干净的布里。
“放心吧!这个仇,我们是一定会报的!”
虽然不知道乐胜要表达什么,但是李少全觉得复仇一定是乐胜和他都想做的。所以说这句话想让乐胜稍微的心安。
“将军!我们找到的的骸骨不齐全。好多都是缺手,或者缺脚的,我们翻遍了好多的地方都没有找到,这可怎么办啊?”
就在李少全说要报仇的时候,李少全附近的一个百人长一手泥土带着哭腔向李少全说道。
中国传统的观念认为,死者的尸体应该完整保留,这样灵魂才能转世,尸骨不全不能转世轮回,所以这个百人长应该是担心这些燕国的英雄不能轮回转世。
“应该是战斗之中被砍掉了,或者被什么动物叼走吃掉了吧!没关系的,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说木头雕刻的骨骼进行补充,也是可以让他们轮回转世的。你们记录一下他们少了什么吧!之后我们给他们雕刻出来就行了。”
李少全对这个百人长安慰道。表示找不到并不怪他,同时又编了一个谎言让他心安。
“真的吗!那这是太好了!”
安慰有效果,或者只是这个百人长愿意相信,总之他用手揉了揉眼睛最后离开了。
“我还说把他们的骸骨交给他们的亲人呢!看来我要食言了,我不仅不知道每具骸骨是谁的,也不没有办法找到完成的骸骨了。”
那个百人长走后,李少全翻遍了周围的地也没有发现自己挖掘的这具骸骨的右手。觉得自己非常的失败,于是自言自语的说道。
人有时就是这样,能宽别人的心,但不能宽自己的心。
……
“将军,这样写没有问题吗?陛下会为这些战死的士兵设立庙宇,并亲自祭拜吗?”
帮李少全写奏章的乐胜诧异的问着李少全。
“没有问题的,陛下臭毛病虽然很多,但是为人还算宽厚,这些战死都是为燕国而死的,他会同意的,丞相也会劝他的。而且我们也只有这个办法可以解决,无法把每具骸骨交给他们亲人的问题了。”
李少全搓着手说道。本来李少全打算自己撰写的,但是因为辽东的天实在是太冷了,今天还雨雪天,所以在土里抛了一天骸骨的李少全手被冻的没有知觉了,本来字就写得丑,结果现在写出来,自己都不认识了,所以最终只能让乐胜代笔了。
科技并不发达,所以根本不可能对每具骸骨进行确认,自然也就不能把他们送回自己的家里,让他们的家人重新对他们安葬了。混乱标记,把尸体乱送的事情李少全自认为是干不出来的。
所以李少全只能参照后世的烈士陵园,来处理这些骸骨。为这些战死的战士修建一座集体的墓地,再见建一座庙宇对其进行供奉和祭拜,同时让燕皇和朝廷出面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如果士兵们的亲人要祭拜也有一个地方,而且也不会拜祭错误。
……
由于是战争时期,所以李少全信件都是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发出去的,所以仅仅只隔了一天,阳乐城的朝廷上就开始讨论李少全的建议了。
“这征东将军是不是仗着自己军功卓越,又刚刚收复了辽东40余座城,就为所欲为了啊,陛下怎么能对百姓进行祭拜啊?”
一个吏部的官员对李少全建立庙宇的建议持反对意见。
然而当他说完过后,其文官都像看傻子一样看着他,而武将就像要把他吃了一样。
“臣认为征东将军说得极其不错,为国捐躯的士兵们应该得到厚葬与祭拜……”
吏部尚书孙希立马说出了与吏部官员相反的意见,表示与其划清界限。
“臣附议!”“臣附议!”“臣附议!”“臣附议!”……
随后朝廷上几乎所有的官员都表达了赞同的意见。
“朕也是这样的想法,那就麻烦丞相来操办这件事情了!按国丧的规格来做吧!另外,兵部把这些年战死的士兵的名录也找出来吧,他们都应该受到这样的待遇……以后战死的士兵也在新建的庙宇里加上他们的牌位吧!”
燕皇不仅按李少全的要求做了,还提高了规格。
“愿为陛下孝死!”“愿为陛下孝死!”“愿为陛下孝死!”……
听到燕皇的话,武将们都跪着给皇帝行礼。而文官们则是目瞪口呆的羡慕着。